久居鬧市,倦于城內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路上的車水馬龍,眼睛看著日歷,心里數著日子,盤算著一次獨自出行的計劃。這樣就可以隨時停下腳步去欣賞你的周遭環境;你可以隨時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行進的路線,不需要理會別人的意見;你可以純粹地想靜靜,沒有牽絆,這都是一個人出門的隨性。
即將去的目的地是黃花城水長城。本人出門游玩,很挑剔,不是哪兒都樂意去,只愛看古的、舊的、野的。比如爬長城,登八達嶺、居庸關、慕田峪修復的正規景點,遠不如爬箭扣、黃花城等“野長城”的勁頭足。
打定主意,從北京城中心出發經過約兩小時車程來到懷柔的黃花城水長城。沿途兩側的蒼翠樹木和新鮮空氣讓人自然地深呼吸,感受到了去遠郊避暑的味道。雖然現在北京郊區很多地方都打旅游牌,但懷柔絕對是旅游景點最多的地區。道路兩旁皆是農家院、采摘園,還能看到樹間懸掛的吊床上晃來晃去的游客和河邊吃著烤魚野餐的食客。
北京的長城最著名的有八達嶺、居庸關、慕田峪,還有箭扣、司馬臺長城、黃花城水長城等十幾處長城。大家一直認為古長城都在深山幽谷,荒涼之地。其實,在懷柔有一個明長城的重鎮,就在公路邊上,它就是黃花城關。黃花城關建于明景泰四年,東連懷柔,西接延慶,北通內蒙古高原東部,南守昌平明皇陵,是北京北部的戰略要沖。明朝對此地防務十分重視,住重兵戍守。長城建于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現在黃花鎮仍為北京北部交通的咽喉之地。該段長城為石條結構,雄偉險峻巍峨古樸,是明長城的精華所在。此處長城開始并不在水中,后來在修建西水峪水庫后,導致水位上升,把地勢較低的長城淹沒在水中。
當你坐車轉過黃花鎮時,會看到前方的山勢忽然高起來。轉過一個彎道,在路的右側山上,白色的古長城城墻突然閃現出來。在濃綠的山色中,它是那么清晰,那么的與眾不同。過了一座石橋,就會看到路右側的水庫大壩和連接大壩的殘破的古城墻。在路左側的巨石上有明代石刻“金湯”二字,說明此地曾為京北重鎮,固若金湯。
過了大壩,沿著金湯水庫向上走,有樓梯爬上長城,現在長城修得很好了,但以前是亂石殘長城。這次我決定爬西側長城,路左側(西)也有當地農民開“之”形的小土路,走上幾十米就到了一個殘長城的烽火臺,往上走都恢復得比較好,但有的地方坡度比較大,爬到高處看東望去,能看到東方的長城和金湯水庫,景色很美。在黃花城上看到有不少外國友人在攀登,這里不光景色秀麗而且人也很少,空氣清爽,是攀登長城的好去處。
黃花城水長城,原來叫西水峪關,后因它臨近有一個村鎮叫黃花鎮,城關底下又有一個黃花城村,故得今天這個美麗的名字。這里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至此既可欣賞秀麗的湖光山色,又可觀長城的清靈俊秀,還有綠樹紅花相伴身旁,使人有遠離城市喧囂,回歸大自然的美妙感覺。
哪兒都有素質不高的人,沿途不時能見到隨地亂扔的飲料瓶、塑料袋,大煞風景。很多墻磚上刻的“某某到此一游”也讓人感覺心里很不舒服,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咋能如此對待?
路遇到幾位西方人,不僅拖家帶口,還領著一條很乖的金毛狗,一看就是長期在北京居住。這些外國人,對北京周邊的景點,都作了細致地偵查,比我們還門清。他們三四歲的小孩,家長任她們在長城上奔跑,爬上爬下。國人大多不敢這樣放手,父母對孩子都小心翼翼,要么摟抱在懷中,要么手里緊緊拽著。
如今不少城里人南北大餐和洋快餐吃膩了,又念叨去吃“原生態”。我對吃,只要符合“熱乎”、“干凈”兩項基本原則,基本就OK。
中午在農家院吃貼餅子、烤魚,虹鱒魚現吃現撈,非常新鮮,烤得入味,皮焦肉嫩,非常非常棒,我一個人吃了半條。炸栗蘑炸炸花椒芽很好吃,超愛他家的西葫蘆炒雞蛋很香。
北京的懷柔栗子可是全國聞名的,現在的懷柔到處都能看到栗花盛開的勝景,還有辛勤采蜜的蜂農和蜂箱,不知你是否知道栗子樹開花的樣子。
在回城途中又到采摘園。采摘價:黃杏15元/斤,櫻桃40元/斤。看到樹上金黃色的杏和鮮紅的櫻桃,就會怦然心動,價格貴也能欣然接受,味道好極了。
總之這次出行很愜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