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玉米價格市場化改革的觀察與思考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劉 帥 字號:【

2016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文件確定了玉米“價補分離”的方案,這實際上是確立了目標價格的方案。但是,補貼依據、補貼主體、補貼水平等問題,仍是懸念?;仡櫽衩桩a業的發展,玉米加工業市場的低迷以及玉米的高庫存,將玉米價格問題推到了前沿。如何評價玉米臨時收儲價格?玉米臨時收儲價格是否應當取消或如何調?農民利益應當如何保護?玉米加工業如何發展?目標價格改革如何實施?上述一系列問題均是當下亟需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推進玉米市場化改革,有必要從現行的玉米價格形成機制入手剖析。

玉米臨時收儲價格:

保一傷二

2008年以來,國家對玉米主產區實施了臨時收儲價格政策,類似于小麥和水稻的保護價收購。近幾年玉米臨時收儲價為2.24元/公斤,按臨時收儲價格收購的玉米實行順價銷售政策,致使產區玉米價格高于銷區,出現產區和銷區價格倒掛現象。臨時收儲價格的初衷是保護種玉米農民的積極性,這一目標已經達到了。玉米價格水平在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意義,以吉林省為例,農民收入的60%來自于玉米,保證了玉米的穩定價格就保證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吉林省近三年玉米產量已經達到270億公斤,每公斤玉米比市場價格高0.20元,每年就可使農民增收54億元。一個年產量15000公斤的農戶就可增收3000元。高位的玉米價格使得玉米種植成為獲利產業,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增加供給的行為:擴大耕地面積、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玉米種植區域北移、耕地流轉價格一路飆升。

但玉米與小麥、水稻不同,除不到10%的部分進入主食消費外,其余部分都要以原料形態進入畜牧業和加工業。因此,高位的玉米臨時收儲價格在保護種玉米農民利益的同時,卻傷害了以玉米為原料的加工企業、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利益。近兩年來,吉林省的畜牧業和玉米加工業因玉米高價,蒙受了巨大損失。目前全省22戶規模以上玉米加工企業在高成本的壓力下基本都處于虧損狀態,開工率不足10%。與此同時,畜牧業發展也面臨著沖擊,2014年吉林省農戶養豬平均每頭豬賠200-300元,其中固然有生豬市場供求失衡的問題,但也包含作為精飼料主體的玉米價格過高問題。過去吉林省畜牧業發展一直占據著玉米大省玉米價格相對便宜的優勢,現在這個優勢已經消失。玉米加工業和畜牧業是吉林省的重要產業,在增加農民收入、轉移剩余勞動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玉米臨時收儲價格政策旨在保護種玉米農民的利益,就其出發點而言,無可爭議。事實上,玉米臨時收儲價格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同時,不僅傷害了加工企業和養殖企業,也在不同程度上傷害了從事養殖業的農民和在玉米加工業從業的農民的利益。即在客觀上已經形成了“保一傷二”的雙重效應。

玉米臨時收儲價格除了造成下游產業的巨大成本壓力外,還扭曲了我國玉米市場正常的供求關系和玉米的市場競爭力,形成供求市場的“背逆”現象。一方面玉米主產區競爭力喪失,造成巨額庫存積壓;另一方面又出現玉米大量進口。吉林省玉米價格曾比南方銷區低0.2元/公斤,現在則高0.2元/公斤。玉米臨儲價格2240元/噸,加上儲存和運輸費用,順價銷售到南方達2500元/噸。而美國二號黃玉米到岸價格為1300-1900元/噸。國內外價格差達到600-1200元/噸。高價差是吸引糧食企業進口玉米的根本原因,2010年以來中國每年進口玉米為100萬噸以上。2015年作為玉米主產區的吉林省四平市進口15萬噸。這種價格機制已經使本來競爭力不高的我國糧食生產進一步喪失了競爭力。

改革玉米價格形成機制

關于玉米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近年國內學術和政策研究領域的呼聲日高。從目前已經釋放出的各種意見看,玉米目標價格改革似乎已經形成共識,主要分歧在于以什么樣的路徑和方式實施目標價格改革。

1.補貼依據

關于補貼依據的確定,無外乎兩種思路,一是以種植面積為依據,二是以實際的玉米銷售量為依據。

以種植面積為依據。2015年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中出現的統計面積數倍于實際種植面積的問題,已經宣布了這種極其原始辦法的流產。目標價格補貼(生產者補貼)的主要難點在于如何對眾多的種植戶實施量化到位的價格補貼。這樣的問題似乎又回到了2004年糧食直補政策時遇到的同樣問題,當時對農民的種糧補貼難以核定準確的種糧數量,無奈采取了按地塊補貼的方式。這種粗放的補貼方式使糧食直補政策一直受到非議。主要原因在于,作為支持糧食生產積極性的政策未能在政策投入和政策目標之間建立有效的函數關系。在目前研究如何實施目標價格政策的調研中,試點單位仍提出按種植地塊的方式實施補貼,顯然這是不可繼續復制的政策模式。從目前實施目標價格所遇到的困難可以發現,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至今尚未建立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糧食市場流通體系,無法為實施現代農業支持政策提供有效的流通平臺及有效的政策實施路徑。從東北玉米主產區現狀看,糧食收購市場上的經營主體仍然是經紀人。在具體收購方式上,經紀人直接到農戶收購,一手交貨,一手付錢,然后經紀人再轉售到國有糧庫,通常經紀人與糧庫之間存在約定關系或委托關系。這種收購方式看起來簡便快捷、效率較高,但畢竟表現為一種原始、粗放、分散的特征,未能形成嚴密的現代市場流通體系,無法實現國家支持政策與農戶之間的對接,至今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仍然不能有效勝任調控國家糧食市場的職能。

另一條思路是以實際玉米銷售量為依據實施目標價格改革,這種思路往往被人們認為是“理想主義”的做法,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無法做。筆者曾經對以玉米實際銷售量為依據實施目標價格改革的可能性進行過初步調研,得到的基本想法是:具備一定的可行性。在此方案的基本設計:(1)確定收購企業的資質:國有糧食企業,加工企業,民營糧食流通企業;(2)收購企業在授權的金融機構開戶,并預存收購資金;(3)種糧農戶在授權的金融機構開戶,以一卡通的方式,登錄農戶的主要信息,包括經營耕地數量,種植品種,常年產量等;(4)收購企業收糧后給賣糧農戶出具結算手續,金融機構根據結算手續提供的售糧信息進行結算,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差價由政府補貼,在來年3-5月期間一并在銀行支付,補貼依據的價格不是每個每戶的實際價格,而是不同等級的糧食在市場上的平均價格。

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中,關鍵的一個環節是道德風險的評估與防范。根據農戶種植信息確定收購量,例如,一公頃耕地的常年產量為8000公斤,可將其產量的80%或90%作為享受補貼的產量,其余不作為補貼產量,以防止企業與農戶聯合作弊。制定懲罰性管制措施:農戶有作弊行為,五年內取消補貼資格;企業作弊永遠取消收購資格并處以罰金。在玉米、水稻、大豆均實行目標價格的情況下,無法區別品種,從而無法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可能只是另一種形態的糧食直補。如果區別品種,農民會選擇補貼額度最高的品種。以銷售量為依據的情況下,并不存在無法區別品種的問題。因為有各方的制約,有較高的作弊成本,可能只有極少農戶會發生作弊行為。

有人擔心,在價格由市場決定的條件下,如果價格很低,農民糧食賣不出去怎么辦?事實上,既然是市場形成價格,那么就意味著市場要發揮調節作用,價格低本身就是競爭優勢,可以促進玉米向更大的市場流動,減少進口或增加出口(值得注意的是,玉米不同于棉花,棉花缺乏市場競爭力,其流通半徑主要限于國內,而玉米歷史上就是一個重要的出口產品,只要把價格降下來,就有市場競爭力,而且與東北主產區相鄰的國家都是玉米進口大國。)而糧食本身是市場供給彈性不大的產品,通常情況下不會形成超常供求差額。同時,作為目標價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可以根據市場供求關系適時調整目標價格水平,以調整供給的導向和數量。也有人擔心在目標價格政策下,如果市場價格長期或較大幅度地低于目標價格,國家財政背負不起怎么辦?如果從我國糧食供求關系的走勢看,這種擔心很難出現。近十年來,我國糧食市場自給率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未來15年內,我國的人口和耕地的變化繼續呈逆向運動,糧食供給不足是基本趨勢。不但發生這種狀況的概率很低,而且從長期過程看,在目標價格政策下,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國家可能比目前的臨時收儲價格政策節省財政開支。

2.目標價格水平的確定

目標價格不直接進入市場,但并不等于不影響市場,它對農民的引導作用,就是對供給行為的影響,即對市場的影響。目標價格不進入直接交易的市場,因此,在一定范圍內可以發揮供求關系對市場價格形成的影響作用。

目標價格測算的對象是租地經營成本利潤。在確保租地經營每公頃利潤不低于3000元的條件下,玉米的目標價格可以確定在1.60元/公斤左右。當目標價格確定在1.60元/公斤時,地租必然出現繼續下降趨勢,如果每公頃地租5000元,租地經營的每公頃生產成本會下降到11000元/公頃,每公頃產量設定在10000公斤,銷售收入為16000元,利潤可達到5000元。這是以優勢產區來計算,不具備優勢的產區肯定面臨虧本,這恰恰是要減少玉米供給所要達到的效果。

3.補貼主體的確定

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補貼主體如何確定:土地承包者還是土地經營者?如果補貼給土地承包者,將形成利益均沾的局面:不從事玉米生產也可以得到價格補貼,這有悖于目標價格的存在價值。如果補貼土地經營者,符合目標價格的初衷,支持了規模經營主體,有利于維持玉米生產的較高利潤,可能會影響結構的調整。

由于補貼主體的不同會導致租金的變化,當補貼土地經營者時,將會出現租金上浮的可能性,否則將會出現租金下浮的可能性。補誰更合理,還取決于目標價格的實施方式,如果事先確定目標價格,可以補貼給土地經營者,否則應補給土地承包者。

推進玉米市場化改革的綜合性保障措施

推進玉米市場化改革,實施目標價格補貼制度是一項系統工程,對政府管理能力和基層組織能力、農民合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國家已經推出大豆、棉花目標價格試點,全面推行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勢在必行。實行玉米目標價格補貼制度的主要風險集中在信息采集和出現新賣糧難兩個方面,為防范操作過程中的風險,保證實現政策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糧食現代流通體系和完善市場監管體系。轉變傳統思維,在保障國家儲備的基礎上,加快改革步伐,破除長期形成的計劃體制下的糧食流通體系,促進國儲、地方儲備、加工企業、流通企業多元化收購主體在市場中壯大發展,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糧食流通體系。防止由利益當事者、既得利益集團組織改革,不然還會像以前一樣很難找到出路,形成不了真正適應市場化的改革思路。合理規劃收購網點的空間布局,既保證多元化的收購主體格局,方便農民玉米銷售,又要求收儲主體具備一定物質基礎和信譽條件。對收儲單位進行資質認定,只有認定通過的企業才可以開展面向公眾的玉米收購業務,并接入前述信息支持系統。

二是完善現代管理體系。成立結算中心,建成收儲企業、結算銀行、基層農經部門共享的信息支持系統??梢栽诂F有直補信息系統上進行升級開發,實現收購企業、政府部門、結算單位三方的土地信息、種植面積、銷售數量等基本信息共享與聯動,便于對交易真實性的核查,也便于目標價格公布后補貼資金的發放。信息支持系統可以對整個產銷過程進行數據歸集和分析,杜絕虛構銷售、偽造票據等行為,并可根據監管需要,設置各種預警功能。通過電視、廣播、村級組織等途徑,將“目標價格補貼制度”向農民、社會深入宣傳告知。鼓勵農戶自己賣糧,鼓勵收糧經紀人適應新制度轉變經營方式。

三是發揮村集體組織功能。村集體承擔農戶土地信息、種植面積等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提高基礎管理精度。當前,部分村集體組織已經承擔了良種補貼發放的基礎數據采集工作。同樣,由村集體組織對每年每戶玉米播種面積、預期產量的數據進行采集、上報的工作是可行的,完全可以實現以種核產、以產核銷的監管措施。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促進村集體經濟組織向農民合作社轉變,不僅可以使村級組織在生產、服務、銷售環節發揮更大作用和承擔更多責任,還會進而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四是鼓勵農業創新。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政策,鼓勵新型生產組織方式和合作方式的創新。通過合作社的紐帶作用,實現龍頭企業、農戶相結合的新型訂單農業生產方式。擴大“糧食銀行”試點范圍和方式,探索多種形式的代購代銷服務。促進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做好農業科研成果轉化和新技術推廣應用。

五是完善綜合保障措施。一要綜合考慮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市場風險因素對價格的影響,制定應急反應機制。二要在市場價格過度下跌、普遍出現賣難時,啟動應急機制進行“托底收儲”,拉動市場回暖,確保穩定和促進農業健康發展。三要在收儲政策性貸款上,實行統一政策,確保農發行的貸款額度。四要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扶持力度,探索目標價格保險實現形式,規避市場風險。五要鼓勵以合作社為單位參與期貨市場。六要保障測土配方施肥、農田防鼠、赤眼蜂防螟、人工防雹、人工降雨等準公共服務的覆蓋范圍。

(作者單位:吉林農業大學,本文系2016年農業部軟科學課題“玉米臨儲價格調整的政策效果和玉米目標價格改革問題研究”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