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關上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今年36歲的邵永燊,曾經是一名熱愛自由的音樂人,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中斷了他的音樂夢。經歷了毀容、失聲的痛苦,邵永燊破繭重生,找到新的人生方向,他建起的葡萄莊園成為廣東省四會市農村青年創業示范基地。
一場車禍改變人生
6月21日,悶熱的午后,邵永燊坐在自己的葡萄莊園里,與朋友談笑風生。兒子不時竄到身旁,喊著“爸爸跟我玩”,邵永燊總是溫柔地勸走他。看著眼前130多畝的葡萄地,邵永燊認為目前的生活“算不上成功,但也蠻幸福”。他現在最大的煩惱是今年的葡萄要推遲上市,原因是雨水太多。好在未來一周預計沒有暴雨天氣,葡萄莊園將在7月迎來采摘高峰。
邵永燊本是廣寧縣賓亨鎮人,21歲開始離家外出拼搏,嘗試做過酒吧DJ、農藥業務員等,最終看中葡萄產業的良好前景,在四會建起葡萄莊園。他形容年輕時的自己“年少輕狂、無拘無束”,因此初出遠門便當上酒吧DJ,時而上臺獻歌,夢想往音樂行業發展。
“以前我的聲音不像現在這樣沙啞,樣子也跟現在有很大區別。”邵永燊說,都是因為一場車禍改變了一切。2002年,他與朋友駕駛摩托車不慎發生碰撞。碰巧事故發生在醫院前面,及時得到救治,沒有生命危險,但邵永燊落下較嚴重的后遺癥。“當時我滿臉是血,牙齒也崩了,聲線也受到影響。經過無數次的手術,我右眼從雙眼皮變成單眼皮,崩牙處裝上了假牙,但是聲音就回不到以前,現在說話還有點咬字不清。”邵永燊對這些經歷輕描淡寫,卻令旁人咋舌。
邵永燊表示,酒吧這一行比較看重外表,尤其是DJ、歌手這些職位,更加苛求完美。這次事故后,他回到酒吧就只能做燈光師、音響師等無關痛癢的工作。他悶悶不樂,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一個月,思考人生的方向。
“即使我沒有毀容,在酒吧也干不了太久,因為這行始終是青春飯。”最終,邵永燊想通了,再次踏上“掘金之路”。
懷揣15元白手起家
“窮而思變”是邵永燊走出陰霾的主要動因。邵永燊是家中五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從小到大父親就幫他打點好一切。父親讓他去機關單位工作、跟兄長一起打理工廠,他都沒待下去。跟家人意見相左之下,他拿著15元錢,進入了一家農藥化肥廠當業務員。
“我還記得當年出門那套衣服穿了一個星期。”說起當年的艱辛,如今是莊園主的邵永燊毫不忌諱。早年,沙糖橘是四會市的農業支柱產業,帶動農藥化肥行業的發展。邵永燊在工作期間認識了不少老友。這些好朋友借錢給他組建一間農藥批發公司,他便開始自己創業。
“但好景不長,沙糖橘遭受黃龍病侵襲,整個行業面臨危機。”邵永燊的農藥批發公司也因客戶拖欠貨款而遭受牽連。
一個偶然的機會,邵永燊參加了一個農藥民間組織的研討會,了解到葡萄的種植效益高,不像柑橘染病后“全軍覆沒”,對土壤和天氣的要求低。“這或許能引導四會農業走出新天地。”專家們的這句話讓邵永燊動了心。
雖說邵永燊出身農村,但因自小是全家的重點保護對象,他對種植業一竅不通。“我就是以前看見別人種過‘美人指’這個品種,覺得果實紅艷艷的很漂亮,而且很香甜,就跟著種了。”2009年,邵永燊在四會市下茆鎮租了13畝地,開始了他的莊園生活。
堅持讓每串葡萄毫無污染
種葡萄沒有想象中簡單,剛種下第一批作物時,邵永燊采用簡單原始的粗放式管理方法,最后葡萄壞死,損失20多萬元。
“如果是以前,我兩手甩甩,就開始下一步了。”經歷了多年的磨煉,邵永燊也成熟沉穩了許多。他不急著耕地,而是駕著汽車從四會出發,走訪云南、貴州、廣西、浙江、陜西等地的知名葡萄園,學習別人的管理經驗,改良自己的種植技術。
期間,他發現種植葡萄過程中,土壤、肥料、修剪、棚架等環節都很關鍵,也明白自己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廣東雨水較多,且水中酸度較高,抑制葡萄的生長,導致植株枯死。”邵永燊在葡萄田里搭起了V型架,使其防雨的同時,還能保證采光、通風。
與此同時,邵永燊再也不是“為種而種”葡萄,他開始思考提升產業附加值。“自從種葡萄后,我才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良心種植一直是我們莊園的核心價值觀。”
邵永燊說,他把葡萄莊園搬到四會市鄧村鎮(今屬四會市貞山街道)龍頭村委會石坑村。
不僅依托鄧村鎮
石坑村不僅有“中國民間造紙第一村”的稱號,還因為該地是四會市零工業污染的地方之一。“先天的水源、土壤、空氣環境優勢,加上我們采用純農家肥料,保證葡萄無公害生長。”邵永燊領著筆者進園時,筆者就看到棚架上掛著“堅持讓每串葡萄毫無污染地成長”的橫幅。
此外,邵永燊還嘗試種植臺灣大青棗、無花果、黃秋葵、洛神花等作物,務求把莊園打造成集水果采摘、飲食、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業觀光旅游基地,給人們提供一個逃離喧囂、獨享寧靜的地方。
“公司+農戶”發揮示范作用
從十多畝擴建到百多畝,從一個農村娃搖身變成莊園主,邵永燊成為了四會市葡萄產業的領頭人之一。2013年,在四會市農業部門、團市委的指導下,四會市新睿專業種植合作社在新元葡萄莊園成立,并創建“四會市農村青年創業示范基地”,吸引有種植技術的年輕人和返鄉農民工投身當地的“三農”隊伍中。邵永燊是基地負責人。
目前,新元葡萄莊園種有黃玫瑰、戶太8號、巨玫瑰、紅玫瑰、甬優、夏黑、光輝、金手指、美人指等十二個品種的葡萄。邵永燊說:“我希望通過我的試種,可以率先為其他對葡萄種植有興趣的農戶探路,讓他們少走彎路。”他認為,戶太8號、夏黑、維多利亞等品種可在粗管理的過程中達到豐產。在零污染、無公害的種植模式下,他的莊園畝產可達800公斤以上。
“以后,我們還會在莊園里舉辦推廣會、培訓班,提高合作社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周邊村民收入。”邵永燊設想,未來將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推動葡萄產業的深加工,把葡萄產業建設成為四會農業新亮點。
“說起來,我十分感激那場車禍,是它讓我找到人生的方向。”邵永燊說著,摸摸兒子的頭。兒子歪著腦袋,不知道能否理解這一切的來之不易。
(稿件來源:《肇慶都市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