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4月底一直領漲商品期價的“頭雁”——鐵礦石和螺紋鋼期價近日雙雙跌停,棉花等前期上漲猛烈的其他商品期價也直線下滑,但大豆及豆粕、豆油價格卻表現堅挺,更重要的是在4月份我國進口大豆數量高達707萬噸,同比增長33%,以及新作物年度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增長600萬畝和國際大豆市場供過于求的背景下,大豆及其制品的價格持續保持上漲勢頭讓人感到驚訝。
“在國際大豆市場上,一場國際基金‘圍獵’中國油廠的‘游戲’當前正進入高潮。”豆粕貿易商魏華告訴記者,前一時期,在國際市場大豆價格跌破900美分/蒲式耳時,很多國內大豆進口商和油廠十分看空后期大豆價格,雖然自己已經定購了很多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大豆,但遲遲還不在國際大豆期貨市場進行點價操作,這為國際基金“圍獵”中國油廠創造了機會。
不久之后,一個異常事件的出現點燃了國際基金“圍獵”中國油廠的導火索——即將收割的阿根廷大豆遇到了持續暴雨天氣。由于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大豆生產國和重要的出口國,暴雨天氣的出現在一夜之間讓全球大豆市場的市場預期和心理全改變了。至此,國際基金“獵殺”中國油廠的游戲正式拉開了大幕。
據筆者了解,阿根廷等大豆主產國因受降雨災害影響,大豆至少減產500萬噸,當前有關機構預計2015/2016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為5500萬噸,低于早先預測的5950萬噸。巴西的大豆產量預測數據從1.005億噸下調到了1.001億噸。阿根廷與巴西大豆產量下調,將直接促使中國油廠和大豆進口貿易商將進口方向轉向美國,美國大豆出口數量的增加又直接提振美國大豆價格很快從860美分/蒲式耳漲到1000美分/蒲式耳以上。
入場機會有了、炒作題材有了、市場看漲的氛圍有了,國際基金很快就開始了“獵殺”的實際行動。有關市場機構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國際基金在大豆市場的持倉凈頭寸,今年3月初時為凈空單近8萬手,而到了4月26日則轉為凈多16萬手以上。
魏華說,當前已到了中國大豆進口貿易商和中國油廠在國際大豆市場的集中點價期,一些中國油廠采購的大豆如果尚未點價,那么只有接受當前的高價大豆,損失肯定是比較大的。而隨著中國油廠大豆壓榨成本的提高,下游產品整體價格水平將上升。
我國海關等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進口大豆707萬噸,同比增長33%。1-4月份累計進口大豆2333萬噸,同比增長11%。另外,我國4月份進口食用植物油40萬噸,雖然同比減少23%,但1-4月份我國進口食用植物油185萬噸,同比增加17.3%。
市場專業人士認為,去年我國進口大豆8200萬噸左右,創出歷史新高,今年的進口量預計在8500萬噸左右,將再創歷史新高。今年雖然國產大豆面積增加較多,但預計產量僅在1200萬噸左右,國內需求將主要依靠進口來滿足,國際大豆價格上漲將讓我國油廠與大豆進口貿易商,最終將令國內終端消費者受到較大損失。
(稿件來源:《期貨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