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以“新經濟、新三農”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峰會在云南省彌勒市舉行。隨著全國各地電商產業的方興未艾,彌勒這座與佛同名的城市,其電商產業也正悄然興起。
在當天會議上,云南省副省長張祖林表示,作為紅河州4個電商產業園區之一的彌勒,是云南省紅河州高原特色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近年來,彌勒積極響應云南省委、省政府號召,順應潮流、搶抓機遇,主動與國內知名電商平臺對接,充分展現了其發展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商產業的眼光和信心。
彌勒,也正努力走出一條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經濟與傳統農業領域融合的發展道路。
機遇與挑戰并重
位于云南省東南部、紅河州北部的彌勒市,是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彌勒有著宜居的海拔條件和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全市國土面積4004平方公里,設10鎮2鄉和一個農場管理局,世居漢、彝、苗、回、壯等民族,常住人口55.2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43.9%。
近年來,在“互聯網+”之風勁吹下,隨著全國各地電商產業的逐步興起,彌勒,也正努力發展本地電商產業,運用互聯網形式逐步釋放民間草根金融活力。說到彌勒電商產業的發展,彌勒市委副書記岳建青介紹:“彌勒電商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醒得晚,趕得快’。”
據悉,彌勒的電商產業發展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自發階段。從2008年開始,彌勒市出現了電商產業的萌芽,市內部分企業自發進入了電商發展模式,像阿細蜜源、點點化妝等目前彌勒市內知名的優秀電商企業,便是從2008年開始做電商并一直堅持到現在的。
二是政府引導階段。在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后,“互聯網+”、電商等進入了各級政府視野。彌勒也開始在這個節點入局電商,市委、市政府開展調查研究,致力推進電商重點工作。
三是政府、企業合力推進電商發展的“加速度”階段。2015年下半年,在彌勒全市上下,政府、企業之間廣泛形成了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共識,彌勒市政府開始成立市級層面的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扶持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開始建立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招商引資,并相繼邀請了阿里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上海澤陽科技創始人兼CEO張元剛等電商方面的專家到彌勒進行走訪調研。此后,還相繼引進了博濟園創客邦、村淘進駐彌勒,彌勒電子商務也開始逐步加速發展。
但在彌勒發展電商產業初期,卻遇到了如何營造當地電商氛圍和電商專業化人才不足這兩大難題。對此,彌勒采取了如下的解決方法。
針對當地電商氛圍不足這一狀況,彌勒自2015年開始,在全市所有鄉鎮搭建了鄉鎮電商服務站,以期解決農村群眾“買難、賣難”的問題。另外,還在強化組織領導上下功夫,成立了由市委專職副書記任組長的創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市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推進電子商務發展。通過一系列舉措,在彌勒迅速形成了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濃厚氛圍。
而在培養彌勒人民觸網意識后,面對電商人才緊缺的難題,彌勒市政府在廣泛組織干部、企業代表多次到江浙地區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的同時,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從園區建設、人才引進、產品打造、小微電商企業扶持等多方面支持電子商務發展。并建成投入使用了占地10000余平方米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作為集聚主體、集約資源、集成服務的重要載體,通過免鋪面租金、提供創客公寓等優越的條件,吸引大批電商企業進駐。
農旅結合走出差異化
據了解,彌勒以有資源優勢的農特產品為重點,在彌勒、紅河州和省內的農特產品中篩選出葡萄、紅酒、紅糖、鹵雞、骨頭參、蜂蜜等進行線上線下銷售,帶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彌勒本地的以銷售紅糖、紅酒、骨頭參等彌勒特產及部分紅河州土特產品的網商企業,其銷售模式主要以C2C、B2C、O2O三類模式為主。其中起步較早、年銷售額超過千萬元的銷售型電商企業有兩家:阿細蜜源蜂業有限公司、紅河華景商貿。阿細蜜源蜂業有限公司創辦于2008年,主要從事蜂蜜及相關產品的銷售,目前擁有超過十個子品牌,產品種類繁多,公司的微商平臺,消費會員已達30萬人。紅河華景商貿,也稱點點化妝,同樣創辦于2008年,主要銷售各大化妝品品牌的產品,截至目前擁有5家天貓專賣店。
在當前線上農產品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的背景下,彌勒在立足于當地廣闊的農業空間、18萬畝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優勢同時,也正在積極尋求一條差異化的電商產業特色發展之路。
自古以來,彌勒就是個傳統的農業大縣,近年來轉型發展生態休閑康體度假旅游,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彌勒也一直致力推進農業與旅游的滲透和融合,譬如彌勒的東風片區,有六萬畝葡萄園,近年來,云南紅酒莊及一系列精品酒莊落成在葡萄院內,形成了農業生產、農業觀光、生態休閑、品酒體驗等為一體的農旅生態。諸如這樣的項目和景區在彌勒還有很多,彌勒目前正在打造的“東風韻”旅游綜合體、紅河樂園農業生態旅游綜合體等等都是農旅融合的典型。
據了解,彌勒在推進電商創業園多元化發展、豐富園區外延和內涵的同時,也正在積極謀劃,計劃將電商創業園申報以“雙創”為主題的A級景區,并著手將彌勒、紅河州乃至云南省內的優秀農特產品、旅游商品聚集到彌勒電商創業園來,將園區打造成彌勒市乃至紅河州旅游購物一條街,推進智慧農業、智慧旅游融合發展。
目前,彌勒也在推進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隨著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旅游的不斷融合,彌勒的農業和旅游業將插上互聯網+和電商的翅膀,不斷加快發展。
優勢與痛點
在彌勒舉行的首屆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峰會上,阿里研究院高級專家張瑞東也來到了峰會現場。張瑞東表示,他此前就已經來過彌勒,并就當地的電商產業做過多次走訪調研。雖然從彌勒發展電商產業的時間來看,在紅河州和云南省是排在后面的,在云南省內的冰川、沾益、通海乃至州內的蒙自、建水等地紛紛發展電商時,彌勒還未起步,但彌勒具備極強的后發優勢,有能夠吸引人的產品和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他認為這也是彌勒發展當地電商產業的兩大優勢。
“電商是一個新鮮產業,并且這個產業的變化特別快,電商人才是一個地方能否快速發展電商產業的關鍵點。”針對彌勒目前缺乏專業電商人才這一棘手現狀,張瑞東認為,對于彌勒來說,解決人才問題,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一是用好的政策吸引外地服務商和高端電商人才來彌勒交流。二是積極培育本地人才。在引進外來電商專業人才、在當地形成電商氛圍的基礎上,政府應鼓勵本地人才去電商產業發展較好的地方(如杭州、廣州等地)學習交流和進行實訓。政府可以設立相應人才培訓的專項資金。“彌勒人到電商發展較好的地方學習回來后,不僅可以做網商,還可以做服務商,等到整個電商生態圈繁榮起來后,這個地方的電商產業也可以順勢做大、做強。”
雖然彌勒發展電商因有廣闊的農業空間而具備先天良好的優勢,張瑞東認為,目前,彌勒電商在發展中存在著品牌單一、知名度不高的癥結。
張瑞東表示,彌勒電商產業以當地和周邊地區的農特產品為主,但是這些產品品牌較為單一。彌勒的農業生產仍處于小、散、弱的現狀,由于整體規模偏小,制約了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打造。據了解,目前彌勒全市具有地理標志認證的產品僅彌勒葡萄一項,擁有QS認證的農產品企業也不多。產品品牌化、標準化程度低是制約電商化的一大瓶頸。
“彌勒農產品資源豐富,尤其是高原蔬菜很不錯。但有了這個資源,不代表它就是一個好的網貨商品。”張瑞東認為,在網上賣貨,其實不單是在賣產品,產品的包裝以及搭配,這些也是如今的網購一族們比較關注的。“如果只是一流的品質、二流的包裝、三流的傳播,這樣,即使是好東西也沒辦法賣出好價錢。”
此外,對于發展彌勒電商產業繞不開的物流問題,張瑞東對此表示樂觀。張瑞東表示,近些年,彌勒的交通正在慢慢改善,物流外運的局面也逐漸被打開。據了解,彌勒有著優越的區位優勢,地處滇中城市經濟圈與滇南城市經濟圈交匯處,自古以來就是紅河州北上昆明通中原,南下兩廣達沿海的咽喉要道,在建云桂鐵路過境并在彌勒東風設站,良好的區位優勢,也為彌勒下一步打造區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今年,隨著農村淘寶的入駐,其帶來的菜鳥物流也對彌勒進一步打開物流市場有著較大幫助。
不過,張瑞東表示,雖然彌勒在物流運輸上有著一些先天和后天優勢,但在發展以農特產品為主要支撐的當地電商產業時,對于生鮮農產品的冷鏈這一環節上需要加大投入。“冷鏈物流運輸是生鮮農特產品所必備的,在這一點上,我建議彌勒可以到冷鏈物流發展較為成熟完善的區域進行學習。”
(稿件來源:《電商參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