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上海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創新與思考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章黎東 字號:【

上海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最早恢復農業保險業務的地區之一。2004年,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國首家專業運營農業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在上海成立。近年來,上海農業保險依托各級農業部門,不斷探索,積極開拓,勇于創新,逐步形成了“政策扶持、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經營、以險養險”的農業保險發展模式。截至2014年末,上海農業保險深度達至3.48%,保險密度超過320元/人。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特別是從2008年起,上海市在穩定綠葉菜生產保險業務的基礎上,創新實施了地產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在農業保險從傳統的保障自然風險向市場風險過渡上進行了有益的創新與實踐。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的實施,實現了生產保險與價格指數保險兩者互為補充,有效增強了農民對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在確保綠葉菜有效供給、保持價格基本穩定、保障菜農經濟收益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背景情況

受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上海以及江浙地區的居民在蔬菜消費上歷來青睞綠葉菜,如青菜、雞毛菜、生菜等,素有“三天不見青,兩眼冒金星”之說。同時,綠葉菜不宜長途運輸和長期保存,主要依靠本地生產和供應。上海作為一座擁有2400多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綠葉菜的自給率在95%以上,因此,確保以綠葉菜為主的地產蔬菜均衡供應和價格穩定,歷來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的民生工程。在上世紀90年代,政府開始引入農業生產金融保險機制,積極推動開展蔬菜生產保險,在發生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根據蔬菜生產災后損失程度給予菜農一定的保險賠付,為保障綠葉菜生產供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一保險只能解決菜農對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隱憂,而事實上市場風險對菜農的影響往往大于自然風險,特別在風調雨順的年份,由于產量高、長勢好,又扎堆上市,導致綠葉菜供過于求,其結果勢必帶來價格下挫,甚至低于菜農的生產成本,直接影響了菜農的生產積極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0年,上海市農委會同相關部門創新開發了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

主要做法

上海開展的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是指以綠葉菜前三年平均市場價格(本市26家標準化菜場前三年同期的零售價格數據)作為基本指數,并根據歷史平均產量的70%確定畝均產量,如果綠葉菜市場價格下跌到基本指數以下,其跌幅對應的金額由保險公司予以賠付。以2015年“夏淡”期間9月4日的青菜為例,采集本市26家標準化菜市場零售均價 6.25元/公斤,而前三年市場同期綜合平均價格為8.65元,相比跌幅24.6%,則按其生產成本同比例跌幅進行相應賠付。每畝按照青菜產量700公斤和生產成本1.89元/公斤計算,每畝菜農可獲賠付325元(同比跌幅24.6%×畝產量700公斤×1.89元/公斤)。具體做法:

(一)政府主導推進。一是建立工作機制。為應對綠葉菜的自然和市場風險,上海專門成立了由市農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蔬菜與食用菌行業協會以及安信農業保險公司等單位組成的工作推進小組,各區縣也建立了本地區的工作推進小組,加強工作協調與聯動。二是提供保費支持。市級財政給予50%保費的專項補貼,各區縣和鄉鎮結合各自情況給予相應配套補貼,投保菜農的投入不低于保費的10%,做到了政府支持和個人投入相結合,使菜農在減輕經濟負擔的同時保持風險抵御能力。三是優化政策設計。在保險時節上,突出“夏淡”和“冬淡”兩個重點時段(“夏淡”一般為每年的6月16日至9月15日,“冬淡”一般為當年的12月16日至次年的3月15日),這兩個時節正值蔬菜生產淡季,容易造成綠葉菜供應短缺。在保險品種上,根據市民的消費習慣,分別選定“夏淡”和“冬淡”的保險品種。在投保對象上,以蔬菜生產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為優先投保對象。通過對保險時節、品種和對象的優化設計,做到了綠葉菜均衡播種、均衡生產、均衡上市“三均衡”,避免了綠葉菜產量的大起大落,保障了生產有序、供應穩定。四是加強數據采集。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的理賠依據是市場價格,做好對歷史數據的收集和市場價格采集點的選擇,是確保保險賠付的基礎。市農委制定了采集方案,落實了采集點,依托市統計局調查隊伍,實現數據采集“定菜場、定攤位、定時間、定品種”,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農資價格和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以及CPI指數波動等情況,科學做好影響綠葉菜價格因素的基礎數據采集和分析工作。

(二)市場主體運作。一是指定操作主體。安信農業保險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家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公司。在推進綠葉菜保險過程中,嚴格按茬口承保,做到“見菜承保”,區縣農委則對承保信息進行抽樣核實。二是及時進行理賠賠付。根據價格數據系統自動進行理賠處理,將出險情況及時通知各區縣的支公司,由支公司核實綠葉菜上市情況,對已經上市的遭受損失的農戶,開通理賠綠色通道優先處理,第一時間將賠款發放到農戶手中。三是帶動分散農戶投保。目前專業化、組織化水平較高的蔬菜專業合作社、蔬菜龍頭企業都已參加了蔬菜保險。為了鼓勵分散的蔬菜種植戶也參與保險,安信農保對于合作社、龍頭企業、園藝場實行優惠費率,在標準費率的基礎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優惠,由此帶動了分散農戶參加合作社投保。

主要成效

2010年上海創新推出的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以來,到2015年底,累積承保面積達到103萬畝、投保金額1.12億元,參保農戶35836戶,實際賠付面積68萬畝、賠付金額8923萬元,惠及農戶11454戶,在保供應、穩菜價、惠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綜合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保障了淡季綠葉菜的有效供應。自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實施以來,“兩淡”期間上海市綠葉菜種植面積穩步增加,尤其是在夏季也達到了21萬畝以上,其中“夏淡”綠葉菜投保13萬畝次左右,“冬淡”綠葉菜投保8萬畝次左右,日均供應量從2009年的3500噸左右增加到當前的4000噸以上,增幅超過10%。

2. 解決了“菜賤傷農”的問題。到2015年底,投保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的農戶共獲得賠款金額8923.26萬元(“夏淡”賠付3986.36萬元,“冬淡”賠付4936.9萬元),賠付率達到79.6%(“夏淡”賠付率65.2%,“冬淡”賠付率96.7%)。正是由于投保該保險,使得菜農因市場價格走低所造成的損失得到合理賠付,減少了損失,穩定了生產,解決了“菜賤傷農”問題。

3. 解決了“菜貴傷民”的問題。市民綠葉菜消費得到穩定供應,“兩淡”期間綠葉菜價格波動區間收窄,尤其是災害天氣發生后高價菜天數明顯減少。近幾年,“夏淡”期間綠葉菜供應增加使上海成為全國大中城市中鮮菜價格唯一下降的城市。據定點監測,2015年青菜每公斤田頭交易均價1.82元,最高月均價與最低月均價價格差為1.8元,波動區間較前三年進一步收窄。

4. 減少了保險公司的保險理賠成本。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以政府公布的價格指數為標準,在理賠過程中,不需經過現場勘查、評估等環節,一方面減少了從承保到理賠各個環節的人力成本,提高了理賠的效率;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不斷總結和完善,堅持“一品、一戶、一期(一個上市期)、一單”的“四個一”原則,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減少了理賠的糾紛,提高了保險公司的信譽度。

5. 創新和豐富了農業金融服務的內涵。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是借鑒金融保險的先進理念,同時結合上海農業生產實際情況而開發的創新型保險項目,屬國內首創。價格指數保險承擔的是價格下跌所帶來的市場風險,突破了傳統農業保險只保自然災害或病蟲害風險,為農民提供了生產、流通兩個環節的風險保障,是農業保險發展思路的一大創新,同時也為政府保障蔬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提供了新的調控手段。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2011年度上海金融創新成果二等獎。

幾點體會

1. 創新農業保險品種是上海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動實踐。通過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政策的引導,發揮市場機制,農民的蔬菜生產品種結構得到了優化完善,如蔬菜“夏淡”保險品種從最初以青菜為主逐步擴大到雞毛菜、生菜等5種符合市民消費習慣偏好、需求量大的綠葉菜,既滿足了市場需求,又解決了菜農生產和市場風險問題。這是上海綜合運用政策引導和金融保險手段,在農業領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探索。

2. 加強政府與市場“兩手”協同是破解“菜貴傷民、菜賤傷農”難題的有效途徑。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左右手,兩只手如何協同用力是成敗的關鍵。作為探索蔬菜金融保險的先行者,政府職能部門面對千變萬化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注重左右手的協同,隨時調整著力點和力度。在具體推進過程中,抓住了綠葉菜生產主體和保險公司這兩大蔬菜保險機制內的市場主體,為兩大市場主體創造了合作雙贏的機會,政府與市場(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兩手”協同解決了菜貴傷民、菜賤傷農難題。

3. 降低農產品市場風險是完善農業補貼“綠箱”政策的有力抓手。上海開展綠葉菜價格指數保險的探索,減輕了菜農所承受的自然和市場風險壓力,增強了綠葉菜的市場抗波動能力,提高了政府職能部門對農業生產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避免了因政府干預過多造成農產品市場價格被扭曲的問題,是將農業補貼由“黃箱”政策轉變為“綠箱”政策的有效途徑,也是利用WTO“綠箱”政策發展現代農業的有益嘗試,值得總結推廣。

(作者單位:上海市農業委員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