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玉米現貨價格出現了持續上漲,其中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飼用玉米出庫價由前期的0.82元/斤左右上漲到了0.86元/斤,東北等主產區玉米市場供應則日漸趨緊。
自5月23日開始,筆者跟隨大商所東北玉米市場考察團,深入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部分重要玉米產區,對新季玉米種植面積、種植成本,農民與貿易商、需求企業的庫存情況,以及對產業鏈上的各市場主體利用期貨市場工具的情況,涉玉米企業對收儲政策取消、對未來可能實施的價補分離等政策的反應進行詳細調查。
從當前已了解的情況來看,在國產玉米連年豐產,陳玉米庫存高達數億噸的背景下,國內玉米供應為何趨緊?玉米市場價格為何逆市走高等很受市場關注。與此同時,當前國內玉米市場需求逐漸恢復,種植結構、進出口貿易結構等正在有序調整,產業鏈上的企業正在掙扎出虧損的泥潭,市場急待政策性庫存玉米大量入市。
市場供應渠道高度集中
深入東北玉米產區調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綠油油的玉米苗正在迎著陽光茁壯成長,由于土壤墑性很好,東北各地新季玉米苗情均好于往年,各地均沒有發現缺苗斷垅現象。其次是農戶的玉米樓子空空蕩蕩,公路邊上玉米販子的曬場和倉庫里更是難以見到可以出售的玉米。而在有關機構所屬的各大糧庫則可以看到新陳玉米堆積如山。
有關機構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玉米產量為2.45億噸左右,其中東北三省一區的產量在1億噸左右,但東北三省一區臨儲玉米收購總量近1.244億噸,如果考慮到東北三省一區農民自用玉米數量、當地需求企業采購的玉米數量,以及市場上少量留存的貿易玉米數量,那么自2015年11月1日東北三省一區臨儲玉米收購開始至今年4月30日結束,東北三省一區超收玉米數量估計有上千萬噸。這些玉米來自哪里呢?估計除了一些往年產的陳玉米以外,還有大量外地產玉米流入。最終這會對國內玉米市場產生什么影響?
“過度收儲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令市場糧源高度集中,令市場供應渠道高度集中,令‘政策市’的特征更加明顯,令市場的一切行動唯政策性庫存玉米如何入市馬首是瞻。”在采訪中筆者不斷聽到業內人士的如此分析。
目前,國內玉米市場供應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內地產玉米自由供應市場,二是按進口政策的規定進口玉米供應市場,三是政策性庫存玉米入市供應市場。
據了解,由于內地產玉米自上市后就開始敞開供應市場,加上今年2-4月間還有大量玉米流入了東北地區,當前內地產玉米可供流通的數量已經不多。而進口玉米數量較小,到港后大部分又在沿海地區就地消化了,其很難擔當起滿足全國市場需求的重任。如今可以保證滿足國內玉米市場需求的只有政策性庫存玉米了。
截至目前,國內政策性庫存玉米總量在2.6億噸左右。從庫存分布地點、庫存玉米質量、庫存玉米生產年份等情況來看,情況十分復雜。更為重要的是政策性庫存玉米的入市方式、時間、價格等如何確定,至今市場對此還不是十分了解,當前市場十分期待政策性庫存玉米出庫政策明朗化,也十分希望政策性庫存玉米早日大量入市。
市場需求不斷回暖
目前,國內生豬及豬肉價格已漲至多年來的高點,生豬養殖利潤已可以達到800元/頭甚至更高。與此同時,水產養殖的利潤也在逐步回升。整體來看,國內養殖業出現了良好的發現勢頭,這為玉米飼用需求的不斷增加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利潤不斷增加正在令國內養殖業持續回暖,玉米需求特別是優質玉米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中國玉米網市場分析師湯薇,當前國內生豬出欄均價已漲到了20元/公斤以上,生豬養殖利潤已連續13個月走高,部分自繁自養生豬的利潤已超1200元/頭。此外,禽蛋養殖利潤波動縮窄也增強了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國內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數據已結束了2013年9月以來30多個月的持續下滑,生豬存欄也連續數月環比增長。
筆者在部分飼料生產企業與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采訪時發現,這些企業對未來產品的銷售普遍看好,而且這些看好預期得到了市場的積極回應,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產品遠期訂單增長較快方面。
除了飼用玉米預期將增長較快以外,當前玉米工業需求也表現較好。
筆者在部分玉米淀粉、玉米酒精生產企業看到,往日長期閑置和時開時停的生產線當前正在開足馬力運轉,部分產品銷售較好的玉米淀粉企業的開機率達到了90%以上,部分大型酒精生產企業的開機情況更是長時間保持在滿負荷狀態。在這些企業,來往運輸玉米原料的大貨車排起了長龍,企業采購部的工作人員時常是手忙腳亂,企業玉米采購量的驟然增加和庫存不足使得采購員們不得不到處找貨。
在玉米飼用和工業用需求雙雙增長的刺激下,加上玉米替代品數量的減少和價格的走高,部分玉米貿易商、需求企業還滋生了增加玉米庫存和適當囤積玉米的心理,市場流通環節出現了一定數量的玉米補庫需求。
市場擔憂供應與需求能否達到“默契”
目前,龐大的政策性玉米庫存已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玉米去庫存化勢在必行,而需求的回暖來得正是時候。不過,玉米市場的供應與需求能否達到“默契”卻令人擔憂。
從市場擔心的問題來看,一是政策性庫存玉米品質好壞程度差別較大,好壞玉米可以提供的供給比例可能不會均衡。二是由于政策性庫存玉米庫存點分布不均衡,即便大量出庫,但市場仍會出現區域性糧源采購渠道受限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自新的作物年度開始,臨儲玉米收購政策將停止執行,現在儲存有政策性庫存玉米的機構的心理可能會發生較大變化,如不愿讓玉米出庫的心理、趁機增加出庫費用的心理等。在這個問題上,如果相關機構的管理不到位,政策性玉米出庫不順暢的概率會比較大,這會讓市場的供應得不到保證。
據了解,當前大部分政策性庫存玉米存放地集中在東北地區,跨省移庫至東北以外地區的玉米大部分生產年份較早,且相當一部分質量偏差。此外,即使是同一生產年份的玉米,由于產地不同、保管的好壞程度不同,在質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筆者在部分參與了政策性玉米輪換、競價銷售的需求企業了解到,當前由于企業采購政策性庫存玉米可以得到有關機構發放的補貼,盡管采購到手的玉米質量不佳、短駁費用高,但所有費用整體計算下來還是比較低的,市場供應與需求基本可以達到平衡,后期如果補貼沒有了,那么采購政策性庫存玉米就會不劃算了,而市場上有沒有其他糧源可尋,屆時市場供需情況可能會變得較為復雜。
市場價格保持低位運行的概率較大
盡管玉米市場需求正在回暖,市場看漲玉米價格的心理開始出現,但市場價格保持低位運行的概率依然較大。這是為什么呢?
“2.6億噸政策性庫存玉米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化完畢,其對價格的影響在3-5年內不會消失。”一位玉米市場老行家介紹,如果不為龐大的政策性庫存玉米找到新出路,光靠飼用和工業用需求的增加,肯定解決不了玉米去庫存化問題,這些庫存將長期對國內玉米價格形成壓制作用,有關機構應嘗試增加玉米生產燃料乙醇的數量,或者想辦法減少玉米及玉米替代品的進口。
目前,我國配額內進口烏克蘭玉米的進廠價(東北部分地區)在0.76元/斤左右,而且其質量比國產玉米好很多,生產出來的下游產品也很熱銷。如果考慮性價比,國產玉米仍處在劣勢地位。后期一旦國產玉米價格進一步走高,那么其市場占用率會下降很快。
從掌握的情況來分析,當前國內玉米需求市場正處在回暖的初級階段,需求的回暖主要是低價玉米的出現給予了下游企業降低產品成本的機會,增強了一些玉米下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如果后期政策性庫存玉米能夠大量出庫,能夠讓國內玉米價格保持住一個平穩或穩中有升的運行狀態,那么整個產業鏈才可能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價格傳導機制,玉米需求的增長態勢才可能長期得到保持。
定向銷售難解需求企業的“燃眉之急”
筆者從有關機構獲悉,根據《國家發改委、糧食局、財政部關于做好超期儲存和蓆茓囤儲存糧食定向銷售有關工作的通知》,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自5月27日開始每周在國家糧食局糧食交易協調中心及聯網的各省(區、市)國家糧食交易中心舉行超期儲存和蓆茓囤儲存國家政策性糧食(玉米、稻谷)定向競價銷售交易會。
據了解,食用酒精加工企業、工業酒精加工企業、飼料加工企業、玉米深加工企業等,按有關規定和程度申請并經有關機構審核取得資格后,可以參與玉米定向銷售的交易。不過,從定向銷售玉米的生產年份、質量等情況綜合考慮,這些玉米無法滿足當前市場實際需求。
目前,國內玉米市場供應短缺的主要是質量較高的玉米,雖然有關機構為了加快玉米的去庫存化進度,為了給處理質量偏差的玉米留出市場空間,先行處理2011年、2012年等儲存時間較長玉米,但也不能不考慮市場的綜合需求。從當前市場發展態勢來看,定向銷售難解供應偏緊的這個難題,玉米市場質高價優的態勢將延續。
據了解,5月27日定向銷售的玉米成交率偏高,成交價格也高于市場預期,其中廣西、廣東等主銷區的成交率與成交價格雙雙排到了前列。
據業內人士介紹,此次定向銷售的庫存玉米小部分為2011年國產玉米,絕大部分是2012年國產玉米,這些玉米存放時間較長,不完善粒很高,在質量上已經不能滿足飼料與淀粉深加工企業的采購需求,估計酒精加工企業采購以后也只能摻著使用。
對5月27日定向銷售的玉米成交率、成交價格,以及不同區域間的成交率、成交價格存在較大差異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當前國內玉米市場供應緊張的程度正在加重,部分主銷區需求企業為了維持生產,幾乎到了不考慮質量而搶購的地步。更引人關注的是,山東、河北等內地玉米主產區的需求企業也普遍積極采購。
從市場發展態勢分析,如果后期政策性庫存玉米不加大入市力度,加上已拍賣出去的庫存玉米出庫可能不暢等,國內玉米市場供應肯定會越來越緊張,這意味著玉米市場價格將受到提振,不過只會提振質量較高的玉米市場價格,最終有可能令玉米下游產業剛剛復蘇的勢頭受到遏制,最終會令玉米市場去庫存化的速度下降,未來將不利于國內玉米產業進入良性運行軌道。
(稿件來源:《期貨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