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鄧興旺:為故土上的農民做點事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趙婀娜 鞏育華 字號:【

作為國際植物生物學研究領域的主要科學家和領軍人物之一,鄧興旺無論是在耶魯大學任教期間,還是如今回到北京大學,都十分看重對年輕研究人員的培養和指導,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技巧研究問題。迄今,已經有超過45人通過鄧興旺實驗室的培養成為了獨立的研究者。

從1992年至今,20多年的時間里,鄧興旺,與學生一道,一直沉醉在植物生命體的奇妙世界中。日前,鄧興旺獲得2015年《自然》雜志杰出導師獎。

植物細胞的生長與代謝都有規律可循,我的理想就是找出這些規律

鄧興旺是植物生物學家,他畢生的理想,就是找到植物發育生長的機理。“植物怎么知道秋天要落葉、春天要發芽,冬天時要為下一年的生長做準備。還有,為什么黃山迎客松的枝葉會向周圍生長,因為它的周圍沒有競爭。這些都說明,植物本身具有感知外界環境并自我調控的能力。不是專注于這個領域的人,可能會認為植物的生長與凋落本就該如此,其實,其中有植物自身規律與調節的機制。正如人類會感知外界信息,并由大腦作出處理,進行指揮一樣,植物細胞的代謝、生長與發育,也有規律可循。我們的研究目標就是探究當光照到植物上面之后,植物如何感受、如何反應。”

從不滿16歲考入北大生物系至今,鄧興旺對植物生命體的興趣從未減弱。從發現植物生命過程里大量存在的一種蛋白復合體到發現植物調控蛋白降解的新過程,在探究植物生命原理的科學之路上,鄧興旺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并于36歲被耶魯大學聘為冠名終身教授,后來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目前,鄧興旺正在關注基因組編輯育種技術,這是近年來科學界的明星技術,它實現了在生物體基因組水平上進行精確地敲除、插入或置換。“舉例來說,科學家發現木薯容易得一種很嚴重的疾病,沒辦法防治。將木薯的一個基因分成3000份,改變其中的一份,木薯就會不得病了。這種做法不同于轉基因技術,只是修改了木薯本身的一個基因,讓其基因的表達改變,沒有插入任何外源基因。”鄧興旺說。

要更加注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用科技提高我國的農業生產效率

自2014年辭去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教職,全職回到北大籌建現代農學院以來,鄧興旺信念十分堅定:“我希望不但能夠為培養我的北大做點事情,也能為生我養我的故土上的農民做點事情。”

回國后,看到我國大多數農業院校的發展已經不太適應當前農村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鄧興旺決定借助北大綜合學科實力雄厚的優勢,發展農業交叉學科,致力于解決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問題,開展一系列國際一流的前沿農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農學院籌辦一年多以來,先后開辦了系列現代農業科學、農業經濟學講座,建設公共植物生長平臺,并與特拉維夫大學糧食安全中心聯合成立“北京大學——特拉維夫大學糧食安全中心”,進行科研、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

在鄧興旺看來,中國農業當下最亟待突破的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以美國和以色列為例,美國農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始終高度重視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這是因為經過生物技術改良的動植物品種能夠大幅度地提升品質、產量和抗病性,從而大大地提高美國農業的勞動生產效率。以色列十分注重結合最新的科學技術開發培育作物新品種,他們利用生物技術和其他手段,不但培育出品質優良、抗病抗蟲、適宜當地自然條件的種子和種苗,還以先進的栽培技術指導農民種植,從而有效保障了農作物優質高產。”鄧興旺說。

“隨著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興起和發展,信息、生物、設施、加工、節水、生態等高新技術在農業領域全面滲透、廣泛應用、快速產業化,加快了農業現代化進程。”談到這兒,鄧興旺的語氣有點急,“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也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的農業用地過度開發,應通過提高科技含量、靈活安排農業生產、適度進口等方式實現土地輪休,從而積蓄更大的生產潛力,有效保障土地生產的可持續性。”

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科學研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

何為稱職的導師?鄧興旺有自己的想法。“在中國,搞植物生物學基礎研究的人已有很多。當前我們更需要的,是能把國際上最先進的研究成果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的人。”在他看來,作為導師既要教給學生前沿的基礎研究經驗,又要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對中國的農村、農業有了解、有感情、有責任感,“這樣的科學研究才能惠及更多人。”鄧興旺說。

中國科學院遺傳所焦雨鈴教授曾于2002年至2006年在鄧興旺教授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他感受最深的是:“鄧老師教會了我們如何在各自的研究領域中辨別出最重要的問題。”

“在我看來,理想的導師是能夠在學術上為學生指出前進的方向與路徑,給予鼓勵與激勵,并以身作則的。我認為鄧老師就是一位這樣的導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磊說。

鄧興旺認為,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更要學會獨立思考,老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提出問題、尋找解決方案、落實求證、歸納組織研究結果。“學會提出問題,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科學研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