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百島之縣”的漁業新夢想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黃小玲 字號:【

去年9月,“百島之縣”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正式撤縣設區,溫州從此有了“第四區”。從偏居一隅的海島到中心城區,城市化進程悄然改變著東海之濱的這座小城。洞頭三盤島的海蜇曾經名揚海內外,如今的三盤島漁民換置鋼制漁船、投資千萬元購買先進捕撈船、漁家樂生意紅火……漁民們演繹著自家的漁業新夢想。

鋼制小漁船家庭作業

一天收入可達數千元

上午的陽光照在海面上,又倒影到三盤碼頭,有點晃眼。三盤島大岙村村民林大媽顯然已經很適應這樣的陽光,她的注意力集中在手上的一堆海蝦上,她把蝦按大小分類擺放,賣給附近的居民和游客。在林大媽身后,她的兒子在剛回港的漁船上整理漁網。對于這一天的收成,林大媽和她的兒子都打哈哈:“說不準的,運氣好的時候有好幾百元,運氣不好就只有百來元了。就是小生意,過過日子。”

林大媽母子口中的“過過日子”,意思是不需太耗費精力去打魚和賣魚,開著自己家的小型鋼制漁船出海,就在近海作業捕撈,每天捕撈一次,收獲的海產品在碼頭很快賣完,顧客來自溫州市區、樂清等地。

大岙村現在有30多名村民從事捕魚作業。北岙街道黨工委書記梁祥贊介紹:“像林大媽家的這種鋼制小漁船,北岙街道有70多艘,一艘漁船一般投資數十萬元,一家人操作,相當于一家小型工廠,一天收入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三盤碼頭的海產品交易量不算很大,但“林大媽們”的魚蝦從來不愁銷路。賣完了蝦,林大媽把塑料筐、泡沫箱放海水里沖洗一下,拿回村,隨意擱在一座空置的老房子門口晾曬。

三盤海蜇名揚海內外

水上商貿城繁華依稀可見

“這座老房子是三盤海蜇行‘協興行’舊址,也是三盤島水產品貿易的縮影。”大岙村村委會主任林微汝站在巷弄里,用她的大嗓門開始講述老房子昔日的繁華:“我在做村史調查時,曾聽村里爺爺奶奶輩的人說,清朝的時候,三盤的海蜇是很出名的,個頭大、肉質厚、產量多,福建和廣東的客商開著船來三盤收購后,再運到東南亞賣,‘中國三盤’字號聞名海外。”

“當時這一條長長的巷子都是賣海蜇的,很熱鬧。”林微汝說,三盤島的海產品買賣歷史悠久,曾是甌江口的水上商貿城。可惜,隨著海蜇的減少,三盤海蜇行的繁華日漸消退,僅僅留下“協興行”的老房子記錄著當年的商貿盛況。現在協興行的老房子被列為區級文保單位。

時光流轉,雖然海蜇行曾經的貿易盛況已遠去,但經營海產品的風尚已經在三盤得以傳承。漁民擁有自己的漁船,捕撈、加工、銷售一條龍,在林微汝看來,這種經營模式更具特色。“去市中心買衣服買鞋子,到我們三盤就買海產品嘛。”她說,現在,三盤的芒種蝦皮已經取代了三盤海蜇,盛名遠播,成為洞頭人饋贈親友或者游客到洞頭必帶的水產品之一。

漁家兄弟投資千萬購新船

年產量曾列浙江第一

舊時的三盤海蜇行,如今的小型鋼制漁船,都是傳統漁業的縮影。說起現代捕撈,不能不提洞頭最大最先進的捕撈船,不能不說起北岙街道大王殿村林家四兄弟。

林加章兄弟四人不滿足于傳統捕撈,把各自的小漁船轉讓了,共同投資1500多萬元,購買了大型捕撈船。這艘大型捕撈船采用燈光圍網的捕魚方式,三哥在岸上遙控指揮,小弟當輪機長。他們不再趕每天的漲潮落潮,不再每天歸岸。開漁期,捕撈船開到遠洋作業,一去就是一兩個月。船上有冰柜,可以保存打撈上的海產,身后有補給船、運輸船,所有的買賣都在海上進行。深海捕到的海產品品質更好,遇到帶魚群、鯧魚群,收獲就不菲,只有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他們才回港避風。回港時,捕撈船是空空的,水產品在海上都賣完了。林家四兄弟的這艘大型捕撈船年產量曾經名列浙江第一。

每年只有在五六月份的休漁期,四兄弟才上岸休息。平時,家人和親友雖然惦念,卻不擔心,“大漁船很先進,能抗臺風,還有現代化的預測和通信設備,我在村里就能監控到他們在哪里,很安全。不回來,就表示有錢賺,好事。”他們的堂兄林大伯望著眼前空空的避風港,淡然地說。

老漁民上岸開起了漁家樂

休閑娛樂項目生意紅火

洞頭人葉明其,原本是海上作業的漁民,現在,他是一名漁家樂老板。在三盤島碼頭附近,葉明其用木板、泡沫搭建了浮在海上的大型平臺,面積數千平方米,設了不少餐飲包廂。走過一條長長的走廊,站在這個平臺之上,海風吹拂,支撐平臺的泡沫輕微搖動,恍若置身船上。

有人在平臺邊垂釣,身旁的網箱里養著鱸魚、鮸魚和黃魚,如果釣的魚蝦不夠吃,網箱里撈上來活蹦亂跳的魚就是最新鮮的食材。如果客人有興趣,還可以包一艘漁輪到近海捕魚,旺季的時候,這可是一項很受歡迎的娛樂休閑項目。

65歲的老漁民倪日賢現在不再出海捕魚,在家又閑不住,于是到這個漁家樂上班。“來這里干活,不會太辛苦,還有錢拿。不忙的時候,我就坐在椅子上看客人釣魚,就當在家養老。”倪日賢這樣評價他現在的這份工作。葉明其開的這家漁家樂,雇用了當地三四十名像倪日賢這樣的老漁民。

從小漁船到大型捕撈船,從漁業到服務業,撤縣設區之后,洞頭的產業形態不知不覺發生著變化,城市化也越來越明顯。梁祥贊說北岙是個“好學生”,經濟和社會各項指標均衡發展,不偏科。在產業方面,形態齊全,GDP比例趨向合理,一二三產的比例是5∶35∶60。農業、漁業生產減少,三產占了比較高的比例,是因為漁業和服務業結合,進入了三產。不少漁民不再單一地依靠海洋資源,而是開起了漁家樂,增加了餐飲、娛樂、出海捕撈、漁家樂體驗等服務,逐漸從漁業轉向服務業,這是很科學的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