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鄭棉轉入弱勢格局運行,宏觀經濟不佳、需求依舊疲軟是主因。同時棉花拋儲將至,短期內鄭棉期價難有起色,建議投資者保持振蕩偏空思維。
拋儲預期使期現市場同弱
現貨方面,國內棉花現貨價格持續下跌。2月1日,我國棉花指數為328,價格報于12333元/噸,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5元/噸。春節將至,下游部分紡織企業已進入放假模式,采購暫停,而上游棉企受拋儲預期和宏觀經濟不利影響,加大降價拋貨力度,因素疊加致使現貨棉價持續走弱。
期貨方面,鄭棉主力1605合約弱勢振蕩,鄭棉1609合約持續陰跌,2月1日分別報收于11375元/噸和10840元/噸。市場對國儲棉拋售預期較強,未來隨著拋儲政策逐漸落實,鄭棉期價重心或進一步下移。
供需矛盾改善的作用有限
1月12日,美國農業部發布了全球棉花供需預測月報,大幅下調了2015/2016年度的全球棉花產量和期末庫存。由于中國、巴基斯坦等地的棉花產量下降,全球棉花產量下調了46.9萬噸。全球期末庫存目前預計為2239.6萬噸,較期初水平降低8%,而全球棉花消費量下降較少,僅下調了9.8萬噸,棉花供過于求的局面在逐漸改善。
近年來,棉花市場供需矛盾突出,供給持續過剩。雖然目前全球棉花產量持續減少,供需矛盾有所緩解,但仍有大量棉花堆積,庫存壓力不容忽視。當前供需矛盾緩解表明行業調整已出現積極因素,雖然尚處在量變階段,但逐漸積累有望產生質變,從而徹底改變棉花的弱勢格局。因此,我們判斷,在宏觀經濟下行和中國巨量庫存出清的背景下,鄭棉價格中期依舊看空。
拋儲降庫存利于棉市回暖
首先,我國國儲棉庫存規模高達1000萬噸,全球棉花儲量近半數在中國,每年僅倉儲費用就高達數十億元。隨著儲存時間增加,棉花質量會逐漸下降,存儲成本不斷攀升,給國家財政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
其次,國內紡織企業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普遍較高,與東南亞等新興紡織企業相比毫無優勢可言,并且當前經濟形勢不佳,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在此背景下,從供給側改革原則出發,我們分析棉花拋儲價格可能會更接地氣,讓棉花價格市場化,從而有效實現國內棉業“去庫存、去產能”的戰略目標。
最后,儲備棉拋售將進一步縮小國內外棉價差距,降低紗廠的原料成本,使中國紡織行業更具競爭力。雖然短期會對棉價構成壓制,但從長遠來看,能使國產棉走出價格高、質量差、下游不買賬的尷尬處境,更有利于整體棉紡行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棉市回暖。
我們認為,雖然全球棉花供需情況已經出現積極因素,但當前宏觀環境不佳、市場需求萎縮等因素仍主導棉價,未來國儲庫棉花進入市場也將進一步壓制棉價,短期棉價將繼續弱勢運行。不過,目前鄭棉期價已處于較低水平,并且積極因素正在逐漸積累,因此提醒投資者切勿過分看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