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有一道菜名叫“余干辣椒炒肉”,被評為“十大贛菜”之一。2012年11月1日,在湖南長沙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辣椒產業博覽會上,余干楓樹辣椒的展銷價格每公斤達到200元,一舉奪得“最貴”頭銜。為何小小的辣椒能有這么大的名氣?
“先天”優質更要“后天”安全
據《余干縣志》記載,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洪家嘴鄉楓樹李家村的辣椒種植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相傳,朱元璋在鄱陽湖就曾吃過余干辣椒炒臘肉,后來當了皇帝,還念念不忘。
在余干楓樹辣椒的原產地——洪家嘴鄉雙港村楓樹自然村的大棚中,揭開覆蓋的薄膜,一棵棵小小的辣椒樹赫然呈現,青色或紅色的小辣椒隱然點綴其間。“這里的土壤多為肥沃的沙質土,質地疏松,非常適合辣椒生長。”余干縣國珍楓樹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負責人李澤華說,“余干辣椒皮薄肉嫩、鮮辣可口,口感上與普通辣椒確有不同。”
天生美味的辣椒,想要打出知名度,在市場中謀得一席之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02年,我就拿下了與楓樹諧音的‘豐收’商標,2004年注冊成立了公司。2010年起,我就把所有的資產和精力,都投入到辣椒產業中。”合作社理事長李偉良說,“我現在主要在干兩件事,第一是建立一個平臺,帶動生產者都按照標準化進行生產、加工。保證消費者吃上安全放心的辣椒,這是一種責任。”
目前,余干辣椒已形成了標準化的生產體系。在種植、生產領域,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制定生產標準;在加工領域,與江西省農業大學合作,對篩選、消毒等全流程制定標準。2006年,合作社被授予省級“一村一品”示范基地,2011年12月,余干辣椒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2014年12月,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示范合作社。
“讓家鄉的辣椒成為‘搖錢樹’”
“我干的第二件事,就是將家鄉的辣椒做成‘搖錢樹’,讓過去因為貧窮‘只吃兩頓飯’的人過上好日子。”李偉良說。2007年10月,余干縣國珍楓樹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了,除統一提供種子、肥料,統一外銷外,還邀請了江西農科院、江西農業大學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標準化種植與技術服務,還組織合作社成員前往山東壽光、臺灣等地參觀、培訓。
“目前,我們的辣椒最低也能賣到10元/斤,每年的4、5月能賣到108元/斤,春節前后能賣到200元/斤。即便遇到市場沖擊,合作社也會以最低8元/斤的價格收購。”村民李愛國說,“我種了2、3分地,一年能有2萬元的純收入,若種植技術到位,能達到3萬元。”
“一定要改變過去只知道埋頭種地的局面,要通過科技創新發展現代農業。我們自己不太懂技術,就搭建一個平臺,組織專家、學者加入進來。”李偉良說。
為了提升辣椒品質,合作社聘請了技術專家對原有品種進行提純復壯。短短兩年時間,余干辣椒的種子純度達到95%以上。2009年9月,楓樹辣椒栽培工藝被認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2月,余干辣椒提純復壯及高產栽培技術體系集成研究被授予2012年度上饒市科學技術獎。
做產品造品牌走融合發展之路
“農業的困境,一是靠天吃飯,二是季節性,三是無法儲存、易腐爛。這些問題,現在都能夠得到解決。目前,在南方氣溫偏高的地區,共有8個省在種植我的辣椒。今年我將建起‘三廠一院’,即種苗廠、有機肥廠、加工廠和研究院,將整個余干縣的種植面積擴大到1-3萬畝,江西省內擴大到10萬畝。”說起將來的打算,李偉良很自信。李偉良深有感觸,新鮮農產品易腐爛等特性,使走深加工、延長產業鏈之路成為必然。他計劃用六年時間,前三年著重開發初加工產品,如泡椒、辣椒醬等。在此基礎上,后三年與江西省中醫學院合作,著重開發辣椒酒、辣椒飲料、布丁、餅干、辣椒精等。
“具體的合作事宜,技術支持和規劃都已談妥。我要一步一個腳印,先做出優質的產品,再去打造響亮的品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