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河北后打蔬菜專業合作社 后打蔬菜名遠揚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毛緒強 字號:【

上世紀80年代,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錢營鎮后打村同大多數農村一樣,一直延續“上茬小麥、下茬玉米”的傳統種植模式,產量低,經濟效益差。1994年,頭腦靈活的村民趙喜軍等4戶村民率先建起占地面積6畝的4個大棚,當年4戶村民獲得可觀收入后,第二年又有20多戶效仿。隨著后打村大棚數量不斷增加,趙喜軍在2007年牽頭成立了后打蔬菜專業合作社,為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從而降低了菜農的投入成本和市場風險,提高了村民收入。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后打”牌蔬菜遠銷京、津、唐、內蒙古和東北三省等地,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

規范運作,改進種植模式

4月,初春時節。在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錢營鎮后打蔬菜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像是連綿起伏的白色丘陵,甚是壯觀。大棚內,紅彤彤的西紅柿,一嘟嚕一嘟嚕掛滿架,讓人見了直流口水。南來北往的批發商,正在招呼著工人把蔬菜裝上車,而大棚的主人們則高興地數著收到的貨款。

“合作社能有今天的成績,與區、鎮、村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2011年,鎮、村制定了‘后打千畝高標準土堆式日光溫室’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棚菜種植,我們后打蔬菜專業合作社也緊抓機遇,逐步規范合作社種植經營模式。”合作社理事長趙喜軍告訴記者,“為了讓合作社發展更加規范化,我們幾個帶頭人經常組織社員到山東、北京等地學習參觀,讓社員思想觀念不斷更新。”

隨著村民科技素質的提升,近幾年,合作社先后引進了西紅柿、青椒等系列優良品種及微灌、殺蟲燈、誘殺黃板、防蟲網、熊蜂授粉等多項無公害生產技術,使棚菜生產科技含量大大增強。

此外,后打蔬菜專業合作社還在村內率先完成了傳統冷棚向日光溫室大棚的轉變。

“2009年,我們合作社11位棚菜大戶率先成功建起了15個占地55畝的‘土堆式’日光溫室,開啟了后打棚菜生產史上嶄新的一頁。”趙喜軍對記者說,“合作社的日光溫室大棚嚴格按照五統一分建棚法(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棚室標準、統一購置材料、統一建設施工、統一設施配套、分戶管理經營)進行建造。”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實現了占地千畝的高標準“土堆式”日光溫室建設,從而實現了棚室由粗放型經營向節約型高效型轉型。

據了解,為了提高菜品質量,后打蔬菜專業合作社于2013年又規劃了4棟、單棟育苗面積1300平方米、年供應量520萬株、占地總面積15畝的高標準育苗室,目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專業育苗室的建立,為后打蔬菜的品質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趙喜軍告訴記者,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合作社成員的經濟負擔。在建設資金方面,以建棚戶投資人為主體,享受鎮財政棚內凈面積每畝1萬元的補貼資金,同時鎮財政擔負園區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村集體資金擔負地上青苗補償及棚室操作間費用。經過合作社跑辦,通過鎮、區婦聯,聯合市人社局、市擔保中心、市郵政儲蓄銀行,為村內36名婦女菜農每人提供兩年免息小額擔保貸款5萬元,幫助創業女性破解融資難題。

品牌經營 ,擴大銷售市場

為增強市場競爭力,合作社多年來一直堅持走品牌戰略。2006年,“后打”牌蔬菜在全國成功注冊,同年產品通過河北省無公害體系認證。2011年,西紅柿、青椒兩個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體系認證。2012年,“后打”牌蔬菜申請唐山市知名商標并通過驗收,黃瓜、尖椒兩個產品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實現了統一包裝、品牌銷售。2013年“后打牌”蔬菜申請河北省著名商標并通過驗收。2015年“后打牌”蔬菜被中國農村雜志社、農業部信息中心、農民日報社、農業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等六個單位聯合評選為“全國百個農產品品牌”

“為進一步提升后打牌青椒形象,合作社自2009年起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后打蔬菜節,得到了省、市、區等媒體的關注,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孫喜軍對記者說。

經20來年的發展,合作社菜農從小拱棚先后發展到冷棚、小暖棚、新型日光溫室,由過去的冷棚種植西紅柿、青椒一年兩茬,發展到現在的日光溫室種植西紅柿、青椒、尖椒、黃瓜等一年兩到三茬、四季有菜。從最初1994年的4戶、6畝的村民試種,到現在的172戶從事棚菜規模種植,占全村戶88.2%。全村棚室面積發展到2373畝,帶動了周邊6個村120戶搞蔬菜種植,形成全區三個蔬菜產業聚集地之一。

注重科學,提高村民收入

為滿足村民技術需求,合作社每年都會聘請北京農科院教授、唐山農研所知名專家入村、進棚授課,使村民們掌握了“熊蜂授粉,果無畸形”、“白膜地溫高,黑膜草不長”等實用技術。去年以來,日光溫室上茬種植西紅柿中研5號,畝產西紅柿達2萬斤;下茬種植黃瓜新2綠、唐玉8,畝產黃瓜達1萬斤,一個輪作期畝效益達4.5萬元。

趙喜軍告訴記者,在多年的棚菜種植管理過程中,菜農們也摸索出一些“土經驗”、“土工具”、“土做法”,有的被外縣市學習推廣。為了控制害蟲涌入棚室,在棚邊風口設置防蟲網,防止害蟲在通風時進入棚室;一位棚菜大戶發明了“打眼器”,規范了栽植秧苗的株距,提高了栽植效率;實施“滴灌”技術,節約了水電和工時,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利用昆蟲的趨黃性,引進黃色板誘殺害蟲,不但成本低,還綠色環保。

經過多年發展,村里已經有5戶蔬菜收購經紀人,專門從事聯絡客商、尋找銷路、組織收購,并應用了網上招商、訂貨。村委會大院形成勞務市場,吸引周圍鄰村10家勞務經紀人常年帶隊來村打工,解決了村內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經紀人之間相互競爭,不但擴大了銷路,還穩定了收購價格、實現了規模經營,保護了菜農的利益。

目前,“后打牌”蔬菜遠銷京、津、唐、內蒙古和東北三省,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實現全村年產蔬菜1737.5萬公斤,創收3648.75萬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