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萬家茶企抵不上一個立頓。”中國茶企間流行著這樣一句行話,中國是茶的發源地,最會種茶的人在中國,最好的制茶師傅在中國,最會喝茶的是中國人,喝茶人數最多的也是中國人,然而,全球最大的茶企卻在英國,茶文化做得最好的卻在日本。我們常常在中國各地的酒店內見到最多的也是立頓牌小包裝紅茶,很少見到本土紅茶。這不僅是中國茶企的隱痛,也是中國每一位愛茶人士的隱痛。知不足方可后進,當下不少中國茶企開始默默地從茶葉品質、文化、銷路等各方面下苦功夫,向國際化進軍。
春天里的茶園
陽春三月,廣東省英德市橫石塘鎮積慶里村的紅茶谷內高朋滿座,2016年積慶里春茗會吸引了比上一年多一成的茶葉經銷商前來參與發布會,主辦方一天招待不完,干脆分兩天舉行。2013年,在全國203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實力的評估中,英德紅茶品牌價值評估為10.88億元,在全國紅茶類排名中名列第三,緊隨祁門紅茶、正山小種之后,英德紅茶主要以英紅九號紅茶最為知名。隨著紅茶市場的不斷興起,英德市這幾年好品質紅茶如雨后春筍般整體凸起。所謂后生可畏,期間有一些既有品質又有文化內涵的新品牌,在行業內迅速崛起,直追同品種老品牌。春茶開杯之時,記者來到了廣東省唯一一個美麗宜居的紅茶度假區,走訪了廣東省唯一入選“中國美麗田園”的十大茶園景觀之一——積慶里紅茶谷。
到了英德,當地人會告訴你,“我們英德最養人,多住幾日。”英德何以養人,又能出好茶?這與英德地區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構成的洞邃水豐的自然環境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氣候、雨水、土壤環境等天然條件,使英德出產的紅茶與眾不同,茶湯紅亮,香氣高銳,甘美怡神,連英國女王都垂涎英德產英紅九號的唯美獨特,也因此一度讓英紅九號蜚聲海內外,成為英國貴族才能享用的高端茶飲,英紅九號紅茶也一度成為廣東省對外創匯的主打產品。
“在五六十年代,英德紅茶有一段十分輝煌的歷史,但在隨后的八九十年代,英德紅茶沉寂了一段時間。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尤其對健康的訴求,英德紅茶又開始持續走高,介于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我們希望能在優良的自然環境里,培育出質量上乘的英德紅茶,把真正的好紅茶帶給更多人。”英德積慶里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斌望著紅茶谷碧綠如煙的茶園向記者講述。
于是,誕生于2013年的積慶里紅茶,雖剛滿三歲,卻借助著一流的品質和身后800年古村的茶文化背景,以及位于廣東省連片面積最大的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石門臺自然保護區一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品牌迅速成長。“積慶里走在同行業前面,我們不僅發展廣東省內市場,在全國都有市場,經銷商遍布全國各地,北到新疆、南到海南,目前積慶里紅茶在全國有200多個專賣店,有1000多個專柜,市場占有率大。據本地大的快遞公司的統計,積慶里紅茶一年的茶葉物流量占到整個英德市茶葉發貨量的一半以上。整個積慶里茶葉今年的產銷量預計在去年的基礎上翻一番。今年全年的銷售額大概可以達到7000萬。”楊斌表示。
在紅茶谷的上游,積慶里舊村的入口處,至今保留有一座宋代古門樓,800年的風霜雨露讓石門樓變得斑駁滄桑,但門樓上橫書楷體陰刻的“積慶里”三個字依舊蒼勁有力,積慶里村民的祖輩們自宋朝開始就在這片土地上種茶、制茶。古門樓內側沿小路聳立著一排爬滿綠藤的拴馬石,略顯歪斜的拴馬石見證了積慶里村自宋代茶馬互市的興衰歷程。據悉,當初,積慶里人種植生產的茶葉經由馬匹和人力一部分運到京城作為貢品呈上,另一部分則運往各個茶馬司,以向少數民族換取馬匹。宋人一定想不到800年后的今天積慶里村再次因紅茶而引來無數賓朋。
有機種植,無塵生產
“人說茶是草中仙,日月光華入芽尖。”青山綠水間一位美女茶藝師的現場表演恍若把人們瞬間拉回了遙遠的古代。在商品化的今天,很多茶葉雖味道好,卻少了幾分圣潔、靈氣,更有媒體曝出有茶商為了茶葉味道香濃,肆意往里面添加香精。積慶里紅茶近5000畝茶園,從種植到生產如何把好品質關?英德積慶里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斌在茶園內向記者娓娓道來。
“從生產環境上來說,積慶里茶園坐落在石門臺自然保護區的邊緣上,周邊沒有任何工業污染,整個種植區環境優良,茶園的灌溉水就是自然保護區內的天然水源澆灌,我們拿去檢測,這一帶的水源可以達到礦泉水的標準;肥料只用花生枯和牛糞等有機肥,從源頭上保證了茶葉的有機種植;從生產環節來講,整個積慶里制茶廠房有近2萬平方米,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茶葉生產廠區之一,由于全自動化無法生產出高品質紅茶,我們采用半自動化生產,整個生產過程采用無塵化標準生產,即茶葉生產全程不接地,所以積慶里紅茶第一泡無須需倒掉可直接飲用;制茶工藝方面,在原有手工制茶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化工藝,以此提高茶葉品質;從軟實力方面來看,從顧問團隊到制茶師傅,都是由專家和工匠型的制茶老師傅組成,根本上確保了茶葉的出品,所以積慶里紅茶順利通過了國家、國際上各種質量認證體系。”楊斌介紹。
隨后,記者一行來到了位于山谷間的積慶里茶廠。只見分級處理好的茶葉經殺青后,進入揉捻、烘干環節,據說這兩道環節特別考驗制茶師傅的水平,由于每天的氣溫濕度都不同,茶葉揉捻、烘干到什么程度,全靠技能豐富的制茶師傅們來判斷,制茶師傅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茶葉出品的高低。據茶廠一位負責人介紹,當下,隨著英德茶商的興起,有經驗的制茶師傅變得十分稀缺。一名經驗豐富的制茶師傅薪水可以高過一個職業經理人的薪資。因此,積慶里茶葉有限公司特別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匠人”型人才在茶葉生產領域十分稀缺。
對此,積慶里茶葉有限公司還把茶葉和扶貧有機結合起來。在茶園內專門開辟了愛心茶葉基地,與扶貧企業和政府機構合作,助推扶貧事業。同時,全程協助當地貧困戶種茶、制茶、賣茶來脫貧致富。不定期請專家來指導農戶種茶,教給他們制茶的手藝,希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從一產二產到三產
從積慶里春茗會發布會現場遠眺,遠處如綠浪般層層推去的紅茶谷好像大山中有韻律的五線譜,頭戴斗笠的采茶工們如同波動在音階上的音符,成為綠浪中的點綴,眼前3000多畝紅茶谷好似承包下了整個春天的美麗,自積慶里紅茶谷被農業部評選為“中國美麗田園”,入選其中的十大茶園景觀后,積慶里紅茶谷成了景區,慕名而來的游人絡繹不絕,每逢節假日,茶園的道路上停滿了掛有珠三角各地車牌的車輛。這為積慶里茶園從第一二產業順利邁向第三產業做好了鋪墊。
積慶里紅茶谷位于樂廣高速路口,距離深圳不到三個小時的車程,開車到白云機場50分鐘可達。這對于到處是山地丘陵的英德市來說,能有這樣便捷的交通環境,比較難得。在積慶里茶園周邊又有仙湖溫泉和仙橋地下河等已十分成熟的旅游資源,因此,積慶里紅茶谷與這些相鄰的旅游資源很容易就可以捆綁到一起進行營銷。楊斌告訴記者,目前整個茶園的旅游項目已經進入建設時期,其中正在開發建設的旅游項目包括:民宿、木屋建設、農家樂旅游、戶外拓展項目等。
未來積慶里紅茶給自己定的目標是要做萬畝茶園。同時,在春茗薈上有業內人士設想,未來有沒有可能以粵港澳為核心,使英德成為一個以茶產業旅游為主的知名地區。據悉,目前積慶里紅茶谷每逢周末游人高峰時多達幾千人。紅茶谷旺盛的人氣倒逼積慶里公司積極推進旅游項目的建設。楊斌坦言,“未來積慶里紅茶谷旅游產業的收益很有可能會超過茶葉本身的收益。”
打造中國人自己的“立頓”
在積慶里春茗會上,來自中國酒店行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發出呼聲,“未來五到十年,我們中國的酒店里擺放著的紅茶有沒有可能變成是英德產紅茶。”這樣的心聲大概是每位中國茶葉人共有的心聲。
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上世紀末一段時間,我國輸歐茶葉出口快速增長,1998年達到4.2萬噸。然而,自歐盟實施了新的農藥殘留限量檢測標準后,我國輸歐盟茶葉快速遞減,2005年降至1.61萬噸。2010年來,中國對歐盟茶葉出口始終維持在2萬噸左右。另一個傳統主銷市場日本自實施食品安全法后,我國對日本茶葉出口量從2007年3.7萬噸降至當前的1萬多噸。而今,傳統主銷市場中的歐盟目前進口的茶葉主要源自肯尼亞,一方面是肯尼亞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少蟲害無污染采茶期長,另一方面,肯尼亞很多茶園茶廠都由歐盟國家投資建設。近日海關發布統計數據,2015年中國茶葉出口32.5萬噸,同比上升7.8%,金額88億元人民幣。雖然總量在攀升,實質上,中國卻沒有真正意義上打開海外的高端茶市場,以華東地區重要的茶葉出口集散地寧波為例,2016年一季度,寧波市共出口茶葉7044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7.9%,但寧波出口茶葉的平均價格僅為每噸3848美元,每千克僅3.80多美元。其中,寧波市茶葉主要出口至非洲國家。從上世紀末,到今天,十多年過去了,我國茶葉在歐美高端市場仍顯得力不從心。
回眼望去積慶里紅茶谷,行行茶樹中豎立著太陽燈殺蟲燈和防蟲板。華南農業大學一位茶學教授在積慶里春茗會的開幕式上為積慶里代言,“積慶里的茶葉種植是按照國家有機食品的標準進行操作,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農藥和化肥,針對茶園里的病蟲害,都是通過物理防治法進行防止。如太陽能殺蟲燈、防蟲板等。是真正的無公害茶葉,可以放心飲用”。這位教授還表示,積慶里紅茶的銷量在英德是最大的,品質也是最好的。
據介紹,目前積慶里紅茶正在完善各種出口手續,已經給阿拉伯國家寄出很多樣品,下一步將出口至阿拉伯國家,同時借助廣交會等平臺,逐步打開歐美市場。曾經的朝廷貢品即將涌出國門,向更大的市場挺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