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南方晚稻亟待結構性改革發力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彭 超 張 歡 彭柳林 字號:【

從近期稻米全產業鏈分析預警團隊赴湖南省實地調研及對江西省調度的情況中發現:目前南方農戶手中待售的晚秈稻余糧數量較往年偏高,其原因在于稻谷年度質量下降、價格下跌、農民惜售心理較強,建議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握好“去庫存”的時機和力度。

(一)稻谷年度質量下降、市場價格下跌以及農民惜售情緒是造成晚稻銷售進度緩慢的主要原因

2015年底,湖南省晚秈稻每百斤收購均價136.9元,同比下降1.9%,至2016年3月,價格在每百斤110元的價位運行,農民惜售心理嚴重,目前農戶手中仍有30%的晚秈稻尚未銷售,部分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手中甚至存有50%的晚秈稻尚未出售。如果價格還不能上升,受存儲條件影響,農民只能選擇在2016年5、6月份低價拋售手中余糧,這個時間段又恰好是各地糧庫輪庫的時間段,加之“去庫存”的壓力,將會導致稻谷價格進一步下跌。

稻米全產業鏈團隊對江西省泰和、鄱陽、萬年、樟樹等地進行了典型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看:大部分種糧大戶仍有不同比例余糧庫存家中,多數30%以下,少部分未售出晚稻達50%以上,更為嚴重的庫存幾十萬斤。泰和縣種糧大戶郭龍華反映,目前還有近3萬斤晚稻庫存在家中,占2015年晚稻總收成的50%以上。鄱陽縣種糧大戶吳正衛反映,他周圍有極個別種糧大戶糧食壓根沒有賣多少。具體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天氣原因,收割和品質受影響,糧庫一方面因品質不達標拒收或部分地區出現后期倉滿停收;二是年前私人收購商收購價格低,種糧大戶觀望惜售情緒嚴重,不料年后行情更差,稻米銷售不佳,加工企業不收,私人收購企業也很少收購或以很低價收,致使種糧大戶虧損嚴重而繼續等待。甚至出現部分地區(如萬年反饋)要找人求人收購稻谷。

建議:國有糧食部門要把握好稻谷“去庫存”的時機和力度,尤其是防止在新季稻谷上市期間對糧食市場形成“砸盤”。對現有農戶手中余糧,一方面,可以鼓勵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及時關注市場價格,盡早以合理價格出售,另一方面,可以對稻米深加工企業進行補貼,鼓勵市場收購主體積極入市。長期看,應當培養農民市場意識,對其進行農業市場營銷和經營決策指導。

(二)稻谷價格下跌導致農民種植意愿降低

3月,調研組實地走訪了湖南省沅江市、漢壽縣等兩個糧油主產縣,并向全省發放問卷130多份。總體上,因市場看跌預期較為嚴重,小規模種糧農民仍然按照習慣種糧,但是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較為猶豫。根據問卷分析的結果,2016年早稻種植意向基本穩定,中晚稻種植意向偏弱。總體說,糧價下跌一定程度上打擊了2016年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務農種糧積極性。

目前,農戶對政策反應偏情緒化,也難以完全理性、客觀地反映市場情況。此次早稻最低收購價下調,種糧大戶解讀為市場下行風向,心理上存在消極影響,市場信心有所減弱,這點對糧食產業長遠發展不利。少數種糧大戶已經有反映今年將縮減規模和將部分承包地改種其他經濟作物(如蔬菜、瓜果等)。

建議:繼續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補貼向糧食主產區和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針對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鼓勵農業保險公司設計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業保險產品,試點天氣指數保險和糧食目標價格保險,探索“保險+期貨”融合型保險產品的適用性,供傳統農戶和新興經營主體自主選擇,國家加大對農業保險保費的補貼力度。

(三)當前的稻谷市場形勢亟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

在市場價格下行、普遍看跌預期濃重的氛圍中,有一部分農戶反映高質量的稻谷仍然是有銷路的。萬年縣種糧大戶黃秀峰2015年種植800畝,自己購置了烘干機,因與企業簽訂了訂單,所以年前自家稻谷就全部賣出了。實際上,萬年稻米有品牌、品質好,當地烘干、代儲等社會化服務比較健全,稻谷品質受天氣影響較小,稻谷收購受到的影響也較小。目前,雖然有種糧大戶手中仍有20%左右的晚稻余糧,但是萬年縣的種糧大戶售糧進度快于其他地區。

建議:加大優質水稻品種推廣,發展訂單農業,鼓勵優質優價,提高稻米產業的質量效益競爭力,支持合作社、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與大米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作者單位: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