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盾護農行動取得新成效
2015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推進工商行政管理改革為契機,認真開展了以農資打假為重點的紅盾護農行動,把紅盾護農行動作為支持農業發展和奪取糧食豐收的有力舉措,按照標本兼治、打防結合、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原則,圍繞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執法,切實規范了農資經營行為;圍繞農資市場的突出問題深化專項治理,增強了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圍繞創新監管方式推進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化,提升了監管現代化能力;圍繞信息公示加快長效機制建設,努力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格局。2015年,全系統共查處各類農資案件29957件,案值24737萬元,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273萬元。
營造公平競爭的農資市場環境
2016年,各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要切實將農資市場監管工作融入到各項改革發展的新要求中,按照《國務院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有關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總局印發的《關于開展2016年紅盾護農行動的通知》,堅持職責法定、信用約束、技術支撐、社會共治的原則,進一步下沉監管重心,延伸農資監管工作觸角,繼續深入開展紅盾護農行動,切實維護農資市場健康秩序。
(一)強化信用監管,切實落實農資經營主體責任。
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快實施信用監管,是維護健康有序的農資市場秩序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強農資市場主體信用建設的有效手段,各地要充分發揮信用監管機制在市場監管中的基礎作用。一是強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認真落實企業信息公示、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等制度,努力構建以信息公示為手段,以信息歸集共享為基礎,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農資市場監管體系,使農資經營主體“一處違法,處處受限”,以信用約束強化農資經營主體誠信經營自律意識,切實落實農資市場主體誠信經營責任。二是推進誠信經營農資示范店創建活動。開展誠信經營農資示范店創建活動是加強農資信用體系建設,著力構建農資監管長效機制的有力舉措。各地要結合本地農資市場監管實際,積極開展誠信經營農資示范店創建活動。已開展的地方要繼續完善相關制度,尚未開展的地方要認真制定相關工作方案,確保該項工作有序開展。
(二)強化行政執法,切實解決農資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加大專項執法力度。各地要認真研究當地農資市場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緊扣農時,繼續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要以農資主銷區、糧食主產區、農資案件高發區為重點區域,集中整治問題多和風險隱患較多的重點品種,要大力解決社會普遍關注、農民消費者反映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以點帶面,積極推動農資市場健康發展。二是繼續做好農資商品質量抽檢工作。要認真履行法定職責,突出重點品種,有計劃地開展農資商品質量抽檢。特別要加強抽檢分析和抽檢統籌管理、信息共享,提高抽檢針對性和不合格商品發現能力。三是加強對網絡銷售假劣農資違法行為的監管。將農資打假向網絡延伸是深化紅盾護農行動的重要舉措,要通過查處一批大要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對網絡銷售假冒偽劣農資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震懾違法經營者,促使經營者誠信守法經營。
(三)強化技術支撐,不斷提高監管效能。
一是強化信息互聯共享機制。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抽查抽檢、違法失信、投訴舉報等相關信息,加強研判分析,為政策制定、任務發布和開展專項行動提供有力支撐。強化各地農資監管信息的共享和業務聯動,提高發現問題和防范化解區域性、行業性及系統性風險的能力。二是繼續做好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工作。不斷更新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化系統的業務需求,強化對監管數據的整合應用,增強農資市場監管執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預見性,切實提高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的實效性。
下一步,各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繼續加強與農業、公安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和信息通報機制,進一步發揮各行業協會在農資市場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努力形成監管合力,共同促進農資市場規范有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