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各地按照農業部等八部委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的部署,圍繞強整治、保安全、促發展的目標,優化機制,創新方式,農資市場秩序持續穩定向好,為糧食持續增產、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加強整治,嚴查市場。扎實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在春耕、秋播前等農資購銷旺季的重要農時,突出重點區域、重點市場、重點單位和重點品種,加大日常執法巡查力度,依法查處農資違法行為。2015年,全省農業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8.35萬人次,檢查企業5.25萬個次。
二是強化抽檢,嚴管質量。堅持把質量抽檢作為農資打假的重要手段,2015年全省各級農業部門抽檢種子、農藥、肥料1.08萬批次,為有效精準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和侵犯植物品種權違法行為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重拳出擊,嚴懲違法。將案件查處納入全省農業系統工作效能考評,保持嚴打重處高壓態勢不放松。完善“檢打聯動”機制。2015年,立案查處農資違法案件949起,其中案值5萬元以上大要案9起,查獲違法農資109萬公斤。
四是聚焦重點,精準監管。堅持問題導向,根據市場檢查、質量抽檢、案件查處、投訴舉報等情況,建立重點監管制度。2015年確定省重點監管生產企業98家,各市、縣也相應確定市、縣重點監管單位。
五是創新方式,協同共治。積極探索由 “唱獨角戲”、“跳獨桿舞”的單中心打假監管模式,到多主體、多部門的協同共治。探索開展行政指導,建立執法約談制度,對近年來抽檢不合格的57家種子企業開展約談,落實主體責任。選擇6個縣(市)開展農資溯源試點工作,初步實現農藥、主要農作物種子的“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蹤”。
六是強化支撐,提升能力。2015年開發全省農業行政執法信息系統和手機APP,為全省農業綜合執法機構配備移動執法終端、執法記錄儀等移動執法裝備,實現全省農資違法信息、風險信息集中,質量抽檢數據、案件查處數據共享,在線督辦、協查、通報案件信息,增強打假監管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協同性。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江蘇省將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強化措施落地,扎扎實實做好農資打假工作。
一是迅速開展專項行動。從農資市場的突出問題入手,圍繞重點季節、重點地區、重點市場和重點品種,集中開展農資打假保春耕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等專項行動。認真落實雙隨機抽查要求,做到全程留痕,實現責任可追溯;采取異地互查、督查暗訪等多種形式,確保行動取得實效。
二是完善監督抽查機制。2016年安排農資質量監督抽查經費840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成布局合理、高效快捷的農資質量承檢網絡,為打擊假劣農資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嚴肅查處大案要案。積極拓展案源渠道,認真研究農資違法行為的新特征和新方式,做好線索的排查梳理。完善社會監督網絡,對投訴舉報的、執法監管發現的每起案件線索,做到追根溯源,徹查生產源頭和銷售網絡。涉嫌構成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杜絕“有案不送、以罰代刑”。
四是推動信息化和打假監管深度融合。著力提升全省農資打假信息系統應用水平,組織開發全省農資打假辦案系統和信用系統,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加快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互聯互通,實現農資打假監管工作的規范化、精細化、標準化。2016年繼續選擇6個縣開展農資溯源試點,探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主要農資追溯體系,實施全程追溯管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