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秈稻生產
種植面積減少
受早秈稻最低收購價下調、種植收益下降、進口大米持續沖擊,超標“鎘大米”,以及大量庫存早稻釋放到市場等因素影響,秈稻市場持續低迷,預計2016年我國早秈稻種植面積減少,“雙改單”和“秈改粳”現象進一步擴大。預計2016年全國早秈稻播種面積約8318萬畝,同比減80萬畝,減幅0.95%。其中江西省早稻種植面積2047.6萬畝,比去年減少39.7萬畝,減幅為1.9%。
天氣不利,總產下降
2016年受厄爾尼諾及拉尼娜影響,我國整體氣象條件較差,各地降水量較多,對稻谷的生產造成一定不利影響,部分地區被淹糧食絕收、提前搶收,南方早稻減產將成定局。據市場調研,江西北部地區及周邊長江中游流域受災較嚴重,平均減產在16%左右,部分地區早秈稻減產達50%以上。江西中南部地區天氣影響較小,部分地區天氣有利于早稻生長、收割,質量更勝往年。預計2016年全國早秈稻產量約616億斤,同比減30億斤,減幅4.64%。其中江西省早秈稻產量157.92億斤。
早秈稻市場
國際市場
雖然受東南亞大米減產影響,今年以來國際大米價格持續上漲,但與國內依然保持較大價差,加之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海關持續加大打擊大米走私的力度,上半年通過海關進口的大米數量大幅增加。據海關統計,今年1-6月我國大米進口量為199.3萬噸,同比增加40.72%。同時,泰國商務部預計,今年8月份開始將逐步向中國交付100萬噸大米(5年期)。綜合預計2016年我國大米進口數量將保持小幅增加態勢,約130億斤(含走私),同比增15億斤,增幅13%;出口量繼續維持低位,約7億斤,同比減1億斤,減幅12.5%。
6-7月全球大米價格指數繼續在400美元/噸左右保持振蕩,價格基本已經回到去年同期水平。截止到7月底,國際大米價格指數為405美元/噸,比上月末上漲3美元/噸。
亞洲大米市場7月行情總體平穩,但各國價格趨勢情況各有不同,從7月走勢看,泰國5%白米受去庫存拍賣影響,價格有所走弱,從420美元/噸下跌至415美元/噸;巴基斯坦大米價格有所上漲,從月初是400美元/噸,上漲至415美元/噸;印度大米價格也略有上漲,兩國價格上漲主要是中東地區采購變得活躍所致,越南大米出口繼續保持低迷狀態,因出口需求不暢,越南大米價格出現明顯下滑趨勢,尤其5%白米從370美元下跌之355美元/噸。
國內市場
目前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省啟動2016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7月28日,江西省啟動最低收購價收購,早稻收購平均價格有所提升,從上月的123-125元/百斤,其中早稻開秤價格為110-120元/百斤,7月末上升到125-133元/百斤。主要是因為大暑過后,連續晴熱高溫,后面收割的早稻質量都比前期陰雨收割的稻谷質量要好。
按月末報送價格數據統計,國有企業收購在130-133元/百斤,社會企業收購均價在123-125元/百斤,其中南昌、吉安加工廠收購價格在127元/百斤,宜春125元/百斤,上饒121元/百斤,撫州114元/百斤。
庫容緊張
自2013年以來,由于我國稻谷持續豐產,消費穩中趨降,供需狀況發生逆轉,由供需偏緊向供需寬松、階段性過剩轉變。每年國家均收購了3000多萬噸的臨儲稻谷,但市場只是在最低收購價執行期間被有效穩住,全年運行總體較弱,并導致臨儲稻谷無法順利拍賣。主要原因是我國大米市場已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國內外大米價格倒掛,托市收購后留下的缺口被源源不斷的進口大米所填補。按大米進口量粗略估算,自2012年至今4年所進口的大米(含走私大米)數量折合成稻谷約達3000萬噸,這不僅加重了國內稻谷倉容的壓力,增大了資金壓力和財政支出,也導致國內稻米市場供應壓力進一步增大,臨儲稻谷不能順暢出庫,稻谷去庫存難上加難。
今年各地倉容緊張,部分地區無倉可存,無法進行收購。針對庫容緊張的情況,部分地區開始對輪換制度進行創新。
儲存品種創新。以前地方儲備糧儲存品種大部分為普通稻。而近年來,普通秈稻市場低迷,而優質品種黃花粘和小麥一般都能實現順價銷售。如果將儲備品種進行調整,變單一稻谷收儲為稻谷和小麥同時收儲,變常規稻收儲為優質稻收儲,輪換時將不容易出現價格倒掛,大大降低輪換虧損風險。
輪換方式創新。一是實行常輪常新。地方儲備糧輪換原則老的管理模式是均衡輪換,三年輪換完畢。如果允許企業根據市場行情,靈活輪換,即報即批。對優質稻谷,實行一年一輪換,常輪常新。確保地方儲備企業有效運轉和可持續發展。二是提前鎖定輪換價格和輪換對象。在收購小麥前,儲備公司提前與飼料公司簽訂銷售合同,次年將收購的小麥按約定價格銷售給對方,并預收對方定金。黃花粘也同樣與銷售客戶鎖定銷售價格,收取定金,確保輪換不但無虧損,而且還有一定利潤。
2016年稻米市場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的格局,特別是進口大米對糧食加工企業影響持續,上述今年的市場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由于早秈稻最低收購已經啟動,近期新季早稻價格將由托市價主導。但國內糧食庫存依舊龐大,在臨儲稻谷大量投放、玉米等糧食價格重心下移和國際大米價格較低等因素影響下,預計后期稻米價格重心仍有下移的可能。
(作者單位:贛南方糧食市場)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