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蟹韻有情——“濕地之都”的河蟹產業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崔明理 字號:【

?

盤錦,這個在古老潮間帶上崛起的新興水城,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聚藏了豐沛的資源:石油、水稻、蘆葦、灘涂以及珍奇繁盛、滋味鮮美的水產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水族翹楚當屬河蟹,它們世代闖蕩在濕地這個大“凈化器”里,享受蟹鄉怡然自得的溫床和溫暖和煦的陽光。

“五月艷陽天,螃蟹爬滿灘”、“棒打獐子瓢舀魚,螃蟹爬到被窩里”……橫行于遼河三角洲的盤錦“中華絨螯蟹”,以其內在質地和品牌形象,被譽為“蟹中之王”。歷經多年的打造,它不僅“雄霸北方”,而且足踏全國20 多個省市,且已走向新日韓、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為遼東灣畔這座“濕地之都”,贏得了應有的贊譽。

稻田養蟹的探索

1984 年,人工養殖河蟹在屢次失敗后終獲成功,為剛剛建市的盤錦打開了一扇致富的窗,稻田養蟹的萬里長征匍匐出堅實的第一步。

起初,盤錦養蟹人在稻田里專門開辟了一塊水域,請來蟹苗同水稻做“中國好鄰居”,期盼著鄰里和睦、互幫互助。還打趣地哼上兩句俏皮嗑:“我吃你討厭的稻谷蟲,你吃我排泄的有機肥”,催促著蟹稻和諧雙豐收。

可是美好的愿景迎來的卻是現實的摔打。

他叫李西安,是高升鎮世代以稻作為生的農民典型,憶往昔,他紅著臉說:“起初,我在自家稻田中挖了一塊淺池養蟹,可是第二天清晨一看,蟹子們都爬上了岸,不知道咋回事……”老李前思后想不得其解,便向村里有經驗的長輩求教,經過點撥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水中缺氧,河蟹是被憋的啊!

她叫孫秀玲,今年50 歲。早在1990 年就開始稻田養蟹。起早貪黑不必說,用她自己的話:“恨不得住在稻田地里,像呵護孩子似地守著這稻田里的蟹。”眼看辛勤的汗水就要澆灌出豐收的喜悅,可是蟹子們卻同她玩起了“躲貓貓”,這些橫行的小伙伴們成群結隊地上演了一幕稻田版“越獄”。由于稻田四周的埂堰沒有夯實,大部分河蟹順微流水孔“逃逸”了。

稻田養蟹的路注定是不平坦的,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注定是要大膽的。這些一波三折的小插曲是盤錦河蟹人的回味小菜,是他們“吃一塹,長一智”的創業序曲。

李西安沒有放棄,他調整了秧苗的行間距,及時換水,科學施肥,在每年插秧一周后,再把蟹苗放入稻田。

孫秀玲沒有放棄,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她在田埂內側挖出一圈深寬各0.8 米的環溝,圍上0.5 米高的塑料圍欄,并且每天三次巡檢“防逃墻”。

盤錦人沒有放棄,而是用探索和進取迎來了科技的東風。

科技與資源的調和

傳統的稻田養蟹模式給遼東灣畔的農民們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收益,這種“甜頭”隨著時間的磨礪,慢慢激起了稻作文明傳承人“下海弄潮”的勃勃雄心。

寒來暑往、春去秋來,面對“蟹子小、產量少、效益低”的難題,盤錦河蟹產業第一人——田守誠帶領眾鄉親來了一次“隔離審查”,他們把氣溫氣候、水溫水質、土壤墑情、養殖方式一個一個、一遍一遍地過篩子、找原因。慢慢地,春季水溫偏低、水稻生長期與河蟹生長期不同步、養殖技術和設施環境落后等緣由逐一浮出水面。

田間地頭的壟上采風和水產市場的蹲點調查,給出了一份更為直觀扼要的答案:稻田養蟹受制于水稻生長期,從投放蟹苗到收獲商品蟹只有4 個半月,此時蟹子均重1 兩5(約80 克),而河蟹的上市規格要在100 克以上。傳統種養模式遭遇了“重量級”瓶頸。

稻田養蟹,該何去何從?當科技工作者的專業知識遇到盤錦人的經年積累,照亮了稻田養蟹的“最短板”,練就了稻蟹雙贏的獨門秘籍——早放精養。在育秧前1 個半月投放蟹苗,延長螃蟹生長期至6 個月;投放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蛋白質含量在30% 以上的全價餌料,調制出蟹苗發育的營養大餐。

得益于科研人員兢兢業業的探索,再加上蟹農勤勞的雙手,形成了如今百萬畝蟹田浩蕩聲勢。當地蟹農憨憨地笑了:“三萬五萬不算富,十萬八萬剛上路。”

理念帶來的“蟹潮”

從“稻田養蟹”到“蟹田種稻”的觀念遞進,從“大養蟹”到“養大蟹”的轉型升級,蛻變出一個從遼河時代步入海洋文明的新城,吹響了以港強市、駛向深藍的集結號。

“技術”成為產業的支撐。《盤錦市河蟹養殖技術規范》、《稻田養成蟹技術規范》兩個地方標準成為蟹農的“口袋書”、須臾不離;《稻田養蟹經驗匯編》、《稻田種養新技術問答》成為蟹農的“百寶囊”、答疑釋惑;高標準的蟹田工程、高效能的現場辦公成為蟹農的“主心骨”,經年的盤錦實踐與水產科技的巧妙搭配,烹制出滋香濃郁的科技佳肴。

“模式”演變富裕的魔方。“河蟹豐收計劃”20 萬畝,“雙千五田”遍地開花!秤桿的刻度忠實地記錄著變化:稻田成蟹畝產由18 千克提升至26 千克、幼蟹畝產由50 千克提升至80 千克,畝產蟹田稻750 千克,稻蟹綜合收益1500 元。“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雙收”的立體生態農業模式,為鶴鄉百姓帶來了福音。

“政策”撬動產業的杠桿。盤錦市各級政府對河蟹產業持續發力。“向上爭取一點,財政拿出一點,群眾自籌一點,銀行貸款一點”的“四個一點”,如切如磋般打通注資河蟹產業的金融血脈。“獎出口企業、獎銷售大戶、獎典型示范戶、獎優秀指導員;補蟹種、補飼料、補藥品、補機械;免特產稅、免水電費、免水利工、免義務工”等“四獎”“四補”“四免”,猶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為培育成熟的河蟹產業營造了生發的好時節!

“市場”牽動貿易的力量。兩處面向全球承載河蟹綜合批發的市場日臻完善,依托港口的集疏運網聚效應初露鋒芒。盤錦著名的胡家鎮“天下第一河蟹市場”,金字招牌名動中國、情牽世界,散發著吸引全球客商云集于此的神奇磁力。日成交額1000 多萬元只是個被不斷刷新的數字。7 個市縣鄉三級河蟹銷售協會,近百個河蟹銷售中介組織,愈6000 人的經紀人隊伍,全國大中城市90 多個銷售網點,聚增了河蟹貿易的巨大潛能,“早上盤錦田中蟹,午間京津盤中餐”已成為新常態。

蟹文化與產業精神

突破固有藩籬、堅持走自己的道路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盤錦河蟹產業的迅猛發展,與其說是崛起,不如說是復興,是一種文化的覺醒。在時下人人想賺快錢的浪潮中,總有一群特立獨行的河蟹人,他們不照搬照抄、不單純關注經濟效益。

早在2008年,“南蟹壓境、兵臨城下”,面對河蟹市場愈發激烈的廝殺,盤錦人打贏了一場漂亮的“河蟹保衛戰”。盤錦資深蟹農伊樹林說:“9 月末以來的20 多天里,難以計數的南方河蟹北上盤錦成功冒充盤錦河蟹,占到盤錦河蟹總量的一半左右。”以市場最大的一兩半的河蟹為例,正宗盤錦河蟹每斤在23元左右,而南方河蟹只有13元左右,但出售時卻均執行前者價格。蟹農們開始擔心在肉質上無法與盤錦蟹匹敵的南方蟹品會抵消盤錦河蟹在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和口碑。

但市場不會說謊,蟹農的堅持終于迎來收獲,天平還是回到了盤錦這邊。2014 年,盤錦河蟹養殖面積158 萬畝,占全國的12.8% ;產量6.7 萬噸,占全國的8.8% ;產值38 億元,占全國的8%。蟹種產量1.5 萬噸, 占全國的65%; 胡家河蟹市場年交易量15 萬噸,交易額50億元。

“敢于做先行者,開天下萬物之先河,作他人未曾做過的事。”盤錦人正是以“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和膽識,在深化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奮步疾行。一代代盤錦河蟹人創造了河蟹產業一系列的“第一次吃螃蟹”之舉:

2008 年,盤錦河蟹生態育苗、養殖規模、稻田養蟹面積、扣蟹產量和河蟹出口總量均創全國地級市之首。

2009 年,中國漁業協會授牌盤錦“中國河蟹第一市”。

2011 年,盤山縣榮膺“中國河蟹產業第一縣”。

2012 年,盤錦河蟹輸臺量全國第一。

2013 年,盤錦河蟹產值達35 億元,居全國地級市龍頭。

2014 年,盤錦河蟹養殖面積達到158 萬畝。

如今,“天下第一河蟹市場”的盤錦市已成為北方最大的河蟹交易集散地。每年接待全球客商逾10萬人次,河蟹年交易量達15 萬噸,年交易額50 億元,是全國最大的河蟹加工出口基地,河蟹年加工量1萬噸,年出口量2000 噸,年增加出口創匯1000 萬美元,年出口量和出口創匯額均居全國之首。

盤錦河蟹這道精致鮮靈的營養大餐,在征服味蕾的同時,更釋放出恣意縱橫的激情,彌漫開“不走尋常路”、“敢為天下先”的文化氣息。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