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農業部召開全國12316十周年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啟動視頻會議,隨后福建省農業廳召開了“2016年全省12316農業信息服務主題日視頻會議”,福建省農業廳王智楨副廳長攜電信、移動、聯通、福建鼎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運營商點亮福建省12316農業信息服務3.0平臺。
十年服務:從星火到燎原
12316是全國農業信息服務公共品牌。自2006年農業部啟用12316公益服務專用號碼以來,歷時十年發展建設,12316熱線被譽為農民和專家的直通線、農民和市場的中繼線、農民和政府的連心線。近年來更成為信息進村入戶的“高速路”、企業拓展農村市場的“直通車”、農村“雙創”的好平臺。
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累計受理來電咨詢356.2萬人次,農技干部、科技人員下鄉現場指導248萬人次,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專題培訓班12.56萬期,受訓人數440.1萬人次,挽回經濟損失34.5億元,新增效益31.7億元。可以說,近幾年來省內12316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的大力建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惠及廣大農民。
12316服務屬于農業農村公益服務,是政府服務“三農”的重要內容,福建省高度重視,將12316服務作為農業部門面向農民的重要窗口和服務通道,主導平臺建設、資源整合、提供服務。福建省政府發文整合了13個廳局的農業服務資源,福建省農業廳整合了廳內48個處室和全省農業系統信息資源,并將這些資源全部共享到12316平臺上。政府內部有關農業信息資源的共享發布,在很大程度上給身處鄉村的農民帶來了十分便利的信息獲取渠道,惠及廣大農民的生產與生活。與此同時,強化政企合作,借助市場的力量,結合信息服務進村入戶將12316公共服務手段與服務資源交給運營商,通過運營商建設的站點開展服務,探索公共服務可持續發展道路。具體的做法就是積極引導移動、聯通、電信等服務商參與農業信息化、支持12316服務,提供了通話優惠、流量優惠、手機低價位、低成本支持。電信服務商的參與,在農業信息化道路的建設上,極大地降低了農民的信息化成本,提高了農民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熱情。
十年科技:從1.0到3.0
12316新農業熱線開通之初,在服務項目、農業資源配置、專家協調等方面均存在著不足,各種獲取訊息的渠道也十分有限。在農民中亦無普及。在經過1.0的嘗試后,2.0版本的12316,在服務項目、專家名單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增設了農機服務、農事之窗、三農咨詢等方面,但操作復雜,實用性功能上有待改進。3月16日,12316農業信息服務3.0平臺開通試運行,該平臺包括12316語音電話呼叫系統、門戶網站、專家視頻咨詢系統、手機農務通APP系統、短信服務系統以及全省農業通信VPN系統等。與2.0平臺相比,3.0平臺更加注重實用性、易用性,利用互聯網的先進技術實現12316服務“進入千家萬戶、深入田間地頭”。
“3.0平臺不管是電話調度,還是網站門戶、手機APP都能提供包括專家服務、農技服務、管理服務、商務服務和生活服務等一條龍的綜合服務。”王智楨告訴記者。
目前,全省3870名鄉鎮農技員和1273名高級職稱的農業專家已全部加入12316專家服務庫,分不同行業建立省、市、縣三級專家服務團隊,解決鄉鎮農技人員解決不了的問題。
十年普及:從無名到有名
“農民要服務,找12316。”這是福建省推廣12316農業服務熱線的宣傳語。將12316打造成農民的“貼身保姆”,是福建省農業部門的目標。
尤溪縣聯合鄉惠州村村民蘇元波正是12316的受益者。一年前的中午,蘇元波到自家牛場喂牛,沒想到,50頭牛犢全部得了怪病。病情緊急!蘇元波家境不算富裕。50頭牛的損失對他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此時的蘇元波只能干著急,又想不出任何辦法。在他接連詢問了相熟的幾位村民卻無果時,真是絕望到了極點。
突然,老蘇想起了縣農業局在村子里張貼的標語:有困難請撥打12316。這時正是中午休息時間,心急如焚的蘇元波顧不上等待,立刻撥通了電話。
“我們馬上過去。”電話那頭,服務中心獸醫專家紀成超說。在專家的及時診治下,蘇元波家的牛犢逐漸恢復了健康。
但是,與蘇元波相比,福州市晉安區梓山村的村民們卻沒有這么幸運。
梓山村位于福州市二水源保護地,村民曾經以養豬為業,隨著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大,養殖業已經難以為繼。在多次開會討論后,鄉親們認為,村子位于深山,濕氣重,種黑木耳應該不錯。2012年底,村民們籌資300萬元,開始了雄心勃勃的轉產嘗試。300萬元,幾乎是大家所有的本錢。“我們怕出問題,特地請了古田的土專家前來指導。”肖尚政說,古田白木耳產量占全國90%,這些專家經驗十分豐富。
第一批黑木耳葉片肥厚,吃起來清脆可口。然而,木耳摘過四遍之后,村民們驚訝地發現,營養缽上竟然開始出現藍色斑點,并且快速擴散。
“糟糕!這是被真菌感染了。”恰好福建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林衍銓研究員在附近為農村婦女傳授蘑菇種植技術,聞訊前來查看,連連嘆息“如果不感染,這些木耳還可以再采摘好幾次。”“在感染初期,如果挖掉感染部位,再灌入茶油,這種大規模感染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林研究員說。
“你們為什么不打12316?”現場,記者問村民們。“什么是12316?我們不知道啊!”村民臉上一片茫然。
這種局面,已經引起了福建省農業廳注意。福建省農業信息中心主任周樂峰說,目前,他們正在全力推廣12316手機應用系統。“過去的12316服務體系主要是等農民上門求助,開通手機服務之后,我們可以主動向農民發送服務信息,12316的知名度也將隨之提高。”
十年征程:從草根到規模
12316,經過了十年的考驗,雖有曲折,卻不斷完善自身。近年來,福建省12316農業信息服務工作,在農業部的統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重視下,按照“在農村有得用、讓農民懂得用、使信息起作用”的總體要求和“政府主導、需求引領、頂層設計、分工協作”的工作思路,主動對接農民需求,在專家咨詢、農技推廣、市場信息、政策引導、執法護農等方面為農民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服務,受到了農民朋友的歡迎。福建省的做法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優化聯通手段,建設“語音電話、網絡電腦、智能手機”三位一體的服務平臺。二是完善協作機制,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運營商支撐”三位一體的服務合力。三是滿足農民需求,完善“綜合服務、專業支持、個性定制”三位一體的服務內容。四是提供人才支撐,組建“村級信息員、鄉鎮農技員、農業專家”三位一體的服務隊伍。
下一階段,福建省將以“我們用心,農民省心”為目標,繼續推進12316信息服務的進一步發展,為千百萬農民帶去便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