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段軍東為山村創下生態品牌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鄭景順 黃聞君 字號:【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是鐵觀音的發源地,留山村是西坪鎮最好的產茶區之一。派駐留山村的第一書記是來自福建外貿中心集團的段軍東。初來乍到,留山村的生態環境讓他心曠神怡。海拔700多米,云霧環繞,近8000畝茶山全部由山泉水灌溉。他經過調研發現,作為鐵觀音的發源地,村民的經濟支柱非常單一,就是賣茶青。茶品質不錯,卻只賣出初級原料茶的價格。

注生態品牌,做愛心公益

雖然高山云霧出好茶,但依靠傳統銷售模式,農民經濟收入還是低。做企業出身的段軍東認為,僅靠基礎設施無法拔窮根,只有產業扶貧才有出路。在段軍東的幫扶下,留山村在2014年底成立了茶葉專業合作社,注冊了“留山村”茶葉商標,并推出具有高性價比的系列愛心茶。合作社由村兩委負責牽頭,品牌作為集體資產,屬于全體村民。經過近兩年線上線下的品牌運營,段軍東希望能夠以茶葉為龍頭,將其培育成生態農業品牌。

他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廣邀朋友們前來留山村考察。大家認可留山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有人提出想開發當地的山泉水資源,投資辦礦泉水廠。好山好水是留山出好茶的根基,但這樣的項目會破壞這個基礎。經過半年多的考察,段軍東打定主意還是在當地的傳統茶產業幫扶上做文章,推動本地茶葉產業化、品牌化。在品牌初創時期,段軍東將留山村定位為愛心茶,主打慈善公益牌。每份產品的內部,段軍東特意設計了愛心感謝卡和品牌故事說明。“在您品味好茶的同時,我們也通過小小的一片茶葉表達留山村人民的感恩、利他之心,因為情常在,所以香永恒。”

農產品的品牌建設都要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段軍東只能先從熟人朋友開始推廣。“當你品一口茶,留山村村民的樸實淳樸都在茶的清香甘甜里,百姓用我們的感恩之心制作好了一份份價低質優,天然有機,山泉水灌溉的好茶,期待您的愛心再次降臨!”記者留意到段軍東的朋友圈常常用留山村的愛心茶刷屏。

線下遇瓶頸,線上來發力

2015年2月,他在福州外貿中心酒店舉辦了愛心茶的第一次線下推廣銷售活動。段軍東還帶領著團隊從跑周邊展會開始,一步步地開拓市場。他們在泉州參加海峽兩岸生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到南安參加海峽兩岸農產品展銷會,到安溪茶博會亮相。盡管經費有限,而且屬于初創品牌,沒有基礎,但參展過程得到的反饋讓段軍東受到鼓舞。“茶葉品質獲得客戶一致好評,甚至還有北方的采購商親自到留山村考察。”

段軍東動用了自己的所有資源宣傳“留山村”品牌,但線下推廣已然遇到瓶頸。“經費緊缺以及各項規定讓線下推廣難以放開手腳。我們很難出省參加展會,費用太高了。”

其次,品牌推廣的專業性也考驗著段軍東。農村缺營銷人才,銷售團隊的建設一兩年難見成效。于是,他考慮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拓寬銷售渠道。

2015年6月,留山村茶葉專業合作社與廈門市東東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訂“愛心茶”電商運營協議,希望借助電商平臺,讓“留山村”茶葉搭上“互聯網+”的快車,走出“深閨”,行銷四方。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加大對茶葉品牌的質量管控力度,確保每一顆‘愛心茶’的質量”。段軍東表示,還想和電商企業深度合作,做大“留山村”生態農業品牌,通過“互聯網+農業”,產與銷頻繁的直接對話,把村里蔬菜基地的花生、生姜等農產品,統一對外銷售,讓本地特色農產品走得更遠。

探索扶貧模式,帶不走的財富

國家強調產業扶貧、精準扶貧。進入駐村的后期,段軍東希望在三年任期結束之前,能夠為留山村留下一個實現自身良性循環的產業扶貧模式。搭建一個好平臺,讓留山村的農業對接好外來資源,雙方合作關系順暢。“我們希望‘留山村’品牌,除了茶葉,還可以涵蓋花生、生姜、蔬菜等農產品,甚至還可以輻射到農業休閑旅游,最終成為一個大的生態農業品牌。”今年7月,段軍東在村里完成了溝渠整治,大型有機生態農業基地配套設施建設全面展開。投資300萬元的生態農業基地已經初見雛形。

留山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在不斷升級,段軍東非常急迫地想尋找合適的投資合作商和品牌營銷機構。“目前最迫切的就是‘留山村’品牌已經不能躺在公益慈善上,得積極向社會商業品牌轉型。”在他的設想中,未來的“留山村”模式應當是“公司+互聯網+合作社+基地”,四位一體。“農村農民擅長做的是生產,營銷這塊必須嫁接外來的力量,這是我未來的工作重點。未來的理想狀態是村里負責產品的品質管控,而外來的公司利用互聯網負責品牌營銷,大家各司其職,合作親密。”段軍東說。

駐村生涯即將結束,段軍東坦言,從打造“留山村”品牌開始,為貧困村留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模式,留下一個基礎扎實的品牌,更是留下一筆帶不走的無形財富。駐村書記,想農民所想,解農民之急,為農民所做,深深地“住”進了村民的心里。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