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漁業是休閑農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以休閑娛樂和體育運動為目的的漁業活動,國際上,休閑漁業已逐漸成為現代漁業的支柱性產業。當前,我國漁業經濟發展受到資源衰退和環境惡化的雙重束縛,發展休閑漁業是漁業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需要,也是解決“三漁”問題,促進漁民轉崗增收的需要。
獨一無二的蘭壽金魚、賺人眼球的“巨無霸”錦鯉、神秘莫測的藍色絨觀賞蝦、巧奪天工的水草造景、精巧專業的游艇船舶、健康美味的福建特色海洋休閑美食……2016年10月28-30日,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閑漁業博覽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琳瑯滿目的展品為市民呈現了一場美輪美奐的海洋視覺盛宴。
據了解,廈門休閑漁業博覽會迄今已成功舉辦八屆。本屆博覽會展覽面積達13000平方米,設置標準展位700多個,來自國內20多個省(市、區),聯合國環保署相關機構,日本、臺灣地區及絲路沿線各國各地區的逾400家企業參展。展會設置了五大專業展區及配套活動區,專業展區包括休閑漁業示范基地精品展區、觀賞水族及器材展區、休閑垂釣展區、水上運動展區、海洋漁文化等,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了國內外休閑漁業的發展風貌。
博覽會期間活動豐富,中國休閑漁業高峰論壇、首屆(廈門)休閑垂釣大賽、大學生水族箱造景技能邀請賽暨國際頂級大師現場SHOW、 “關于錦鯉生產、評賽會的介紹以及官民一體的防疫管理”研討會以及暗夜城堡(臺灣熒光魚)展示等,各個精彩紛呈。還有適合小朋友的親子釣蝦比賽、親子撈魚等活動,現場熱鬧非凡。
主辦方表示,保護海洋環境,讓天更藍、水更清,是休閑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關鍵。休閑漁業博覽會不僅專注于推動休閑漁業產業鏈的發展,更致力于海洋公益活動的宣傳與推廣。
觀賞水族盡顯范兒
我國觀賞魚養殖歷史悠久,當前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北京、天津等省市的觀賞魚產業已具備相當規模,并形成了各自的優勢品種和特色。本次博覽會上集中展示的大陸、臺灣地區以及日本較為頂尖的觀賞水族,成為會場上的一大亮點。
在觀賞水族展區,記者看到由中國漁業協會、廈門漁業協會、福州金魚協會、臺灣屏東觀賞水族生產協會等組織的各大參展團,來自廣東、山東等企業和從業者共同展示了國內較為名貴的金魚、龍魚、錦鯉、孔雀魚、小丑魚、海洋熱帶魚等活體觀賞魚,以及水草造景這一家居裝飾的寵兒。色彩繽紛、姿態優雅的各類珍稀、名貴魚種令參觀者流連忘返。
作為全球錦鯉最大生產國的日本,帶來了該國的錦鯉名品,同時,展期三天里每天下午14:00-15:00召開開放式的“關于錦鯉生產和品評會的介紹,以及官民一體的防疫管理”研討會,和與會者分享日本錦鯉的生產經驗和相關成果。
臺灣屏東觀賞水族生產協會帶來了各種珍稀水族,包括梅森礁、哈拉斑馬、紅頂勾鼻、黃帝、帝王艷紅、火魚、紅花孔雀、特藍斑馬、黃尾藍斑馬、勾鼻鳳凰、達克雷爾斑馬等。臺灣特產熒光魚以135平方米的館中館——“暗夜城堡”的形式參加展示,現場觀眾告訴記者,這已經是熒光魚第三次來廈門展示,“熒光魚,愈夜愈美麗”,這一印象已經深入人心。
“鱗王杯”錦鱗大賽以“高規格、高層次、高水平”著稱業內,迄今已成功舉辦六屆,去年參賽的總合冠軍以高價被愛好者現場拍走。今年大賽于10月29日上午舉辦,依然是先評選、頒獎,然后進行拍賣,吸引了眾多廣大錦鯉愛好者參與。
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首次集中展示
據介紹,本屆博覽會增設了休閑漁業示范基地精品展。農業部自2012年開展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創建活動以來,已評出496家全國示范基地。本次博覽會展示較為優秀的、示范和帶動作用較為明顯的休閑漁業基地60家,涵蓋美麗海島、海洋釣場和水鄉漁村等,較為全面地詮釋了濱海休閑度假型、海洋游樂體驗型、休閑垂釣型、特色餐飲型、生態休閑型、養殖觀賞型、科普趣味型和教育觀光型等多種類型的休閑漁業基地。整體而言,展會現場較為完整地呈現了我國休閑漁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成就,也為全國休閑漁業現場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觀摩場地。
作為舉辦地所在省份,福建省以630平方米的大型特裝展示了豐富的特色休閑漁業和娛樂旅游產品,大力推廣宣傳十大美麗海島、海洋釣場和水鄉漁村,同時,現場以實物展現了休閑垂釣平臺,包括自主研發的抗風浪型海洋塑膠浮動平臺、海洋環保休閑漁村生態屋,可供現場觀眾體驗。
中國醉美沙漠—寧夏中衛騰格里湖·金沙島休閑漁業基地位于寧夏西部,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古老的長城遺址、秀美廣闊的濕地草原、典型的佛教凈土宗寺院、多達15種的沙漠生態魚和136種珍稀鳥類。更難以想象的是,紫色的薰衣草、紅色的玫瑰、黃色的菊花、多彩的荷花、繽紛的郁金香、絢麗的芝櫻與沙漠共同點綴著這家國家4A級旅游區。
廈門小嶝島是昔日戰地前沿,距離金門最近的地方。本次展會上,小嶝島休閑漁村以東道主的姿態,宣傳推廣該基地死海漂浮、鹽浴、海豚灣與海豚共游等多種娛樂項目。來自湖南的千龍湖生態旅游度假區以“生態·生活·生命”為品牌理念,打造優雅的生態環境,該度假區屬千龍湖濕地公園的一部分,空氣清新、天藍水碧,現場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
今年,臺灣休閑漁業發展協會第三次來參展,該協會秘書長何立德先生在展臺上與業者、觀眾們分享了臺灣發展休閑漁業的心得、體會、經驗和成功模式。此外,來自山東、廣東、河北、湖北、內蒙古、重慶、河南、新疆、黑龍江、海南、天津、吉林、安徽、浙江、廣西等20余省(區、市)的眾多特色明顯、風格迥異的優秀休閑漁業示范基地也參加了展覽展示。
高峰論壇共話休閑漁業新機遇新挑戰
據介紹,在博覽會舉辦之際,“2016中國休閑漁業高峰論壇”也同期召開。農業部原副部長齊景發、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劉新中、農業部漁業船舶檢驗局局長李昌健等出席論壇并發表講話。
據了解,我國漁業在經歷了三十年的快速發展后,已經進入到轉型升級的新階段,迫切需要加快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今年全國漁業漁政工作會議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提出了“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的戰略目標和“四轉變、四調優”的發展路徑,其中把“大力發展休閑漁業和增殖漁業,建設美麗漁村,拓展漁業功能”作為產業調優的重要領域。之后農業部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把“大力發展休閑漁業”作為推進現代漁業“五大產業”協調發展及推進漁業產業鏈延伸拓展的重要產業和舉措。可以說我國休閑漁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
本次論壇首次從國家高度出發,匯聚全國漁業漁政部門領導、行業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共同探討我國休閑漁業發展的現狀、問題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齊景發從休閑漁業的起源談起,通過對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和英國小鎮因地制宜發展休閑漁業的例子,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地闡述了找準定位、合理利用資源發展休閑漁業對于提振地區經濟的重要作用。齊景發認為,休閑漁業是漁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誕生的一個新概念、新產業,其內涵豐富,意義重大。今天的休閑農業、休閑漁業又是廣大農民、漁民的一個偉大創舉,一個新生事物,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人文效益,隨著時間的推進,歷史將會作出肯定的回答。
劉新中指出,2015年國辦和有關部委先后印發了《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對休閑農(漁)業和鄉村旅游相關的用地用電、財稅、扶持資金、金融支持、公共服務等政策做出了安排,并強調各地可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與此同時,我國旅游業發展方興未艾,休閑體驗越來越成為人們健康生活的追求。劉新中強調,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帶動下,“十三五”期間休閑漁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我們必須順應形勢,進一步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解決阻礙休閑漁業發展的政策、體制、機制障礙,推動漁業與旅游度假、休閑科普、文化傳承、健康養老、運動休閑、精準扶貧等產業更加有機結合,進一步把休閑漁業發展推入快車道,為促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和促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新的貢獻。
休閑漁船是休閑漁業重要的載體和必不可少的裝備,但在我國運營時間較短,而發展卻很快。農業部漁業船舶檢驗局局長李昌健從漁船角度,分析了休閑漁船發展情況,指出了休閑漁船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李昌健指出,休閑漁船與傳統捕撈漁船相比,休閑漁船具有休閑型、娛樂性等新特點,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但當前,休閑漁船在理論上既缺少定義,在實踐中也缺少標準,并且在行業上既涉及農業,還涉及工商、旅游等多個部門。不過,山東、福建等地勇于擔當,在休閑漁船檢驗、標準制定等方面做了不少開拓性工作。
本次論壇以“新漁業、新機遇”為主題,除了漁業行政主管領導外,來自上海海洋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平瑛教授、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唐議、中國水產學會漁業信息咨詢處處長趙文武、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郭明忠、臺灣休閑漁業發展協會秘書長何立德等十幾位專家學者圍繞戰略研究、漁文化旅游、休閑垂釣、觀賞水族、休閑漁業投資等幾大板塊作了主題演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