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泰安糧油加工業期待“抱團發展”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陳立軍 張在友 字號:【

近日,山東省泰安市糧食局深入面粉、油脂、飼料及餐飲等4家重點加工企業進行調研,詳細了解糧油加工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規范發展思路和對策進行了周密思考。

競爭無序效益低下

據調研統計,截至2016年6月底,全市共有糧油加工企業43家。按所有制分: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4家、民營企業38家、外資企業1家;按加工能力分:年加工能力在10萬噸以上15家、年加工能力在1萬噸以下4家、年加工能力在1萬-10萬噸的24家;按產品類型分:小麥加工企業22家、飼料加工企業16家、玉米深加工企業3家、油脂加工企業2家。經過多年的努力,涌現出了肥城富世康有限公司、寧陽魯糧面粉公司、東平光大日月油脂有限公司、新泰新希望六和飼料加工廠等重點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對全市糧油加工業的發展起了較好的帶動和促進作用。

泰安市糧油加工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和較好效果,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與糧食安全對糧油加工業 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以下3個突出問題。

產能過剩。近年來,糧油加工企業遍地開花,發展迅速。既有規模較大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也有傳統作坊式的小型機組;既有國有性質的企業,也有民營合資性質的企業;既有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直接管理的企業,也有無主管部門和單位的各類企業。

從地域上看,各縣市區各有側重:新泰市以飼料加工企業為主,寧陽縣以面粉加工企業為主,東平縣以油脂加工企業為主,肥城市以從事主食產業化的餐飲企業為主,泰安市區以食品加工為主。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各類糧油加工企業普遍開工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產能相對過剩的問題。

競爭無序。由于缺乏統一的行業管理和有效指導,各類糧油加工企業普遍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況,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協調。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弱化,有的為行政局,有的為事業局,工作人員有的為行政編制、有的為事業編制,有的為企業編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的發揮。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角色轉換不及時,沒有完全從管理具體糧食企業轉移到管理全社會糧食流通職能上來,對如何規范發 展糧油加工業缺乏明確的思路和必要的手段措施,沒有很好地發揮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協調、監督、服務等作用。

效益低下。由于存在產能過剩、無序競爭等問題,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糧油加工企業之間相互壓低產品價格、相互拆臺、相互挖墻腳、不擇手段爭奪市場占有份額的狀況。在糧油加工企業形成了“開機生產賠錢、不開機生產更賠錢”的怪圈,不開機加工生產,原有市場就會喪失殆盡,企業只好硬著頭皮開工生產,以此穩定已有的客戶,但經濟效益無從談起。

在經濟下行的形勢下,企業勉強維持運行,缺乏生機和活力,扭虧增盈的希望渺茫。從調研的重點加工企業看,發放員工工資、繳納員工社會保險、完成稅收任務后,保本經營的企業就算不錯了。

規范發展多管齊下

要逐步解決糧油加工業存在的 以上問題,需從企業自身、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3個層面多管齊下,方能收到實質性效果。

優勝劣汰。作為糧油加工企業自身,要遵循市場經濟法則。一是同類性質企業加強合作,采取兼并、重組等方式,組建企業集團,做大做強企業,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二是同類性質企業成立行業自律組織,按照“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加強信息溝通,強化行業自律,形成一個拳頭,實行抱團發展,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三是技術落后、管理不善、污染嚴重等沒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及時關停并轉,果斷退出糧油加工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行業管理。作為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強化對糧食加工業管理。

一是盡快從管理具體糧食企業轉變到管理全社會糧食流通上來,徹底改變“該管的沒管好,不該管的亂管”的 被動局面,真正實現管理職能的轉變;二是市糧食行業協會定期深入糧食加工企業,及時了解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全面提供行業信息和政策導向,為糧油加工業規范發展提供支持;三是縣(市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糧油加工企業的特點,可分別成立面粉、油脂、飼料及餐飲行業協會,充分發揮糧食行業協會的指導、協調、監督的作用。

政策扶持。作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糧油加工業的扶持力度。在財政資金補助上,將糧油加工業納入財政扶持重點,不斷優化資金投向,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提高補助標準、簡化申報程序、縮短申報周期、加快撥款進度,加大對糧油加工業的資金補助;稅收優惠上,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針對糧油加工業涉及“三農”、盈利空間小、經營風險大等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稅收優惠政策,為糧油加工業減輕經營壓力;在信貸融資上,引導擔保機構和社會化服務機構為糧油加工業提供更多更優惠的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糧油加工業的信貸融資力度,為其規范發展拓展空間。

(作者單位:泰安市糧食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