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這些真相你知道嗎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1.“皮紅肉青”番茄能吃嗎?

番茄呈現紅色是番茄紅素積累的結果,伴隨著番茄的逐漸成熟,番茄紅素由外向內逐漸累積,因此,未完全成熟的番茄表現出“皮紅肉青”的現象。番茄果皮薄、含汁液多、怕擠壓。如果采摘完全成熟的番茄,在運輸過程中內部組織變軟、容易破裂。為了保證一定的貨架期,長途運輸的番茄一般在未成熟時采摘,成熟度低,青的部分較多,表現為“皮紅肉青”,在運輸儲存過程中慢慢成熟變紅。因此,“皮紅肉青”反映的是番茄的成熟度,不應當是一個安全問題。

2.獼猴桃有“個大、心硬、易變軟”是怎么回事?

獼猴桃果實大小與品種特性、栽培措施和使用“膨大劑”等有關。

獼猴桃“心硬”是它的特點,因為其屬于呼吸躍變型果實,后熟軟化才能吃,在果實沒有完全后熟的情況下,獼猴桃果實髓部(中間硬心)就比果肉硬。獼猴桃“易變軟”可能是獼猴桃在生長、采摘和運輸過程受過機械傷或被蟲叮咬過。過量使用膨大劑,也會導致獼猴桃出現“個大、心硬、易變軟”的現象,但果實中總體濃度不高,一般不會對人體安全造成影響,但品質和口感變差。

3.白菜真的噴了甲醛嗎?

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大白菜無疑是最為親切的蔬菜之一了。然而近幾年,媒體上不時有聳人聽聞的傳言傳出:“白菜上面噴了甲醛”、“這種白菜不要買,湯里全都是甲醛”、“吃了含甲醛的白菜會得白血病”。那么,這些傳言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甲醛確實是一種殺菌劑,具有防腐、殺菌和穩定的功效,低濃度的甲醛可以達到一定保險效果。但是對于本地生產的白菜,直接銷售,根本不需要特別保鮮。而在長途運輸中,一般采用冷庫預冷、冰塊降溫、冷藏車運輸等方式達到低溫保鮮的效果,也沒有必要噴灑甲醛。

只有在氣溫較高的夏季,在大白菜的批發零售過程中,可能有極個別利欲熏心的商戶為了延長白菜的保鮮期,才會用低濃度甲醛溶液來保鮮。毫無疑問,甲醛對人體健康有害,因此它是被禁止用于食品和農產品之中的,使用甲醛對蔬菜進行保鮮是違法違規行為。

那么,噴灑甲醛的白菜,真的有那么可怕嗎?去年6月,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濟南)對大白菜蘸施和噴灑甲醛溶液,開展驗證實驗,采用四種不同濃度的甲醛溶液(即甲醛含量19%、9.5%、6.3%、3.4%),結果發現:首先,施用了甲醛的白菜根部褐變速度明顯變慢,白嫩許多。其次,甲醛對防止白菜根部腐爛并沒有明顯的效果,3天后施用甲醛的白菜也開始腐爛。最后,甲醛溶液在白菜中的揮發速度非常快,一天之后已基本揮發到儀器無法檢出的水平。

消費者購買回白菜后,如何安心食用呢?首先,甲醛揮發性強,味道非常刺鼻,因此噴了甲醛的白菜是容易鑒別的。如果聞不到甲醛味,也說明這棵白菜沒噴過或噴過已基本揮發掉,對健康應當沒有太大殺傷力,可以放心地把它帶回家。其次,還可以把大白菜最外面的葉子扒掉,菜根切掉,用清水多反復沖洗幾次。另外,烹飪過程中的高溫對甲醛更是毀滅性的打擊,在你吃進嘴里之前,它早就逃之夭夭了。

4.蓮藕為什么這么白?

新鮮蓮藕外皮顏色呈微黃色,表面還粘有泥土,但我們在市面上常常會看到一些白白胖胖的蓮藕,仔細一聞,有一股輕微的酸味,這可能是一些商販使用檸檬酸對蓮藕進行了浸泡處理的結果。

為什么用檸檬酸漂白蓮藕?這是由于蓮藕采后耐貯藏性差,容易褐變、衰老甚至腐敗變質,降低蓮藕制品的品質和營養價值,因此在銷售過程中商販通常會選擇使用檸檬酸來漂白蓮藕,改善蓮藕賣相,提高收益。

那么,用檸檬酸漂白的蓮藕能放心吃嗎?用食品級檸檬酸合理浸泡過的蓮藕經洗滌和烹調后能放心吃。浸泡處理后的蓮藕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檸檬酸的含量逐漸降低,其殘留量遠低于吃一個甜橙的攝入量,此外,蓮藕通過洗滌和烹飪后,檸檬酸殘留量極低。但市面上也存在一些商販不合理使用檸檬酸或使用工業檸檬酸的情況,會對消費者健康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5.“激素雞”的真相是什么?

激素雞,顧名思義,用激素喂養使雞種達到快速生長的目的,多出于互聯網上的謠言,具體名稱有蜘蛛雞、多翅雞、變異雞、怪雞、多腿雞、畸形雞、六個翅膀的雞、六條腿的雞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配有PS合成的荒誕圖片,稱其有不可估量的危害與影響。

中國畜牧業協會曾公布一項第三方檢測結果,抽檢了上海、北京、廣州三地的超市、農貿市場和肯德基所屬餐廳的27個雞肉樣品中的激素含量,檢測的激素種類包括可能導致性早熟并可能具有增肥、致癌效果的雌激素類、孕激素類、合成類固醇類、玉米赤霉醇類等共計32種。檢測結果顯示雞肉不含激素,社會上對雞肉中含有激素的擔心是沒有根據的;檢測結果也以科學數據清楚論證了國內市場上的雞肉不含激素。中國農科院畜牧獸醫所動物飼養與標準化研究室主任張宏福表示,激素的價格很貴,技術要求復雜,而且添加使用激素在中國及世界上都是明令禁止的。農業部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管理條例》第41條明確規定,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藥品。國內外的研究同時表明,添加使用激素對于促進雞肉生長其實并無效果,而且還會導致肉雞患心臟疾病、腹水等疾病的風險,增加死亡率。

目前,由于品種選育的結果,肉雞的自然生長速度已經很快,如果采用全部植物性飼料飼養,一般在7周齡時可達到2.5千克左右,無須再用促生長劑。因此,除惡意添加或意外污染之外,在實際生產中不可能在肉雞飼料中出現添加激素的現象。

目前,畜牧業上使用的動物生長激素主要有牛生長激素和豬生長激素。動物生長激素是由動物腦垂體前葉產生的天然蛋白質生長激素,均已能用DNA重組技術生產。牛生長激素主要作用是調節動物機體物質代謝過程,促進葡萄糖吸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核酸與蛋白質合成,進而提高飼料轉化率、增加奶牛產奶量。豬生長激素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改善營養物質在豬體內的調配,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抑制脂肪的生成,進而提高增量和瘦肉率。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