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實現了超常規、突破性、跨越式發展,已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就業最多、效益最好、農民獲利最多的“五最”產業,有力支撐了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的“四化同步”發展,為全省經濟競進提質、升級增效做出了重要貢獻。
湖北是農業大省,農產品總量大、品種多,具有發展加工業的綜合優勢。近些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實現了超常規、突破性、跨越式發展。湖北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就業最多、效益最好、農民獲利最多的“五最”產業,有力地支撐了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的“四化同步”發展,為全省經濟競進提質、升級增效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做法概括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政策給力
湖北省農產品加工業近幾年之所以能夠實現快速發展,關鍵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高位推進,支持政策有力。
(一)出臺政策文件。200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的意見》;2010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快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發展的意見》;2013年,省政府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發展的意見》;連續多年的省委一號文件都要強調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各市州和部分縣(市、區)黨委政府也出臺了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如荊州市政府制定了《關于打造農產品加工千億產業的意見》,隨州市政府出臺了《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倍增計劃》等。
(二)制定發展規劃。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都將農產品加工業納入其中,統籌推進。省農業廳專門編制了“十三五”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在“四大一快”(培植一批農產品加工大龍頭、大縣市、大園區、大品牌,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上,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立足新常態,定位中高速和中高端,著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三)財政強力支持。從2010年開始,湖北省省級財政拿出調度資金,采取年初借、年底還、免利息方式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額度逐年提高,由10億元增加到55億元。全省市(州)、縣兩級財政也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約2億元,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如武漢市的2000萬元財政貼息資金和400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荊州市的4000萬元財政周轉資金等。
二、有關各方通力合作,措施得力
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由省農業廳牽頭,有關部門和單位按各自的職責,密切配合,上下齊手,合力推進。
(一)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優質專用農產品基地。截至2015年底,全省經工商登記的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分別達到60756家和20296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到1633萬畝、流轉率36.1%,適度規模經營面積908萬畝;龍頭企業自建核心基地面積達到210萬畝,養殖規模達到817萬頭、3.8億只。全省優質稻、雙低油菜、蔬菜、水果、茶葉、家禽和水產品等一村一品專業村達到1517個、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5.9%,專業鄉鎮119個、占全省鄉鎮數的12.8%。農產品的規?;I化和標準化生產,有效地改變了千家萬戶分散生產帶來的品種混雜、品質不一、質量安全隱患多等難題,為農產品加工提檔升級創造了條件。
(二)強化人才支撐和創新驅動,促進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實施龍頭企業人才支撐計劃,4年輪訓了240名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掌門人”;利用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等,幫助企業培養員工6500人。依靠湖北科教大省的優勢,開展“百名專家教授進百企”活動,組織數百家農產品加工企業,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進行對接,推動合作研發和成果轉化,企業加工技術與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從2015年開始,每年選擇10家民營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試點,幫助企業完善治理結構,提升管理水平,創新管理理念。
(三)推動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園區集群集聚。湖北省農業廳設立3000萬元園區發展專項,通過競爭性分配,支持園區建設倉儲物流、檢驗檢測、電商信息、研發與技術服務、以及廢污物處理等五大服務平臺,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吸引龍頭企業向園區集聚,引導產業集群化發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加工產值30億元以上的園區達到53個,30個省級園區實際利用面積45萬畝,入園企業2073家,加工產值占全省農產品加工值的46.4%。通過平臺建設和功能提升,實現了資源節約、要素集聚、企業集中、產業集群、產城融合,促進了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四)加強政銀擔險企合作,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近幾年來,為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湖北省農業廳與人行武漢分行共同推行主辦行制度,組織金融機構與龍頭企業進行對接,初步建立起銀行、擔保和保險共同支持加工業的機制。全省各地設立“信貸風險補償基金”,設計“信用貸、擔保貸、抵(質)押貸、保險貸、聯保貸”等金融產品,積極開展土地經營權、應收賬款、訂單、倉單、保單和商標專利等質押貸款試點,努力提高廠房設備抵押貸款率,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2015年,853家省級龍頭企業的貸款仍保持在600億元以上,涉農貸款余額的增幅高于全省貸款增幅0.5個百分點。
三、企業積極主動作為,不懈努力
新常態下,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湖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堅定信心,固本強身,開拓進取,在發展自己的同時,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和脫貧致富。
(一)轉變方式,苦練內功。一是加大研發及投入。湖北省級龍頭企業中,有47家設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動工作站,有451家建立了研發機構(其中部省級研發中心和分中心33家)、占省級龍頭企業的52.9%,研發投入達到32.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16%,擁有各類專利3401件,獲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406件。二是積極開展聯合合作和兼并重組。2015年,有31家省級龍頭企業完成購并或相互參股,如人福醫藥收購廣源食品、正大集團兼并同星農業等。三是積極面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2015年,全省有32家省級龍頭企業直接融資26.6億元,在新三板掛牌的加工企業累計17家,在四板掛牌的達到85家。
(二)著力精深加工,做大價值鏈。根據市場對精細化、個性化、差異化產品的需求,各企業積極開發米面制主食品和焙烤食品,推進馬鈴薯主食產品開發,提升“雙低”菜籽油的品質,提高生豬、肉禽和牛羊的分割、冷凍和肉制品等加工能力,開展蛋品深加工和水果、茶葉、食用菌等綜合利用,發展魚糜制品和水產休閑食品,副產物和廢棄物的高值化利用也取得明顯成效。湖北三杰糧油公司的功能型面條、土老憨集團的柑橘醋、柑橘醬油和魚調料醬、荊門環星油脂公司的秸稈塑木復合型材,暢銷國內外市場;天星糧油公司精煉稻米油、提取硬脂酸和油酸等,使米糠增值10倍以上。
(三)加強利益聯結,實現互利共贏。近些年來,湖北省“訂單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生產要素入股等農企利益聯結模式不斷發展和創新。2015年,全省龍頭企業吸納農民工就業約110萬人,其中貧困農民9310人,輻射帶動農戶超過1000萬戶次,其中貧困戶7.1萬戶次,訂單面積470多萬公頃,通過工資性收入、土地流轉租金、優價提供農資、收購農產品和農機服務等,全省農民戶均增收3350元。
“十三五”期間,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在農業部的支持和指導下,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實現全省加工業主營收入年均增長9%、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3 : 1的目標。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