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地標,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第二屆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推介會綜述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毛緒強 字號:【

“南橘北枳”,是農產品的明顯特點,不同的水土培育出的產品具有不同品質、不同口味。品種、產地,再加上傳統的農耕文化成就了農產品天然的地理標志。現今,隨著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農產品地理標志也承載著更深遠的意義。

11月5日,第二屆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推介會在昆明舉辦,作為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的重大活動之一,本次推介會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會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巡視員廣德福等相關領導為百色芒果、大田高山茶、京西稻、柴達木枸杞、諾鄧火腿、潛江龍蝦6個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授牌,并向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持有人、標志使用人及消費者代表贈送了《農產品地理標志50問》科普讀物。

地標工作有序推進

“自2008年啟動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相關工作以來,我省累計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的農產品共74個,其中種植業及初加工產品52個,年產量548.34萬噸;畜禽產品21個,年存(出)欄數1410.93萬羽(頭、只);水產品1個,年產量500噸,地理標志帶動了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會上,云南省農業廳副廳長左榮貴向參會人員介紹道。

地理標志不僅帶動了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更帶動了我國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張華榮介紹,目前全國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2004個,備案特色資源6839個,創建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20個,地理標志工作規范運行。

“當前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形勢喜人,可以用三句話概括。一是國家高度重視,二是地方大力推動,三是各界積極參與。”廣德福這樣總結。

據介紹,中央在歷年一號文件和各類重大會議中多次提出大力培育品牌,加強地理標志保護。國務院在知識產權、質量發展、食物營養等戰略綱要及電子商務、品牌引領等指導意見中,也均將地理標志作為重點內容。此外,農業部還將農產品地理標志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的重要抓手,積極推進發展。尤其是今年出臺的《農業部關于推進“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作為全國首個部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指導意見,對下一步發展思路、原則、目標、措施等進行了明確部署,提出了很多高含金量的措施。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全國各地正紛紛將農產品地理標志作為打造區域經濟、創建特色品牌的有效抓手,在規劃計劃、補貼獎勵、宣傳推廣、品牌打造等方面積極推動。如北京市實施“一區縣一地標”,突出主導品牌,加強文化軟實力打造;浙江省建立頒證談話機制,提高獲證主體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海南省將地標納入品牌農業發展規劃,每個產品給予百萬重獎,取得了明顯成效。

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開展如此迅速,與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密不可分。目前,多數農產品地理標志獲證產品在生態、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綜合效益日益顯現,主體的積極性和消費者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社會各界(如電商平臺、媒體、營銷策劃和研究機構等)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

發展地標意義重大

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重要的農業資源,是區域品牌和特色優質農產品的表現形式和重要載體。挖掘、利用、保護和培育地理標志農產品,對農產品產業升級、產品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和農民增收及農業增效意義重大。

“去年,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農產品地理標志在這五個方面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契合點,尤其是綠色發展,通過劃定地域范圍,可以有效保護區域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通過界定獨特品種,可以有效保持農業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種質資源;通過推行標準化生產,可以有效保障產品特色品質和質量安全。”廣德福告訴記者,“很多地方通過發展農產品地理標志,保住了青山綠水,實現了傳統特色農業在新時期的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

近幾年,發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轉方式已成為主旋律,其中發展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是一個有效途徑。地理標志農產品由于其獨特品質及不可復制性,可有效發揮比較優勢,形成區域經濟發展強勁引擎,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提高產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據國外官方統計,地理標志產品價格比普通產品平均高出30%以上;從國內調查情況看,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后產值平均也有20%-30%的提高。此外,地理標志農產品很多產自‘老少邊窮’地區,發展農產品地理標志也是實現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的有效手段。”廣德福說。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顯現,“消費導向”漸成趨勢。為百姓提供安全、優質、特色農產品,已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

廣德福指出,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核心是品質特色,依托的是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因素,可有效滿足居民在“吃飽、吃好”之后日益增長的特色、文化需求。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既是保護產品,又是保護跟產品相關的文化,對于寄托風土記憶、傳承農耕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地理標志保護起源于歐洲,是國際通行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目前,地理標志已成為中歐、中美及WTO等農業合作及知識產權交流的重要議題。

“通過地理標志國際合作互認,可以使本國優勢特色產品順暢進入國際市場,得到同等保護,對農產品貿易具有巨大推動作用。此外,地理標志農產品由于其市場優勢,假冒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現象不可避免。通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明確法定產區、技術標準及合法標志使用人,可成為維權保真和打假治劣的有效手段。”廣德福告訴記者。

規范制度促進發展

據了解,目前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正健康有序發展。

體系比較健全。全國“部-省-地-縣”各級地標工作體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專家評審委員會,打造了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信息系統,授權委托97家產品品質鑒定檢測機構,統一培訓核查及品牌人員6000余人次。

監管得到加強。每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期間均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專項檢查,每年對產品安全性和品質保持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對標志使用、知識產權、工作質量等開展綜合檢查,確保產品質量可靠。

國際合作活動增多。近年來農業部開展了農產品地理標志國際研討會、中歐國際研修班、國際合作現場會等一系列交流活動,積極參加與歐盟開展中歐地理標志合作協議談判,促進我國產品“走出去”。

品牌宣傳精彩紛呈。推出了農產品地理標志公益宣傳片、官方微信平臺及農業部“網上展廳”。每年開展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價值評價活動,在央視專題播出。近期正在組織拍攝農產品地理標志大型紀錄片《源味中國》,展示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形象。

“下一步,我們要合力打好四張牌,繼續提升農產品地理標志影響力,促進特色農業、品牌農業和現代農業發展。”張華榮告訴記者,“一是打好培育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樹立精品意識,挖掘產品亮點;二是打好管理牌,強化品質保持和標志使用管理,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和‘舌尖上的味道’;三是打好保護牌,加強證后監管和維權保真,加強生產經營者自律管理,維護市場秩序;四是打好傳播牌,全方位加強品牌宣傳,拓寬推介渠道,講好地標故事。農產品地理標志是集‘產地、產品、產權、產業’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區域特色資源,也是一個廣闊的發展平臺,已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工作一個新的亮點和增長點。”

推介會上,歐盟駐華使團農業參贊鄧勵科先生介紹了中歐地理標志國際合作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所魯成銀研究員、云南省農業廳領導、百色市政府領導、“桃源紅茶”主體代表等分別介紹了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及本地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情況。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