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下之大本也;農業,國家命脈;中國農業,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在古代,中國不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更是世界上農業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在長期的歷史階段中,中國農業積累了豐富的農學理論和農業技術,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影響著西方農業發展,向世界農業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養料。在今天,中國政府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制定支持農業和富裕農民的政策,不斷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治理,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農業已然騰飛。
2016年11月5日,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部長會議暨國際農業經貿合作論壇在昆明舉行,此次論壇圍繞“創新與綠色發展,農業投資貿易合作新機遇”主題,展開部長級對話交流,為中東歐國家在農業方面深化合作搭建平臺。本次會議和論壇由中國農業部主辦,來自中東歐16國的農業部長和企業界代表出席。
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此次會議致賀信
李克強在賀信中表示,“民之大事在于農”。中國政府始終把發展和加強農業放在突出位置,通過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強化農業基礎支撐、改善農村公共設施和服務、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等,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我們愿同包括中東歐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更好對接發展戰略,交流分享經驗,進一步提升農業合作水平,切實造福各國人民。
李克強指出,當前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日益深化,特別是在科技創新與交流、投資與產能合作、特色農畜產品生產與貿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果。本次會議“創新與綠色發展,農業投資貿易合作新機遇”的主題,回應了國際社會對新時期農業發展的共同關注和期待,有助于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發揮互補優勢,為促進區域和全球農產品貿易、農業投資及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
——加強務實合作,為世界經濟復蘇與和平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保障。世界各國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中積累了豐富經驗,拓寬了發展思路,值得相互交流借鑒。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業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始終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著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升農業對外開放水平,實現了糧食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全球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未來五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中國政府將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使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中國持續健康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世界繁榮穩定也是中國的機遇。中國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也樂見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繁榮發展的紅利。中國政府將始終秉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原則,不斷提升與世界各國包括農業在內的各領域合作水平。習近平主席倡導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得到了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為沿線國家搭建了共同繁榮的合作平臺。中國愿與包括中東歐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為世界經濟復蘇與和平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投資與貿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WTO后,中國農業開放力度持續加大,對外農業投資與貿易快速發展。2015年,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達到1876億美元,對外投資累計達到117億美元。實踐證明,加強投資與貿易合作符合各國人民根本利益。在此,就加強農業投資與貿易合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堅持合作共贏,推動農業雙向投資。努力消除各種投資壁壘,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投資促進活動,為各國農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交流搭建平臺。幫助企業尋找更多貿易合作機會,提供更優惠的投資條件。二是堅持互利互惠,促進農業貿易發展。過去十年,中國與中東歐16國農產品貿易額增長了1.5倍,尤其葡萄酒、特色農畜產品、水產品等大幅增長。今后要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充分釋放各國的貿易潛力,實現優勢互補、互通有無,豐富各國人民的菜籃子。三是堅持創新驅動,深化農業科技合作。推動農業科研機構、大學、企業,廣泛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加強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農機裝備、農業資源開發等領域的合作,擴大技術人才的交流與培訓,進一步拓展農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中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和農產品消費大國,中國政府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
未來五年,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的關鍵時期,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市場拉動、政策促動,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發展,居民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農產品需求仍將呈剛性增長,市場潛力巨大,農業投資與貿易前景廣闊。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對外開放,鼓勵企業擴大對外農業投資和貿易,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提升農業合作水平。
斯洛文尼亞副總理兼農林食品部部長表示
這是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第二年率團參加中國農交會,在去年農交會中,斯洛文尼亞共和國成功開辦了斯洛文尼亞國家展區,將斯洛文尼亞的優質農產品積極地介紹給中國朋友們。對斯洛文尼亞來說,我們希望進一步向大家展示斯洛文尼亞優質的農產品,尤其是蜂產品。斯洛文尼亞政府高度重視蜂蜜保護以及蜂產品開發。我們堅信,定期參加中國農交會必然使兩國在農業領域加深合作。希望通過此類活動,向大家表達我國政府在農業合作領域的誠意,也希望能夠爭取獲得2017年中國-中東歐合作框架下的農業領域部長級交流會議的舉辦權。
波蘭農業和農村發展部部長克里什托夫·尤蓋爾
中國是波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十分重視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交流。當前面臨的挑戰要求我們,要加大保護世界糧食安全以及整治環境污染的工作力度,而此次論壇就是我們商討這些問題的良好機會,在此也感謝中國政府提供這樣一個交流平臺。波蘭農業具有極大的經濟潛力,近年來,我國農業進入到前所未有的現代化進程,我們有符合歐盟和國際標準的高品質的農產品及加工食品,口味獨特、品種豐富,廣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中國是波蘭農產品推介的重要國家。近年來,中、波兩國的雙邊合作取得了重大發展,波蘭將加大與中國農業全面合作,進一步推進互惠互利,進而促進雙邊、多邊的交流。希望通過展會,讓中國消費者了解波蘭食品,并與參展商進行充分交流,同時,我們帶來了許多波蘭的美食,我希望大家到波蘭展臺品嘗一下。
德國聯邦食品與農業部議會國務秘書彼得·布萊塞爾
在過去很多年里,我們和中國在很多領域里成功地開展了雙邊合作,雙方的合作基礎建立在互信基礎上。中—德兩國已經在雙邊和多邊合作中取得多項成果,今后德國將與中國成為在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伙伴關系。誠摯邀請中國農業部和農業企業能夠出席2017年1月在柏林舉辦的全球農業食品論壇。
緬甸農業部部長昂都博士
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代表,緬甸農業部部長昂都博士對中緬雙方農業交流合作前景非??春?。他說:“中國云南是緬甸的鄰居,中緬雙方有著深厚的歷史和良好的友誼,在兩國漫長的邊界線上,兩國人民和諧相處。中國是緬甸最大的貿易伙伴,兩國在農業上有著非常廣泛的貿易合作,希望未來繼續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合作。”
云南省省委書記、省長陳豪
云南位于中國的西南部,是中國連接南亞、東南亞,溝通印度洋、太平洋的陸路大通道,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推進,云南正從內陸邊緣地區變為對外開放前沿,逐漸成為投資興業的一片熱土。近年來,云南立足多樣性資源的獨特優勢,打好高原特色農業這張牌,高原糧倉、特色經作、山地牧業、淡水漁業、高效林業、開放農業“六大板塊”欣欣向榮,“云系”農產品飄香海內外。我們將不斷加大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力度,加強與國內外的交流合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添光彩,為建立與東亞和南亞兩大區域互聯互通作貢獻。
此次論壇發言的還有新疆自治區副主席錢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他們都充分表達了深化農業領域長期友好合作的強烈愿望。會后,“16+1”農業部長們還共同發表了《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部長會議昆明共同宣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