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下,放棄大城市的安逸生活,回鄉創業的“創客”屢見不鮮。在遼寧省莊河市,本是建筑公司老總的劉興海,卻硬生生被農村老家的鄉親們拽回村里當上了村主任。從繁華的都市當中抽離出來一頭扎進滿是泥土氣息的農村,劉興海非常清楚,鄉親們推選他當村主任就是讓他帶領大家過上幸福的生活。面對眼前陌生的工作,劉興海憑借敢想敢干的魄力、百折不撓的精神,只用了三年光景,就讓莊河市大營鎮苗家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大營鎮綜合排名倒數一躍成為全鎮第一位。
第一次見到劉興海的時候,他正在給村委會班子成員開會,從窗戶外面望進去,幾個人正在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事情。劉興海一邊聽別人的發言,一邊用筆在本子上記著什么,時不時還詢問兩句,看得出來他已經很適應現在的村主任一職了。
“劉主任上任后,連周末都很少休息,你也應該知道,農村七七八八的雜事很多,有時候張家的垃圾不小心撒到李家門口吵起來了,他都得去處理。”負責接待的苗家村治保主任楊日軍告訴記者。
大約過了10分鐘,劉興海從會議室走了出來。近距離觀察他,一米八幾的個頭,魁梧的身材,質樸的笑容,舉手投足間透著東北漢子那種踏實硬朗的勁頭兒。
交談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他這個村主任可以說是被鄉親們硬推著上臺的。
被“趕鴨子上架”的村主任
1970年出生的劉興海,19歲就離開了老家獨自一人前往大連打工,最初是在一家建筑隊當工人。由于工作認真,臟活累活都搶著干,再加上為人處事上有著同齡人少見的成熟,很快就在建筑行業闖出了一片天地,在32歲那年,劉興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開始了創業之路。
在商海打拼多年,劉興海逐漸小有成就,此時的他并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家鄉,時?;乩霞覟槔习傩招扌蘼?,做些公益性的事情,而鄉里鄉親遇到難處找上門幫忙時,他也從不拒絕。
苗家村村民都本佺的兒子精神上有些問題,為了給兒子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生活上也變得愈發困難,連農藥化肥都買不起。劉興海知道后,主動承擔了他們家的農資費用,還定期拿出一筆錢來讓他給兒子看病。村民吳作章因為患上了尿毒癥,每周都要去醫院做透析,常年看病的花銷對于一個農村家庭是根本負擔不起的,劉興海知道后主動把他看病所需的費用承擔了下來,還讓他在自己的企業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甚至連村委會的辦公大樓,劉興海都是無償出資建設,不求任何回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無論自己走到哪里,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為自己的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應該的。
記者在苗家村村委會宣傳欄上看到,劉興海被大營鎮鎮政府授予的“大營鎮好人”。這一榮譽是對劉興海多年來堅持公益事業的褒獎。
“要知道這種無償的付出時間久了,對于財力物力也是一種巨大消耗,你的心態有過變化嗎?”記者對于劉興海這種無償的付出產生了好奇。
“沒有,錢沒了可以再賺,人沒了就徹底沒了,像吳作章這樣的人,如果沒錢治病,那么等待他的可能就是生命的終結,我在外面創業有些成績,自己的老鄉有困難要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樣的付出是不需要任何回報的。”劉興海對記者說。
也正是因為劉興海這種無償的付出,獲得了鄉親們的一致認可,他們看中了劉興海身上那種善良的本性,以及在外闖蕩多年干事的能力,紛紛要求讓劉興海當村主任,帶領大家走上致富路。
對于村民的請求,劉興海開始是拒絕的,因為在農村管理、農業發展等方面他是個“門外漢”,自己如果貿然答應了鄉親們的要求,萬一沒有成績反而辜負了他們的期望,而且自己的建筑公司發展蒸蒸日上,生意好的時候同時可以開動六七個工程,他也不能輕易離開。
但苗家村的發展太落后了,沒有像樣的農業產業,老百姓收入水平非常低,他們太需要一個能夠帶領大家致富的能人,顯然劉興海是最好的選擇。
那段時間,劉興海的電話幾乎被村民們打爆了,每天都有許多人在電話里央求他一定要當這個村主任,有時候劉興?;乩霞肄k事,村民們知道后就都堵在他家門口。
“當時苗家村在大營鎮所有的村子里是最窮的,村委會連個像樣的辦公地點都沒有,你想想,村委會都這樣,村民的生活水平能高到哪里去?鄉親們讓劉興海來當這個村主任是有道理的,他經營著這么大一家公司,工作能力沒有問題,常年為村里做公益的事情,人品更是沒得說。”苗家村村委會會計楊日喜道出了鄉親們的初衷。
在鄉親們再三請求之下,劉興海開始動搖了,他從大家的眼神里看到了那種真摯的渴望,作為從苗家村走出去的企業家,他有義務為鄉親們做點什么。
“大伙兒這么相信我,那我就試一把,利用這些年在社會上積攢下來的社會資源為鄉親們做點實事。”劉興海談到這里仿佛又找到了當年創業時的激情。
2013年,劉興海通過村民選舉成為苗家村村主任,對于他來說,人生新的一頁已經翻開,如何讓苗家村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成為擺在劉興海面前的新課題。
讓桃樹成為強村富民金鑰匙
背負著全村人的期望,頂著來自家庭及周圍親友的壓力,劉興海開始了又一次“創業”。上任后他向鄉親們承諾,“三年時間不把苗家村發展成為大營鎮經濟強村,就主動辭職。”這樣的承諾猶如懸在頭頂上的一把利劍,時刻提醒著他,他把建筑公司交給了親戚,自己則一門心思撲在村里的發展上。正當劉興海思索如何才能帶動村民致富時,許金芳的出現讓他心里有了答案:種桃!
許金芳是苗家村本地人,年輕時就愛在桃樹上下功夫,有時為了培育新品種,他能把家底都搭上。通過幾十年的辛勤努力,許金芳擁有了一堆科技成果,掌握了許多先進的種植技術,特別是他培育出來了新品種野生大毛桃,讓他在東三省有了“東北桃王”的稱號,但苦于沒有資金支持,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并沒有用武之地,一身本事卻不能發家致富,自己的愛人因為這事與他分居多年,孩子們也不怎么回家看他。
在劉興海當上村主任的第二天,許金芳就到了他的辦公室,把希望全村發展桃樹產業的想法向劉興海一股腦倒了出來,在長達幾個小時的交流過程中,劉興海感受到了許金芳身上那骨子鉆勁兒,同時也看到了種桃讓鄉親們致富增收的可能。
“我們村是有種桃歷史的,在我小的時候,農民的地里基本上栽的全是桃樹,但因為都是村民自發種植,并沒有技術人員指導,導致種植品種和技術愈發落后,后來苗家村出產的桃子在市場上根本賣不上好價格,老百姓都改種玉米等大宗農作物了。”劉興海告訴記者,為了讓鄉親們再重操舊業,他經常帶著許金芳到屯里召集村民開會,向他們宣傳種桃的經濟價值,但效果一般,許多人都說桃樹是栽下去了,但到時候桃子賣不上好價格,甚至賣不出去那怎么辦?一時間,劉興海的工作好像推進不下去了。
那段時期,劉興海每天都會召集班子成員開會,討論如何發展桃產業,并且還帶著許金芳到北京平谷等有著先進種植技術的地方學習考察,看到先進地區的發展模式后,劉興海打算在苗家村設立桃樹種植示范點,先讓老百姓看到種桃前景后,再鼓勵他們進行種植。
搞試點,沒企業投資不行。2013年,劉興海動用各種社會關系,以招商引資的方式把大連海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引進到苗家村建立種植基地。海翔農業以每畝地600塊錢的價格從村民手里流轉過來1400畝地,并通過劉興海介紹,聘請了許金芳為技術經理,還為他配備了14個人的技術團隊,專門負責基地桃樹的種植管理。
海翔農業以許金芳培育的野生大毛桃為主打品種,在種植環節不打農藥和除草劑,全程使用農家肥,優良的品種再配上先進的種植技術,金芳牌野生大毛桃第一年就在大連打開了市場,平均售價達到20元/斤?,F在,海翔農業的野生大毛桃不但進駐了沈陽、大連等地的超市,還出口到俄羅斯、迪拜等國家和地區。
海翔農業的出現不僅在桃樹種植上讓苗家村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而且還帶動了村民就業。據海翔農業總經理孫岳介紹,每到農忙時公司的用工人數能達到200人,農閑時也可以讓村民來基地為桃樹進行剪枝修型,每年單是工人的工資支出就多達80多萬元。
有了海翔農業的種植基地做示范,苗家村的老百姓開始行動了起來,紛紛搞起了桃樹種植。劉興海也讓海翔農業的技術團隊加入到幫扶大軍中來,許金芳他們平時除了負責基地的技術管理,還無償為老百姓提供樹苗和種植技術,在劉興海的帶動下,村委會還定期邀請專家為果農授課,進行培訓。
2015年,苗家村桃樹種植面積達到了2000畝,年產鮮桃1400多萬斤。僅僅用了三年時間發展起來的桃產業,真正帶動了老百姓增收致富。每到夏季,如果來到苗家村,漫山遍野的桃樹林成為這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老百姓靠種桃富了起來,您身上的壓力是不是小了很多?”記者對劉興海的工作能力由衷地贊嘆。
“雖然現在老百姓看到了種桃的商機,但這與我和村委會的設想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我們的目標是讓全村5500畝土地全部栽上桃樹,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一村一品。”劉興海告訴記者:“我們苗家村離莊河市只有20公里,已經被市政府列入旅游休閑區,大連市的市民節假日去歇馬山莊、碧玉溝(莊河市旅游景點)旅游,回程時必經苗家村,我們將來要在村里搞一些民宿,再配上采摘、垂釣等休閑項目,讓苗家村真正成為客人走了還想再來的休閑場所。”
記者從劉興海口中了解到,2017年,苗家村還要舉辦桃花節,讓桃產業真正成為苗家村村民致富增收的金鑰匙。
打造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苗家村通過大力發展桃產業讓村民的經濟收入有了顯著提高,在物質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劉興海和他的班子成員們不忘緊抓精神文明建設。
“大營鎮考量幸福村的指標有農業設施基礎建設、衛生整治、治安管理、文化生活等多個方面,只有綜合指數上去了,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幸福村。”劉興海告訴記者。
為此,村委會確立了農業生產標準化、衛生整治常態化、治安管理嚴格化、文化生活多樣化“四化同步”的戰略目標。
在農業生產標準化上,通過海翔農業的帶動,從種苗栽培到種植管理,從農資配送到統一收購,苗家村的桃產業逐步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
在衛生整治常態化上,苗家村改變了以往那種垃圾隨意丟棄的現狀,在各個街道路口設立了衛生槽,并配備了專門的環衛人員進行管理,如有發現村民亂棄垃圾,立即予以處罰,經過幾年的努力,苗家村被大營鎮評為了衛生村。
在治安管理上,苗家村專門設立了治保辦公室,對影響苗家村集體生活的惡性事件堅決予以嚴肅處理。在劉興海上任的三年時間里,苗家村沒有發生一起打架斗毆事件,偷盜行為也基本沒有。
在文化生活多樣化上,劉興海自己出資購置了音響、健身器材等文體設備,并在村里組建了秧歌隊、高蹺隊,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現在,苗家村村民的生活富裕了起來,生活的環境也變得更加舒適。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吸引無數游客來此觀花賞景,鮮桃成熟時又有大批客商來此采摘購貨;農閑時候,苗家村的秧歌隊、高蹺隊開始活躍了起來,人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苗家村成為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作為這片世外桃源的開拓者,劉興海又要開啟新的三年。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劉興海咬定青山不放松,帶領鄉親砥礪前行奔小康的故事還在繼續,苗家村的未來必定精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