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美國福四通集團公司亞洲部主任李小悅:利用金融工具服務現代農業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美國農業目前運用的金融工具有很多種,包括期貨、期貨期權、基差交易、場外交易和結構性產品等近百個。今天我重點介紹美國應用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的情況,一是基差交易,二是作物保險。

以大豆為例,今年7月大豆的走勢:去年美國大豆豐收,倉儲達到了1億噸,預計南美達到1.7億噸的上市量,市場一直處于很低迷的狀態。但是今年7月份,由于阿根廷減產4萬噸至6萬噸以上,大豆價格暴漲,每噸大豆上漲100美元。怎么規避這個風險呢?現在玉米的價格又跌了,目標價賣到4美元,我們用賣出看漲,買進看跌的情況,來保護大家的上漲空間,農民達到4美元,這是基準價格,如果這個時候農民賣掉,可以平倉獲利。反之下跌就是看跌期權,這是一個組合。

美國的基差交易

美國農場和國內不一樣,美國農民不賣貨,他只賣給收購站,就是我們稱為的合作社。合作社通常是由幾百家農戶組成,這個合作社利益共享,一般3萬噸級、5萬噸級的糧庫大概只有幾個人來經營。農戶在賣出去以后獲得利潤分成。收購站就有一個基差。例如,7月26日的大豆收購價9.95美元,報價的大豆基差是9.24美元,收購站把運費定出來,再加上收購站的利潤,算出基差是0.69美元,報價是9.24美元。美國農民不理解,為什么中國的糧庫要賠錢?他們利用基差交易,收進來是9.24美元,出去是9.59美元,所以就有基差交易,所以基差交易不管漲到12美元還是8美元,總是有鎖定利潤。

我們公司每天追蹤美國各地收購站的表,基差交易離交易所越近基差就越小,離交易所越遠,基差就越大。所以要把這個基差圖做好,這是保證正常交易的前提。有了交易所之后,農民利用基差交易賣糧。假設,農場主規定11月是0.6美元的基差,4月份就和收購站簽訂合約了,收購站規定10月30日必須要交貨,基差是0.6美元,從4月到10月之間,農民有時間根據自己的需求,根據期貨價格去進行點價。

國內因為沒有基差這個概念,只知道收了糧才能賣,美國人是在播種之前就賣出去了,他們知道生產是多少,他們最多賣出70%,避免減產的麻煩。所以今年農民在暴漲的過程中都賣到40%-50%。如果糧食再漲他再賣。

基差交易的優點,可以避免基差下跌的風險,可節省倉儲費用,可利用期貨交易來靈活結價。缺點就是有期貨下跌的風險,你高的時候沒有賣,低的時候賣的話,再減去基差,農民就虧了。

美國的農業保險

從2014年美國新農業法案推行到現在,一個是農業風險保障法案是按照縣一級水平五年的平均價來算出來的,還有一個是價格損失保險PLC,類似目標價。從2015年4月起,在2014-2018作物年度中,農民要二選一,一旦選定不可更改。現在新的法案,2014年大豆是8.4美元,玉米是3.7美元,小麥是5.5美元。美國農業法案特定的幾個關鍵因素是按照農民的產量,但是由農民自己報給保險公司,有些是用10年,有些是用5年,還有單純的保險比例,通常是50%-85%,最高到85%的產量。還有一個保險基價,最關鍵是保險基價的確定。

保險基價每天都在波動,從2013年到2016年,全球經濟下滑,保險的基價也在下滑,大豆2月是8.85美元,10月是9.75美元,玉米2月是3.86美元,10月是3.49美元,那么按照最高價格來算,就是大豆要以10月的9.75美元來算,玉米要以2月的3.86美元來算。

兩點思考

第一,美國是收購站模式,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最低的畝數就是600畝。我國是小農經濟,怎樣做到保險公司確定單產量,我認為要建立一套作物保險的誠信體制,確定農民的產量。實際產量還有棄耕的情況,還要考慮每隔200公里左右有不同的生長季節,規定最遲的播種期限。過了這個期限以后,農民是不是還要去種地,種了以后,保險公司就不賠付。所以保險公司要到你的地里看你種了沒有,這個是誠信體系。

第二,北方有條件的地方形成自負盈虧、風險公擔的農業合作社,這是最佳的方式,現在東北幾家大型合作社,他們有幾百畝地,但是沒有經驗,下一步我們將對這些合作社加大合作力度,增加培訓。政府的保險措施,如目標價設定應高于農民種植成本等,我們的目標是減產不減收,增產又增收。

(本刊記者劉月姣、周圓圓、魏龍飛、王歡根據現場錄音編輯整理。攝影:劉月姣、蔡薇萍)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