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武川:食用菌產業托起農民致富夢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劉秀峰 內蒙古工作站 趙淑琴 字號:【

武川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陰山北麓,呼和浩特市北,總面積4885平方公里。山地面積2296.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7%。全縣丘陵面積2588.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3%。最高海拔2327米,平均海拔在1500至2000米。屬中溫帶大陸性季節氣候,氣候特點是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和冬夏溫差都較大,冬長夏短。全縣有耕地面積200多萬畝,林地140多萬畝,草場面積373萬畝,土地利用類型以旱作農業為主。

武川縣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發展緩慢,土地沙化嚴重,地下水緊缺,農業科技水平低下,農業生產效益低迷,以“三麥一薯”(小麥、蕎麥、莜麥、馬鈴薯)聞名。由于長期以來靠天吃飯,加之旱坡地較多,農業生產力低下,農業科技水平不高,種田不賺錢成為不爭的事實。近些年來,武川縣委縣政府經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立了改善人居環境、建設首府后花園的城鎮建設目標,以“十個全覆蓋”為內容的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目標,以“六個大縣”和“六大產業”為內容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以脫貧摘帽為目的的精準扶貧目標。

近日記者在武川縣采訪時了解到,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戰略部署,結合呼和浩特市全面提升農牧業產業發展“三項重點”工作質量和效益的要求,引導農民改變傳統觀念和靠天吃飯種植模式,破解武川縣農業發展落后的瓶頸,成為武川縣委政府迫在眉睫的課題。近年來,在反復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武川縣委、縣政府找到了適合武川實際的發展思路,食用菌種植成為武川縣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的方向。利用武川冷涼氣候的特點和中東部地區人均土地較多的實際,發展大棚食用菌種植在武川大地拉開了序幕。按照“做大龍頭、鞏固基地、打響品牌、拓寬市場、規模發展、確保增收”的戰略發展思路,武川縣委、縣政府利用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支撐,以服務為抓手,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確保農民增產增收,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產業脫貧攻堅戰。

武川縣委宣傳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12年7月,第一批食用菌大棚建設在耗賴山鄉圪頂蓋行政村,開始進行試生產并取得成功。2013年以來,耗賴山鄉已建成食用菌大棚1200棟、生產線4條,采用液體菌方式進行菌群培育,制菌、滅菌、裝袋、保鮮、冷凍、烘干、腌漬、包裝,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在技術、設備上達到了食用菌產業全區領先、全國一流的水平,年生產菌棒能力達1500萬棒左右,初步形成了河北西、耗賴山、不浪梁、大豆鋪四大基地 。產品主要以訂單形式遠銷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福建等地。基地在運作模式上采用“扶貧合作社+能人”的形式,在勞動用工上以當地村民為主,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月平均工資2400-2700元。基本形成了“國有控股,扶貧參與;土地流轉,農民打工;專業經營、市場運作”的食用菌生產經營格局。

在食用菌發展過程中,武川縣有關部門堅持四個方面的發展原則:一是連點成線,以點帶面。以耗賴山鄉、哈樂鎮、上突亥鄉、可鎮為主要節點,沿交通干線建設食用菌示范點,連點成線,打造公路沿線食用菌經濟帶,推動食用菌產業帶狀延伸;以線帶面,輻射帶動全縣食用菌產業規模化發展,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是依托市場,公司化運作。按照公司化運營模式,激發企業自主經營活力,實行“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分區生產,單獨核算”的經營模式,推進食用菌產業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三是堅持惠農強農。立足精準脫貧,擴大產業覆蓋面,充分吸納貧困人口投入食用菌產業建設,不斷完善利益分配機制,確保貧困人口廣泛受益、穩定增收;四是注重實效。著力提升食用菌產業綜合效益,實現建設一處、成功一處、帶動一片、受益一方。

武川縣的冷涼氣候,為食用菌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所生產的食用菌質量遠超過全國其他食用菌產區。截至2015年底,全縣食用菌大棚共有3348棟(半畝大),涉及6個鄉(鎮),10個村委會,受益農民4000戶,受益農民1萬人。食用菌主要產品有滑子菇、木耳、香菇、平菇、姬菇、雞腿菇等品種。現在已經成功注冊了“塞上蒙菇”商標,并取得了食品安全QS認證。目前,“塞上蒙菇”市場銷售良好,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2016年,武川縣在哈樂鎮、耗賴山鄉、可鎮、上突亥鄉新建食用菌大棚3500棟,新建菌棒生產線5條,建設速凍、保險庫一座,實現食用菌罐頭和食用菌休閑食品上市銷售,并實現滿負荷生產。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規劃,到2017年底,全縣食用菌厚墻體溫室大棚將達到1萬棟,建成菌棒生產線10條,食用菌產量達到6萬噸,實現產值3億元,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5000人以上,帶動農戶1萬戶以上。努力建成品牌自主、質量安全、銷售暢通的中國北方食用菌大縣。

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為武川縣的農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也為脫貧攻堅和轉型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改變了過去農民靠天吃飯、廣種薄收的傳統種植模式,為大力發展品牌化農業、標準化農業、創意農業和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生態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