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為惠農政策叫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實施成效顯著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毛緒強 字號:【

“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是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重要內容。自2012年實施以來,中央財政補助資金規模由最初的5億元增加到今年的10億元,累計達36億元,實施區域由最初的12個省(區、市)擴大到20個省(區、市)。補助政策的實施,在促進優勢產業發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9月27日于甘肅定西召開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實施工作座談會上,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這樣總結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補助政策共扶持632個縣、近5萬個農戶、8300多個合作社新建馬鈴薯貯藏窖、果蔬貯藏庫和烘干房等初加工設施10萬余座,新增馬鈴薯貯藏能力170萬噸、果蔬貯藏能力240萬噸、果蔬烘干能力240萬噸,各地基層農業工作者和農民把該政策形象地比喻為“骨頭上貼肉”的好政策。

好政策引導產業快速發展

記者從農業部了解到,各地通過集中建設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促進了種植、貯藏、加工、銷售各環節有機結合,延長了農業的產業鏈價值鏈,有力推動了當地優勢特色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發展。

四川省通過初加工設施建設,有效帶動農戶與專業合作社引進先進適用的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技術、裝備和理念,不斷豐富和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形成了“基地+設施+冷鏈物流”“基地+設施+市場”“基地+設施+加工企業”等多種發展模式。一些地區通過貯藏后擇機銷售,實現了水果增值50%、蔬菜增值60%、薯類增值1倍的好效益。

福建省建寧縣則通過實施初加工補助政策,引導合作社統一在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蓮子冷藏設施,不僅推動了蓮子加工業的快速發展,而且帶動了當地以賞荷為主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培育了以蓮產品為主題的飲食文化,通過補助政策建成的初加工設施成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載體。

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政策不僅帶動了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而且還促進了生產方式轉變,提高了農業質量效益。“新型貯藏窖、冷藏庫不僅改善了馬鈴薯、果蔬的貯藏條件,大大延長了貯藏時間,而且減少了農產品產后損失,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同時,通過補助政策的實施,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農業生產的關注點轉移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農業新技術使用和集約生產上來,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宗錦耀告訴記者。

在陜西省眉縣,當地果農通過新型貯藏冷庫的建設,使獼猴桃貯存期延長了2-3個月,產后損失率由10%降至3%。寧夏新建設的枸杞烘干房比傳統晾曬方式曬干的枸杞質量明顯提高,每斤枸杞售價提高4元,使農戶增加純利3元。內蒙古自治區通過馬鈴薯貯藏窖建設,實現提質增效,僅2015年一年減少直接損失1.35萬噸,按應季市場價格0.5元/斤計算,增加收入約1350萬元。

“通過補助建設產地初加工設施,給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培育了一批優秀的農村職業經紀人,壯大了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了更多農民就地就業,走出了一條以創業帶就業的致富路。”宗錦耀對記者說,“去年,新疆伊犁州葡萄遭受幾十年不遇的嚴重凍害,葡萄無法進行保鮮貯藏,葡萄酒廠鮮果收購價僅為0.5元/公斤,且不能敞開收購。當地農戶嘗試用新建果蔬熱風烘干房烘制葡萄干后,市場價格達到30-130元/公斤,帶動鮮果價格提高2倍以上,達到1.5-2元/公斤。通過項目實施,新疆直接促進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26萬人,來自項目的收益達50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延長農產品貯藏期、加工期,有效解決了農產品收獲期集中上市而導致的價低、賣難等問題,實現了農產品的錯季銷售和均衡供應。遼寧省朝陽市未建設貯藏設施前,大棗銷售期短,每年大量的優質大棗都以低廉的價格賣掉,甚至出現滯銷。初加工設施建成后,大棗在冷庫里保鮮70天出庫,售價可達10-12元/斤,相當于上市初期價格的4倍,同時延長了大棗銷售期,使銷售市場旺季興旺、淡季不淡。云南省則利用集中連片建設的果蔬冷藏設施,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發展蔬菜產地批發市場,推動高原特色水果蔬菜“走出去”,不僅銷往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還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五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初加工補助政策確實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是一項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深受廣大農民和地方政府的歡迎和肯定。今年上半年,我部委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牽頭,會同有關研究機構對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政策實施效果進行第三方評估,并依托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對政策實施情況開展滿意度調查。評估和調查結果顯示,對補助政策本身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農民群眾占97.2%,對補助政策實施工作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占98.1%。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得益于政策設計好、定位準,抓住了影響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問題,順應了廣大農民的迫切需求。”宗錦耀這樣評價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

好政策還需迸發更多活力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謀劃農產品加工補助政策實施工作,必須放眼長遠,并將其放到“三農”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去考慮。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有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各地農村扶貧攻堅戰陸續進入“沖刺期”。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初加工補助政策在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宗錦耀在會上提到,農產品加工是保障群眾營養健康的重要民生產業。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是“十三五”時期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主線,要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綠色生產消費方式、資源環境和集約發展,生產營養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實惠的食品和質優、價廉、物美、實用的加工制品。產地初加工是農產品加工業的基礎環節。產地初加工轉型升級是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支撐。產地初加工農產品的質量直接決定終端食品質量,產地初加工水平直接影響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

據了解,補助政策的實施,徹底淘汰了農戶自建的土井窖、土窯窖,顯著提升了貯藏、烘干等初加工設施的標準化、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扭轉了主產區爛果爛菜遍地、蚊蠅亂飛的現象,減少了由鮮活農產品腐爛變質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垃圾。實施科學貯藏后,馬鈴薯存放3-4月不長芽、不皺縮,蘋果、胡蘿卜等果蔬存放5-6月不腐爛、不萎蔫,保持了入庫(窖)時的品質和外觀,衛生質量水平明顯提高,滿足了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安全和品質的要求。農產品初加工水平的提升,為農產品加工業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比一般農戶對市場變化的反應更為敏銳,對消費需求變化的把握更為準確,生產高品質農產品的意識和能力更強,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生力量。從各地實踐看,貯藏、烘干等初加工設施的建設,推動了一批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果蔬加工中心,延長產業鏈、價值鏈,取得了更高的經濟效益。

根據農業部提供的數據,初加工補助政策實施以來,中央財政補助不斷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對農民合作社的補助資金從2012年的1.53億元逐步增加到2015年的近4.5億元,占資金總額的比例從30.6%提高到50%,年度支持的合作社數量從1100多個增加到2700多個,補助設施數量從3700余座增加到近8200座,僅2015年就增加農民合作社初加工能力48萬噸,有力推動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和新型經營主體培育。

“今后,我們要繼續堅持將補助資金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引導農戶和農民合作社規模化經營,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更大貢獻。”宗錦耀說。

這次座談會上,農業部提出了一些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配套政策落實不力。一些地區反映初加工用電、用地困難。《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提出的初加工用地、用電以及初加工產品享受運輸“綠色通道”等優惠政策很多還浮在面上,停留在文件上,沒有落實到基層。二是重建設輕使用。個別地區農業管理部門重設施建設、輕使用維護,沒有針對初加工設施使用方法開展有效培訓。初加工設施建成后,由于農戶對設施操作不了解,造成設施使用不便、利用率不高等問題。三是個別地區執行政策不規范。如有的地區簡化操作,將設施建設審批和驗收環節合二為一;有的地區在設施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未能嚴格執行設施運行安全規程;有的地區設施建設資料檔案不健全,缺乏驗收表、實地驗收照片等相關資料。

“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組織指導,完善政策實施制度,嚴格規范項目管理,并且要在技術支撐上下大力氣,為政策的推進營造良好環境。”宗錦耀強調,問題不容忽視,農業部一定會針對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出臺更多措施,保證政策真正惠民,促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