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稻田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在杭州召開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曾詩淇 字號:【

本刊訊 (記者 曾詩淇) 10月18日,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上海海洋大學共同發起的中國稻田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在杭州召開。來自全國22個省(區、市)的稻田綜合種養相關企業、合作社負責人,示范省、市、縣漁業和推廣單位負責人,以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學、浙江大學、四川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稻研究所等科研教育單位的有關專家,近200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宣讀了聯盟成立的批復,宣布了第一屆聯盟理事單位和聯盟理事會、專家委員會、秘書處負責人名單,舉行了聯盟揭牌儀式。

據介紹,中國稻田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支持成立,以推進全國稻田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為目標,由熱心投身于稻田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的相關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推廣單位、合作經濟組織及社會團體自愿組成,是以協議為保障,形成的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理事長單位為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秘書長單位為上海海洋大學。現有理事單位56家、成員單位102家。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處長江開勇代表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對聯盟成立表示祝賀,并傳達了張顯良局長對加強稻田綜合種養的有關要求和期望。張顯良局長充分肯定了近年來我國稻田綜合種養取得的顯著成效及各聯盟成員單位在推動稻田綜合種養中做出的突出貢獻,并指出“十三五”時期是稻田綜合種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當前發展稻田綜合種養正當其時、大有可為。同時強調,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必須做好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統籌兼顧;必須與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精準扶貧等國家戰略,與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部署相一致,重點要把握好以糧為主、生態優先、產業化發展的正確導向。張顯良局長指出:聯盟要充分發揮產、學、研、推、用五位一體的平臺優勢和國家推廣體系的組織優勢,加快推進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的集成創新和示范推廣,積極宣傳正確的發展理念,積極推動相關規劃、標準的制定和宣貫,協助做好相關產業扶持政策的研究和落實,不斷健全稻田綜合種養產業化配套服務體系,為新時期我國稻田綜合種養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將大力支持聯盟的建設和發展。

新當選的聯盟理事長、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肖放代表聯盟向關心支持聯盟籌備、成立的領導和專家表示了衷心感謝。肖放表示,聯盟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積極發揮優勢,引領并有效推動稻田綜合種養的技術創新。要針對稻田綜合種養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問題,組織開展聯合科研攻關,加快主導模式和產業化配套關鍵技術的集成和示范,積極構建跨學科、跨領域的專家團隊和聯合協作機制,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應用。二是要準確把握政策導向,引導產業規范和健康發展,引導和有效發揮出稻田綜合種養在穩糧、促漁、提質、增效、生態、環保等多方面的作用,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統籌兼顧,在發展規劃和相關標準研究制定上,在產業化配套服務體系建設上做好工作。三是要加強聯盟自身建設,認真做好成員單位服務。要按照聯盟章程,進一步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不斷完善議事機制和工作機制。積極爭取扶持項目,切實維護成員單位合法權益,努力把聯盟打造成技術創新、業務交流、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平臺,為推動稻田綜合種養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做出積極貢獻。

據悉,近年來在農業部大力推動下,在各地政府、主管部門、科技人員及廣大農民的積極探索實踐下,稻田綜合種養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一大批以水稻為中心,以特種水產品為主導,以產業化經營、規模化開發、標準化生產為特征的稻田綜合種養典型模式不斷涌現,逐步形成了“以漁促稻、穩糧增效、質量安全、生態環保”的稻田綜合種養新模式,在全國范圍掀起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截至目前,已集成稻—蟹、稻—蝦、稻—鱉、稻—魚、稻—鰍等5大類19種典型模式,以及20多項配套關鍵技術。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寧夏等13個示范省(區、市),建立核心示范區100多萬畝,帶動發展2000多萬畝。示范區水稻產量穩定在500公斤以上,農藥和化肥使用量平均減少50%以上,稻田綜合效益增加50%以上。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