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昌德和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德和公司”),是內蒙古農牧業產業龍頭企業,也是土左旗蔬菜種植科普示范基地及內蒙古農業大學農學院教學科研實習基地,是率先倡導食品安全和生態發展的明星企業。
昌德和公司成立于2008年,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擁有兩個園區。位于畢克齊鎮的蔬菜生產基地占地1700畝,位于兵州亥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占地500畝,總投資已達7000多萬元。
公司自成立以來,公司董事長申慧一直致力于建設“利用可再生能源建設生態有機蔬菜、瓜果種植、畜牧養殖科技示范園區”(高新技術科教示范中心)、“科研項目實驗園區”及“農耕文化展示園區”,最終實現以沼氣為紐帶,建立陽光—日光型厚墻體越冬暖棚—植物秸稈、禽獸糞便之間的可再生能源與經濟作物生產的良性循環。公司探索出了“建一個企業,興一項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生態安全發展模式,吸收了大量村民就業,使村民生活從溫飽走入小康,在當地百姓中樹立了良好的聲譽和口碑。
創建之初,申慧組建了呼和浩特市農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社員365人,目前合作社已被認定為自治區農牧業專業示范合作社,做到了訂單農業、股份分紅、利潤返還、風險共擔、利益共沾的緊密利益聯結,形成穩定的產銷合作關系,使產業化經營的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2011年成為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13年申請并通過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
在土左旗昌德和蔬菜種植基地,嫁接茄子從定植到收獲一個生產周期能達到12個月,一畝地能產4萬斤茄子,畝均純收入近3萬元。基地種植的小西紅柿每棚一茬產量達1萬斤,下茬種瓜,畝產也在1萬斤以上,一個溫室蔬菜大棚的純利潤達5萬元。增加了當地村民的收入,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昌德和小西紅柿已經成為知名品牌,在呼和浩特市區的50多個直銷點都成為搶手貨,搶手源于消費者對昌德和產品“好吃又安全”的口碑。
“有機、綠色、無公害說到底就是個食品安全問題,保持高標準要求,嚴格控制肥和藥的使用,保持生態種植、堅守安全底線來生產,逐步得到市場認可,以優良品質來樹立品牌形象。”昌德和董事長申慧吐露心聲。
昌德和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以發展安全蔬菜為主攻方向,堅守安全發展的紅線,努力探索適合自身發展規律的創新種養模式,已經形成了綠色生態、安全環保的循環產業鏈。
為了讓消費者更加放心和加強公司自檢自律,2014年昌德和主動率先納入內蒙古自治區農畜產品質量追溯體系。通過自檢室的建立規范了生產基地的安全操作規程。產品上市前的每批菜都經過自檢,并出具報告單。農藥的采購和使用有經手人簽字,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及時進行追溯查源。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示范點的建成為其他基地自檢室的建立起到了引導示范作用,同時也為自身責任擔當提了安全保障。
“二維碼一掃,柿子的種植、儲運全過程就都出來了,在哪塊地種的、用的什么肥、誰經手的,從種植到餐桌一目了然……全程監控!”市場銷售人員邊示范邊講解。
做了8年的農業項目,申慧一直保持著清醒的認識。他說農業項目投資大、周期長,不能單純靠農業賺錢,但是可以依托生態農業這個載體拓展周邊產業和延伸產業。“以生態園區為依托,發展旅游文化和教育培訓”是驅動昌德和發展的三架馬車。
“鄉下有我三分田,我到鄉下去休閑。”這是昌德和休閑農莊的一句廣告語。一座座掛著“開心農場”、“地主樂園”標牌的大棚,有一撥一撥的市民挈婦將雛出入其間,來來往往好不熱鬧。市民在自己定制的“三分田”里,親手采摘自己種下的放心菜蔬,再到廚房親自或者委托加工嘗鮮,這份收獲可不僅僅是快樂。若不盡興還可留宿農莊,盡享“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雅境。
在昌德和園區內,他們有計劃地實施生態農業和莊園經濟的步驟。已建成的有農家四合院、采摘園、觀光園、農業科普園區示范、新品種示范園區和其他娛樂設施。他們栽植了多種果樹,配合反季蔬菜以滿足各個季節來園區觀光旅游和采摘的人群需求;籌建室內魚塘來吸引更廣泛的人群進行深度體驗;設立農牧文化博覽館深化對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起了擁有400多個床位、可以同時容納700多人就餐的生態農莊,已經完全具備了培訓學習、會議接待的能力。“這環境,可比市里的五星級酒店強多了。”申慧自豪地說。
在潔凈的土地上,用潔凈的生產方式生產潔凈的食品,以提高人們的健康生活水平。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形成生態和經濟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生態農業的基本特征。“生態農業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農業。”申慧的眼光是長遠的:“生態農業必定是現代農業的主流和發展方向。”
正是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良的生態農業環境以及昌德和公司自產自銷品牌安全果蔬,昌德和農莊近年游客數量大幅增長,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為呼和浩特市發展敕勒川大旅游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
目前,公司正在籌建大型觀光智能溫室、大型人工魚池、水上樂園等項目。“以旅游業帶動周邊交通業、餐飲住宿業、零售業的發展,拉動周邊土特產的銷售。”申慧告訴記者,基地將形成一個面向市場全年供應無公害新鮮瓜果蔬菜生產園地;一個都市人欣賞田園風光,感受敕勒川文化,享受蒙古風情,鄉野樂趣、田園情趣,體驗農事風情,隨時品嘗野味的休閑農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