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互聯網+”現代農業在路上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近年來,各地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領域興起的“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創業實踐層出不窮,也充分彰顯信息化對現代農業的巨大引領和驅動作用:搭乘信息化快車,農業生產的智能化邁上新臺階,農業經營的網絡化又有新提升,農業管理的高效化取得新突破,農業信息服務的便捷化得到新加強。

  本刊精選了其中的一些效果顯著的探索,以期為各地在“互聯網+現代農業”實踐中提供借鑒和參考。

  高科技溫室培育“智慧花朵”

  大順國際花卉股份有限公司30萬平方米的溫室,集成了覆蓋高檔花卉生產全產業鏈的農業物聯網體系,現代信息化技術、設備應用到了種苗種植、成品花分級、物流運輸等花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溫室引進了兩條種苗自動種植流水線,由基質粉碎機、基質攪拌機、基質填充機、打孔機、移動種植平臺、自動計數和存儲平臺組成。種植時,流水線可按照設定好的顆粒大小、營養配比、基質填充量完成基質的自動配置、填充和打孔,工作人員只需坐在種植平臺兩側,將種苗放入花盆打孔處即完成了花卉種苗的種植,相比傳統人工種植方式生產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

  公司從荷蘭引進了priva溫室環控系統,并對引進的系統進行了改進創新,形成了適用于自身需求的溫室環境控制系統,包括信息采集端、傳輸網絡、控制中心和調控設備端。信息采集端的傳感器和攝像頭24小時不間斷地自動采集溫室內外包括溫度、濕度、光照、風向、風速、降雨等在內的數據和圖像信息??刂浦行慕邮盏叫畔⒑螅瑢祿?、圖像進行分析、處理,通過傳輸網絡向調控設備端發出相應的調控命令。終端調控設備接收到調控命令后,開啟相應的調控設備,實現了溫室內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條件的自動調控。

  在水肥灌溉環節,公司自主開發了潮汐式灌溉技術,獲得多項與之相關的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并在一期30萬平方米溫室中建成了覆蓋25萬平方米花卉種植區域的潮汐式灌溉系統。228個基質濕度傳感器均勻分布在溫室各個區域的花盆基質中,實時采集基質水分信息并將其發送到智能監控系統的數據統計分析設備上,經數據統計分析設備、技術人員和遠程專家系統綜合分析后,確定灌溉時間、灌溉成分及灌溉量,通過傳輸網絡將命令傳送到灌溉系統中,實施灌溉。

  在產品分級、物流運輸環節,公司從荷蘭HAWE公司引進了一條自動分級系統、一套自動物流運輸系統和10條自動包裝流水線,花卉達到可銷售狀態后,工作人員只需在計算機的分級系統中輸入分級標準,自動分級系統就實現成品花的自動分級。完成分級后的成品花被移動到物流運輸系統的存儲塊上后,自動物流運輸系統就會將該存儲塊移動到相應的位置。

  公司通過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了節水節能、增產提效。相比傳統種植方式年節電75.1萬度,折合60.7萬元;年節約水量20萬立方米,折合157萬元;勞動力成本下降了77%;產品優質率達到了98%,銷售收入較過去增加40%以上。

  電商平臺助力農戶“種對賣好”

  景徽聯合社采用“互聯網+聯合社+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有效組織農產品銷售,將農業電商化,把農產品產、加、銷以及農技推廣、為農服務整合為一體。依托景徽聯合社的150多家農民合作社在安徽全省10萬多畝的農業生產基地資源,自營標準化加工分揀中心及專業高效的冷鏈配送能力,實現由菜園子直接到餐桌,減少農產品交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確保讓廣大消費者吃到放心菜。

  合作社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把若干個社區連鎖體驗店連接形成數字化社區連鎖運營網絡服務平臺,搭建B2C模式的社區便民服務網絡平臺,與景徽菜籃子生鮮電商平臺互動,通過線上電商商城和線下電管家兩個平臺的O2O(線上線下聯動銷售、引流、體驗)運作形成閉環的生態系統。平臺通過線上帶動線下銷售,線下推廣線上品牌,打造線下基地、社區電管家和線上生鮮電子商務相結合的生鮮基地觀光自采、配送、銷售、連鎖、社區服務一體化的產業鏈,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社區生活互聯網服務平臺,構建出一個智慧社區居民生活生態圈。并搭載電子商務社區物流配送、宅送等多項社區服務,推動有實力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直供、質量追溯、建設社區終端網點、縮短流通環節,來解決老百姓關注的安全、平價、便利、綜合服務等問題,農民關心的“菜賤傷農、農民賣難”的三農問題。通過線下菜店到網上開店的平臺模式,一方面解決生鮮類貨源問題。另一方面,將減少因配送及人為因素產生的耗損問題。在生鮮品類的流程設計中,平臺提供離消費者最近的自提點(菜店)。消費者在完成網上購買行為后,只需在營業時間內到店自取(或店面送貨)。生鮮品類的整個流程不存在長距離配送。

  景徽物聯網還建立了溯源平臺,通過運用核心的物聯網、自動傳感器、網絡視頻傳輸等技術建立二維碼溯源系統,對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相關數據自動采集。廣大消費者只需通過電腦、手機、移動網絡等設備登陸景徽菜籃子或景徽物聯網溯源平臺,點擊模塊或掃描產品標簽信息就可以查看所購買生鮮農產品的生產企業介紹、產品介紹、農事詳情、采收、加工、物流等溯源信息。企業會員一方面可以通過景徽物聯網溯源平臺進行精細化生產管控,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景徽菜籃子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及品牌效益。

  此外,系統將通過消費者日常購買產品的頻次、種類、訪問頁面、頁面停留時間、到店自取人物性征統計、購買問題反饋等,形成用戶數據分析基礎信息,從而為消費者推薦適宜商品。基于消費者信息數據,為會員提供免費體檢。根據消費者的體驗信息,制定合理的營養膳食,形成專屬化、個性化的定制業務。

  信息平臺讓畜牧管理高效規范

  昌吉州處于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是自治區重要的農牧業大州。近年來,為了提升畜牧業經濟運行效率、畜牧業勞動生產率和畜牧企業競爭力,昌吉在畜牧生產、管理、經營各領域不斷推廣和應用互聯網、物聯網、通信等信息技術,建立了畜牧業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推動畜牧信息化建設提速升級。

  畜牧業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的一套為畜牧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綜合管理信息應用平臺。自2009年啟動建設以來,昌吉州畜牧獸醫局著重從人才隊伍建設入手,注重引進和培養信息化人才,招聘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負責信息平臺建設及維護工作,同時采取集訓、調訓、輪訓和手把手、面對面的培訓方式,將部署在鄉鎮的信息平臺專兼職工作人員進行了理論和技能培訓,培養出了一批理論水平高、專業技術強的信息化人才,為全州整體推進畜牧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人才保障。

  同時,畜牧業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管理和服務,采用自動識別與物聯網技術,大型關系型數據庫技術和J2EE技術等方法,為農業部大力主抓的全國聯網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監管,以及商務部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主抓的全國“放心肉”、“放心奶”工程,提供統一的畜牧業安全溯源監管信息的平臺,實現畜牧業的動態實時監管、數據統計分析、科學決策、預警及風險控制、法律宣傳、技術推廣、專家咨詢等科學的數字化管理與服務。

  該平臺由總系統應用平臺、數據中心、指揮中心、五個業務管理子系統組成,是一套針對新疆畜牧業的現代化、網絡化、綜合化信息管理系統??傁到y應用平臺是匯集畜牧業各個子系統的綜合應用平臺,實現包括集中顯示、統一登錄、數據交換、參數設置以及其他子系統應用接入等功能。數據中心為畜牧業的各個環節提供數據共享,可與農業部追溯體系中央數據庫、其他第三方數據中心進行數據通訊。指揮中心采用電子大屏幕、電子地圖等技術,為危機處理、集中指揮調度提供一個網絡可視化、信息集中的處理中心。五個業務子系統包括指揮系統、畜牧子系統、獸醫子系統、奶業系統和草原生態管理子系統。截至目前,各子系統運行正常,己在昌吉州七縣市全面運行。

  畜牧業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的建立,發揮了信息化的即時優勢,有效提升畜牧業生產水平。發揮了信息化的整合優勢,使畜牧、獸醫、草原、奶業監管子系統能夠快速完成基礎數據采集。發揮了信息化的互動優勢,極大地提高了檢疫工作效率。同時,建立起滿足畜牧業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管理體制,實現了業務管理信息化、信息服務規范化。

  12316實現為農信息服務“聚變”

  北京市農業局信息中心隸屬于北京市農業局,主要承擔本市農業系統服務熱線(12316)的相關工作,向社會公眾提供農業方面的政策法規和綜合信息等咨詢服務,接受農業方面的投訴舉報;承擔本市農業宣傳方面的事務性工作。

  通過北京12316農業服務熱線多年的積累和運行,全市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郊區特色產業、農業專家隊伍、農民遠程教育培訓以及農業語音信息服務、郊區信息推廣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具有雄厚的資源優勢和工作體系優勢。通過北京12316農業服務熱線使市和區縣兩級的各自優勢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形成資源與措施的合力,以一條熱線聯接十個區縣服務京郊百萬農民,達到為農信息服務“聚變”的效果,以信息化促進北京農業信息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動全市都市型現代農業健康、快速發展。

  建立了全市統一的農業綜合服務平臺。應用現代化服務熱線建設模式,通過各級農口部門的共同合作,聯合共建了全市統一的農業綜合服務呼叫中心。呼叫中心開通的12316電話短號碼,填補了北京市農業系統公益服務短電話號碼的空白,有效解決現有農業系統公益服務號碼分散和形式不統一的問題,為有效開展農資投訴舉報或農業信息咨詢服務創造了有利條件。

  構建了一體化的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通過整合服務資源、服務系統、服務隊伍、服務手段和服務渠道,建立了信息咨詢服務、農業執法服務、技術研發服務、決策支持服務、行政許可服務、質量追溯服務和區縣特色服務為一體的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滿足了生產技術、市場流通、政策指導、農民生活等農業產業的各個方面需要,全面推進了科技與市場信息在郊區的推廣和應用。

  創建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信息服務新模式。借助農業部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北京市益農信息社建設緊密結合北京“大城市、小郊區”、郊區信息化基礎較好、城鄉一體化發展較快等特點,重點在整合資源、服務農產品產銷對接、連接城鄉方面下功夫,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專業型益農信息社運用云農場體系打造數字化農場保“質”,借助全程冷鏈配送體系保“鮮”,聯合生鮮電商提供會員直供保“價”,最終實現北京農產品的“優質優價”;標準型益農信息社的建設,充分利用北京市農業局行政資源、12316專家團隊和在京農業科研院所等資源,根據農民需求整合相關資源,幫助村里發展特色產業,提供便民服務。形成了農村與城市實現雙向需求與資源對接(簡稱“V2C”模式)。標準型益農信息社采取“特色農村資源+智慧營銷+社區驛站=品質生活”的模式建設和運營,努力實現城鄉信息服務同質化。

  (本刊記者劉月姣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