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北京昌平真順紅蘋果專業合作社 “瑞民”蘋果又大又紅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孫魯威 崔 麗 李 銳 姚 媛 字號:【

編者按:2015年,農業部開展了百家合作社百個農產品品牌推選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股農民合作社品牌創建、品牌比拼的熱潮。通過層層推選、公平評選和結果公示,最終確定了百家合作社的100個農產品品牌。2015年11月7日,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農交會期間舉行了全國百家合作社百個優質農產品品牌發布會,公布了從全國140多萬家合作社中推選出的百個品牌,農民合作社農產品品牌從此有了官方頒發的“金字招牌”。

從本期開始,本刊將在關注欄目特別推出“百家合作社百個品牌系列報道”,展示農民合作社農產品“金字招牌”的風采。

北京昌平真順紅蘋果專業合作社是個老先進。理事長張增瑞也是個老先進。他獨創的蘋果大樹改造技術實現了蘋果穩產,并且“蘋果紅了”。又大又紅是真順的特點,年年暢銷。可是2015年蘋果價格大跌,紅了的蘋果賣不動了。春節剛上班,我們來到軍都山滑雪場腳下崔村鎮的真順合作社,看到10斤12個果的“瑞民”品牌包裝箱已經摞得很高。社長張增瑞說,3月一定要把余下的20萬斤都賣掉。

靠技術改造,果園承包到戶

真順村是個經濟大村,可是千畝蘋果林30多年卻一直不賺錢。上個世紀末,鎮政府要求把半山坡的林地都承包到戶。當時誰也不要,分不下去。包村的鎮干部張增瑞2001年跟著昌平區政府組織的赴日參觀學習團到日本青森縣學了10多天,明白了種好蘋果樹是有套路的。我們追求枝杈多,造成通風透光不良,蘋果也不套袋,地上也不鋪膜,根本結不出好果子。還有土壤問題,人家的有機質含量是3%,我們只有0.3%。

張增瑞從樹形改造下手。在區政府的支持下,當年就把200多畝蘋果園改造完成,不僅一棵樹沒死,利用全光照修剪和鋪反光膜技術,蘋果頭一回個個全紅!蘋果紅了,市場供不應求,果樹承包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2002年,果樹都承包到戶后,張增瑞又開始實施標準化管理。他組織編寫了一套由9個小冊子和1個正本組成的標準化教材,系統解釋了標準化種植和管理。從開春的梳果、定果到隨后的鋪膜、施肥以及秋后的套袋、曬果以及采摘等等,全部實施的標準化程序和管理。標準化種植以后,承包果樹的農戶開始年年賺錢。2003年,全國果樹標準化會議的領導專家以及來自全國蘋果產區的代表,前來參觀學習,張瑞增受邀到處講課。

“從最開始套袋只有30%,到現在的100%,我只要通過發了多少袋就知道今年有多少果了。”張增瑞說。通過改造樹形等一系列的措施,真順村的蘋果效益逐年遞增,從第一年的100萬元上升到4年后的700萬元。2007年9月,北京昌平真順紅蘋果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102戶農戶入社。如今,入社成員已經達到361戶,除了真順村,還覆蓋周邊的八家、真順、麻峪、香堂等自然村,種植面積達3350畝。

靠產業升級,蘋果年年暢銷

“一戶人家只要有十畝果園,一年就能凈賺十五六萬。俺們賺了十多年好錢呀。”在合作社的組織下,蘋果種植管理技術不斷升級。為了掌握有機蘋果生產管理知識,合作社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沈紅清教授進行指導培訓,實施以蟲治蟲。按照有機產品認證要求,合作社從土壤抓起。土壤消毒,保證有害殘留物不超標;施用有機肥,全面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現在,合作社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至少都在2%以上。根據土壤有機質含量,確定實果數量。每畝果園蘋果產量控制在5000斤左右,保證每個蘋果都能有高品質。真順果園先后通過了有機產品認證、出口水果基地加工廠檢驗檢疫備案。

消費者喜歡大蘋果、紅蘋果,通過管理是可以做到的。合作社不僅統一為果農購銷生產資料,組織果農進行統一的生產管理,每年還邀請國內外蘋果專家到村里進行技術講座。現場交流操作技術,尤其是向管理要效益,逐步成為合作社的工作抓手。比如,蘋果產量需要穩定,就必須消除“大小年”現象。經過多年實踐摸索,合作社已經能夠控制整體產量,使每年產出的果品產量穩定,優果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60%以上。如今,承包果樹的農戶已成為崔村鎮的富裕戶。合作社的蘋果在全國評比中多次獲得“優質富士蘋果金獎”,4次摘得“優質富士蘋果果王獎”,成為北京出口蘋果第一單,銷往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蘋果甜不甜,我們一眼就能瞅出來。”拿起一個蘋果,張增瑞介紹說,“咱的蘋果每年都要10月20日霜降以后才摘,那時晝夜溫差大,糖度轉化容易。皮薄無渣,吃起來清、脆、甜。”好吃是硬道理,真順的紅蘋果就成了搶手貨。

靠不斷創新,打開穩定銷路

產量穩定了,質量也穩定了,還差什么?銷路穩定。長期以來,真順的紅蘋果靠的是團購的大量訂貨。如今,老渠道斷了,加上整個市場低迷和果品產量增加,2015年,合作社首次遇到了銷路問題。前幾年,8元一斤還供不應求,沒到元旦蘋果就賣沒了;而現在,團購幾乎沒有了,只能銷往超市和個人。進超市只能賣到2塊多錢一斤,而蘋果的成本不低于3元錢。

老先進遇到新問題。張增瑞說,“現在的問題是創新,我們合作社要創新銷售模式,開辟新的銷售渠道。但是,我們也希望,政府也要轉變扶持模式。我們合作社的成長發展,全靠政府引導扶持。政府給了我們30多萬元,我們自己配套,建了一個40萬噸庫容的冷庫。現在的問題是,冷庫不敢開,一開那電費承受不了。加上電費,蘋果就更不好賣了。所以,我們現在希望的是,政府在蘋果銷售旺季,就是11月到來年3月,給我們開一個銷售窗口。現在農村的集市都沒有了。把蘋果擺出來,總得有個窗口。能不能在北京市區里面給我們一個門臉?讓我們在3月份前,把所有的蘋果銷掉?”

“合作社的鮮活農產品,政府能否給租一個門臉。無論在三環四環,只要我們的東西有地兒賣。”對于張增瑞的呼吁,我們覺得也不難實現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