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無論是中糧我買網這樣的電商,還是垂直類生鮮電商巨頭本來生活、天天果園,或是初創生鮮電商每日優鮮、區域性生鮮電商蘇州“食行生鮮”、寧波“我是農民”,均對外宣布獲得了新一輪資本青睞。
據媒體報道,在資本助力下,多家大型垂直生鮮電商開始北上南下,跑馬圈地,燒錢大戰還在延續,這里既有平臺巨頭與垂直電商進行資本融合,形成優勢互補;更有行業類資本,如九陽股份對垂直生鮮電商本來控股的股權投資,使得生鮮電商融資方式更加多元,股權注資模式開始增多,市場兼并重組趨勢也更加明顯。
不過,在眾電商燒錢大戰的競爭模式下,許多具有鮮明特色的小型生鮮電商面臨融資困境,與投資方在經營理念上難達一致。專家擔憂,這容易導致生鮮電商形成產品優質不優價、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而從未來走向來看,投資界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生鮮電商格局遠未成型,巨頭尚未顯現,特色“小玩家”依然具有突圍可能,資本熱情還將延續。
融資特點1
生鮮投資回暖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245億元,2015年突破400億元,預計2018年將突破千億元。生鮮電商市場潛力巨大。
2015年的最后一天,小家電龍頭企業九陽股份對外宣布,擬出資3000萬美元對本來控股增資,持本來控股3.82%的C輪優先股股份。C輪融資后,本來控股估值達7.85億美元。本來控股旗下的正是垂直生鮮電商本來生活。
談及理由,九陽股份稱,看好本來控股發展前景和投資回報,并通過本次投資布局互聯網和O2O領域。本來生活作為生鮮垂直電商,與九陽的廚房電器產品形成戰略結合,打造現代廚房的烹飪方式。
而處于初創期的每日優鮮2015年共獲得兩輪融資,先是在去年5月對外宣布獲得騰訊領投、光信資本跟投的千萬美元A輪融資,緊接著在去年11月又獲得騰訊領投、浙商創投等聯合跟投的2億元B輪融資。
分析近兩年的生鮮電商投資特點,順為資本合伙人程天表示,由于存在阿里、京東兩大巨頭,電商領域是否還有好項目能夠突圍,投資界曾有過爭論,但這種情況在2011年以后得到修正,并在2014年和2015年恢復了投資熱情,“生鮮類、服務類電商有了很大發展,且生鮮領域還未被巨頭壟斷,成為最熱的投資領域之一。”
實際反映在生鮮電商領域,自2005年易果生鮮上線開始,多家電商陸續上線,但由于用戶習慣尚未養成,供給大于需求,生鮮電商至2012年開始停止擴張,其中優菜網被售賣,天鮮配關閉,小農女被迫轉型。此后,隨著資本回暖,本來生活、天天果園等生鮮電商開始擴充布局,且不斷有每日優鮮、愛鮮蜂、壹家壹站、伯果兒等各種模式的生鮮新秀涌現,許多公司已拿到融資。
融資特點2
平臺加大對垂直電商資本滲透
平臺巨頭對于垂直類生鮮電商的資本滲透,是近兩年生鮮電商融資的另一大特點,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2015年5月,天天果園宣布完成總金額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由京東領投,海納亞洲創投基金、鍇明投資等機構跟投。值得關注的是,京東和天天果園在生鮮領域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由京東為天天果園提供物流體系、拓展全國市場支持。
天天果園創始人兼CEO王偉曾透露,未來京東官網或APP的大部分水果將由天天果園提供。京東商城首席執行官沈皓瑜也稱,合作將為京東海量用戶提供更加豐富、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在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看來,生鮮電商已進入到兼并重組階段。與之前風投、私募等融資方式不同,如今行業資本股權投資開始增多。
阿里集團早在2013年對易果生鮮進行了250萬元的股權注資,目前易果生鮮不僅為天貓超市提供全部的生鮮類產品,且負責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務。獲得平臺巨頭支持的易果生鮮加速擴張,近兩年在全國建立了七大倉庫,未來將跟隨天貓超市的發展節奏在各地布倉,目標集中在一線城市。此外易果生鮮還在2015年對果酷網進行了注資,果酷網將共享易果生鮮的供應鏈資源,易果生鮮則將借助果酷網在北京的渠道服務優勢擴展華北市場。
萬擎咨詢CEO、電商觀察者魯振旺認為,垂直類生鮮電商可以從電商平臺獲得流量和資金支持,平臺可利用垂直類生鮮電商解決供應鏈問題、提高客戶黏性,“這種融合目前來看是一個趨勢”。
盈利現狀
投入期僅1%盈利 回報尚屬遙遠
目前,包括天天果園、本來生活、中糧我買網、愛鮮蜂等在內的大型生鮮電商均已完成C輪融資。在順為資本合伙人程天看來,生鮮電商能否順利完成D輪融資,取決于未來資本市場走向,目前來看比較樂觀。
不過,程天認為目前生鮮電商依然處于投入期,競爭激烈,單個公司獲得規模化盈利不太現實,離盈利依然遙遠。“目前這波投資背后都是中長期投資人,視角會更遠,未來會有一大批人開拓市場,提升滲透率,將盤子做大。”
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5年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近4000家,但僅有1%盈利,另外7%巨虧,88%略虧,4%持平。大多數農產品價值較低,運輸成本較高,超過商品成本的100%甚至更多,拖累了企業發展。
本來控股已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建立倉儲基地,冷鏈物流覆蓋不少于22個大中城市,還開始布局針對水果店、餐飲企業及社區消費群體的P2B、O2O業務。本來生活網合伙人賈明曾對外稱,給線下水果店供貨量2016年要達到10-20億元,B2C商城加本來便利O2O業務總量級2016年預計也要達到20億元,整個環節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所以并未考慮前期利潤問題。
躋身生鮮電商市場滲透率前三名的天天果園也仍處于燒錢階段。2015年8月,天天果園宣布啟動O2O和生鮮擴品戰略,要用6年時間建立從采購、倉儲、銷售再到配送的完整供應鏈體系。其創始人兼CEO王偉也表示,未來兩到三年內,天天果園仍然把增速作為首要目標,暫不考慮盈利。
困惑
資本更關注流量數據 中小電商進退兩難
在生鮮電商這場資本盛宴里,并不是每一個玩家都能如愿獲得融資。多位中小規模生鮮電商負責人表示,他們的融資困惑并非找不到投資人,而是無法在經營理念上與投資人達成一致。
主營進口海鮮品類的壹家壹站創始人、董事長金鋒介紹,公司希望能找到對健康食品領域特別感興趣的產業資本,也曾與很多投資人談過,但都沒有達成合作。
談及原因,金鋒說,幾乎全部投資人都要求盡快提高流量數據,用低價傾銷的方式吸引客戶,但他并不希望這樣做。他認為,現在很多電商拿錢去補貼客戶,這種方法并不長久。“補貼越多,客戶越多,這樣就會逼著我們不停地去找錢,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到找錢上去。”
對初創期的壹家壹站來說,資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鋒介紹,目前壹家壹站的主要成本集中在國外的捕撈、加工、包裝、海運環節,以及入境后的第三方物流成本,這些成本加在一起,約占銷售額的60%-80%。壹家壹站還計劃在2016年新增10余條海外生產線,希望用5年時間將會員規模從目前5000人擴大到100萬,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遭遇類似尷尬的,還有伯果兒創始人劉雨。他說,伯果兒的一大特色是做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農產品,他先后接觸了幾家投資商,有的甚至追了一年,也因投資方要求伯果兒快速引流量而沒有達成合作。
劉雨說,“投資人的要求與我們的經營理念相悖。從我們上線第一步開始,每一個會員都是回頭客,且每一單都是盈利的,沒有燒錢做推廣和引流。一味追求低價只會帶來品質的下降。”
在洪濤看來,壹家壹站和伯果兒的融資困惑,正是當前生鮮電商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
擔憂
燒錢戰劣幣驅逐良幣 優質不優價
洪濤擔憂的是,燒錢引流的競爭會使得財力較小的特色生鮮電商生存空間被擠占,最終造成產品優質不優價,劣幣驅逐良幣。
每年愈演愈烈的車厘子大戰就折射出這一問題。2015年,多家知名生鮮電商參與的進口車厘子大戰達到新的高峰。魯振旺對媒體稱,以某電商平臺售價118元/4斤的車厘子為例,每單至少虧30元,一般的小規模商家是燒不起的。
《2014-2015年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農產品電商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但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趨同投資、重復建設非常普遍,同質化嚴重,導致競爭無序,虧損經營。而當前農產品電商市場是“寡頭市場”,除阿里系和京東系外,優質優價農產品電商優勢難以發揮,特別是“小眾特色”電商難以得到正常發育。
金鋒也直言對當前資本走向“看不懂”:“沒什么未來的平臺能拿到錢,而那些小的專注做產品的反而拿不到錢。”他在國外考察肉類食品時發現,不但產品可以定制,連價格都是可以定制的。一些生鮮平臺會以低于廠家生產成本的價格定制牛肉,再運回國內賣,低價對消費者具有很大吸引力,而賣同類優質產品的電商無法與其競爭。
根據企鵝智酷發布的《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研究報告》,天貓、京東兩大平臺在生鮮電商用戶中的滲透率達到58.2%,遠遠領先于垂直類生鮮電商。在消費者網購生鮮產品的驅動因素中,“價格更實惠”成為最主要原因,選擇人群占到45.2%,遠高于“品質更好”選擇率的21.3%和“實物更新鮮”的16.1%。
金鋒認為,一旦燒錢結束,最看重價格因素的消費者很有可能轉戰到其他促銷力度更大的平臺,并不是真正的有效客戶。而對于消費者權益來說,更大的問題是無法花錢得到期待中的優質產品。
未來
資本繼續看好生鮮 小電商仍有空間
面對巨頭頻頻出手、大舉燒錢的生鮮電商競爭,有分析稱,生鮮電商已是“大玩家”的游戲,阿里系、京東系已在生鮮市場占據重要位置,而過不了“生鮮”門檻又抱不上大腿的創業者們將被洗牌,留給區域性生鮮電商的競爭窗口期將越來越短。
而艾媒咨詢集團認為,生鮮電商領域仍未形成行業霸主,各方仍在積極探索。其中,地方生鮮平臺活躍,其運輸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培養本地客戶消費習慣并建立信任關系。
魯振旺表示,生鮮電商目前是本來生活、天天果園和喵生鮮“三國演義”的價格戰,誰是霸主還不好說,生鮮電商格局還沒有成型,盈利模式也都還不清晰。因此“對于小生鮮電商來說依然存在空間,但要有新的模式,再像天天、本來那樣建大綜合平臺、建供應鏈,是很困難的”。
洪濤則認為,目前生鮮電商競爭格局呈現“兩超、多強、小眾”,“兩超”就是阿里系、京東系,“多強”集中在大的垂直類生鮮電商,“小眾”則勝在特色,其中“小眾”電商應該得到扶持。“虧損的商業模式是沒有前途的。反對過去那種燒錢模式,現在要去除泡沫,回歸理性,與其他商人一樣需要盈利。”
“風險投資對于這塊市場還是樂觀的。”作為投資人,順為資本合伙人程天說,生鮮電商模式百花齊放,這是市場快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現象,“各種流派都可以嘗試,只要精細化運作,兢兢業業,達到一定規模,在中國市場都有勝出的可能性。目前還沒有一家公司跑出了足夠的影響力,即使巨頭也心存恐懼,擔心被新的模式所顛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