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老區臨縣紅棗絕地求生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編者按:近日,一篇由南開大學“農夢成真”組織發布的《緊急救助大山老農》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熱傳:革命老區山西呂梁市臨縣遭遇大面積紅棗滯銷,百萬斤紅棗無人收購。這篇文章瞬間引發社會關注,也牽動著本刊編輯記者們的心。所幸的是,許多愛心市民紛紛下單購買紅棗,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臨縣紅棗的燃眉之急也得到了緩解。但要真正改變臨縣紅棗的命運,還有更多的工作去做。

臨縣是山西省最大的農業縣,號稱“天下紅棗第一縣”,沿黃棗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多依靠紅棗。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全縣23個鄉鎮的紅棗種植面積82萬畝,正常年景產量達3.6億斤,以縣級為單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之首。2012年,為了做好紅棗產業,臨縣還專門設立了紅棗產業管理局。同年,臨縣被國家林業總局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

“中國紅棗之鄉”賣棗難

據該縣縣志記載,早在西周時期,臨縣黃河沿岸就有大片棗園。唐宋后,因為棗樹耐旱,被人們移植到湫水河東岸而使該縣大部分地方都有了成片的棗林。

臨縣紅棗經歷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因天災幾乎絕收后,2015年總產量達到4億斤。好不容易盼來一個豐收年,卻遭遇了賣棗難。

臨縣紅棗學名木棗,又名呂梁木棗,因主要分布在呂梁和陜西榆林的黃河沿岸,人們又稱之為灘棗。臨縣木棗中最著名的是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的“開陽大棗”。“開陽大棗”因產自臨縣曲峪鎮開陽村而得名,以個大核小、香甜可口、掰開能拉絲聞名,相傳曾為清宮廷貢品。如今,就是如此好的棗也受臨縣紅棗整體滯銷的大形勢影響,開陽村全村70多萬公斤的產量,七八毛一斤的價格,才賣出去一半。

據臨縣石白頭鄉襯羅局村九峪組68歲的棗農白守平介紹,20年前,他開始和村里人種棗樹,現在有30多畝棗樹,共500多棵。一家人靠種棗樹生活。他說:“紅棗大豐收,價格卻賤,三毛錢都沒人收,我摘了5000多斤,還有十多畝沒收,就在地里爛著,都讓羊吃了。前兩天有人只收兩毛錢,也是準備拿去喂羊的。”

九峪組位于距離臨縣縣城30多公里的深山中,山路崎嶇難走。九峪組原名為九峪村,是一個自然村,有30多戶人家,所有人靠種植紅棗為生。因近年紅棗賣不了高價錢,年輕人都出外打工,留在村里的只有老人。

白守平說:“棗樹春天需要水,秋天水要少,但是我們在山里,不可能運水,只能靠老天吃飯。春天雨少,秋天雨多,棗就不如新疆的棗長得大,所以賣不過人家。”

種棗是一個辛苦活。“農歷三月要上化肥、剪枝,四五月要鋤草,六七月份還要再剪枝。八月中秋節后要收獲,每天早晨五點起床打棗。”白守平說,勞碌了一年,卻得了這個結果。

白守平的兒子白侯東舍不得父親發愁,原本想把紅棗運到太原或者省外賣,但發現運費太貴,不賺還會賠。目前,農村電商發展得紅紅火火,白侯東原先希望有知識的年輕人能回來成立合作社,利用網絡把家鄉紅棗賣出去,“但是我們村太偏僻,也沒學校,大家都不愿意回來。”

白守平說:“以前村里的年輕人很多,現在就剩下我們這些老人,等我們沒了,這個村也就沒了。”

網絡“救援”行動

有關消息引起了南開大學一支致力于服務農村的團隊,也是學生創業公司“農夢成真”的注意。他們曾幫助天津薊縣山區果農賣出幾十萬元的滯銷蘋果,此后接到不少外地農民的求助電話。2015年冬季,“農夢成真”公司總經理彭俊到當地實地考察。眼前的情景讓這個年輕人心痛得說不出話來,紅棗隨意扔在地上,甚至被拿來給牲口當飼料吃。而這些棗都是上年紀的老農千辛萬苦從山里背回來的。

彭俊說,通過團購和電商,減少中間環節,幫助農民開拓市場,這就是“農夢成真”的辦法。

1月11日深夜,“農夢成真”在該公司微信公號上發布了緊急幫助臨縣棗農的信息。彭俊寫下了自己的見聞,并在電商平臺以每斤紅棗5.99元——低于市場價的產地直供價推出預訂服務。他們還公示了定價中從包裝到運輸、人員管理等環節的所有成本。“我們不想再讓農民含著淚水將棗喂羊,我們不想再讓滿樹的紅棗掉在地里爛掉。我們想讓這些身處在大山深處的老人在人生剩下的歲月中感受到來自外界的溫暖,我們想用我們的青春守護這樣的村莊不要讓它消亡。也許這不現實,也許這只是我們可笑的夢想……”這則帶溫度的營銷信息立刻在社交平臺被瘋狂轉發。

不到兩天時間,網絡營銷行動在市場上得到熱烈回應,銷售數字不斷刷新。“銷售情況完全超出我們的預期。”“農夢成真”公司副總經理、南開大學學生袁偉對媒體說,來自全國乃至全球的訂單像雪花一樣涌來。截至1月13日15時,銷售額已沖破1000萬,并仍在刷新。最遠的訂單來自美國的紐約和新澤西等地。目前公司全部員工,加上南開大學的學生志愿者一共十幾個人都在加班加點處理訂單。

中共中央組織部微信公號“共產黨員”、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微信公號“國資小新”以及“仰觀俯察”、“學思淺語”、“長安劍”、“廉潔杭州”等政務微信公號關注此事并聯動轉發。

銷路打開了,但他們面臨發貨能力不足等問題有待解決。“訂單量太大,當地運輸物流的承載能力吃不消,得去跟當地很多部門協調溝通。”袁偉說。

1月13日,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徐崗與共青團山西省委書記趙雁峰取得聯系,約定發揮津晉兩地團組織的聯結優勢和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支持“農夢成真”的行動。兩地團組織已就此建立起協作機制,將對遇到的實際問題給予幫助,支持農村發展和青年創業。

此外,已有很多人主動打電話表示愿意當志愿者。一位來自北京的女士自掏腰包買票趕往臨縣,“聽說你們人手不夠,我來跟著你們進山去搬”。

不過,很多當地的紅棗專家認為,義賣對于臨縣紅棗產業只能是權宜之計。如果臨縣紅棗自身不尋求突破,最終只能被市場淘汰。

臨縣紅棗的出路

臨縣紅棗產業局副局長王軍軍接受媒體采訪時,總結了臨縣紅棗的兩條出路,一是主打綠色的有機紅棗品牌,二是發展紅棗產業深加工。

臨縣克虎鎮薛家垛村有一家專門加工本地棗的紅棗加工廠,老板叫薛海亮。“全臨縣,‘老家棗’數我賣得多了”,據粗略統計,臨縣70多家紅棗加工廠,加工本地棗的工廠只有2家。薛海亮告訴記者,他現在已經快把全村的紅棗都賣了。

薛海亮加工本地棗的底氣,一個是因為他在東北有固定市場,更重要的是因為臨縣的有機紅棗示范基地。

2013年,臨縣縣委、縣政府針對臨縣紅棗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紅棗品質不佳等問題,在臨縣克虎鎮后山村開始實施1500畝有機紅棗示范基地。有機紅棗是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和添加劑的純天然綠色紅棗。臨縣的有機紅棗加工后,在東北的超市里可以賣到8-12元一斤。薛海亮說:“現在城里人都講究健康,我們這有機紅棗就是最健康的。”

臨縣紅棗網上,有一篇關于臨縣紅棗和新疆棗及其他紅棗的實驗報告,實驗是在太原漢波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實驗室和山西大學化學實驗室進行的。實驗的結果是,臨縣紅棗在酸度和抗氧化物含量方面優于其他紅棗,更適合作為紅棗深加工原料。

而現實的情況是,臨縣全縣靠深加工消化的紅棗不到總產量的10%。山西萬里紅棗業有限公司是臨縣比較成熟的一家紅棗深加工企業。公司的展廳里,展示有各種各樣的紅棗飲料、紅棗保健品、紅棗酒。記者品嘗了一口展示的紅棗黃酒,淺淺一口,醇香的酒味之后是甜甜棗香味。可惜這些只是樣品,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所有的產品目前都沒有走向市場,所以無法大規模進行生產。公司目前也在加工紅棗,但只進行一些簡單的紅棗初加工,而且很大一部分還都是新疆棗。

王軍軍說:“如果縣里的四個紅棗加工項目能夠完工,消化全縣2億公斤的紅棗根本不是問題。”近年來,臨縣一直扶持壯大紅棗加工企業,探索紅棗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2015年7月,山西中鷹大紅棗產業有限公司、山西棗福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紅日子棗業有限公司、呂梁豐潤棗業有限公司的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這四項目總投資達11.5億元,年加工轉化能力達1.4億公斤。據悉,這四個項目的建成后將有效解決紅棗收益靠天吃飯、加工轉化不足、豐產不增收等問題。(本刊綜合媒體報道整理)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