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畜產品的生產大國。光雞的品種就有幾十種,清遠雞、文昌雞、泰和雞……這些優質的地方雞品種均以其獨特的生產性能“稱霸一方”。而作為西藏的禽類品種——藏雞,也憑借高原氣候、營養獨特、無污染、純天然等特點獨樹一幟。
拉薩農牧民很早就有養藏雞的習慣,但由于飼養方式粗放,經濟效益極差,始終沒有形成產業。近年來,該市對藏雞養殖進行大力扶持,希望改變傳統養殖方式,形成“產供銷”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為農牧民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市政府立足藏雞資源優勢,進行了充分調研,最終“握手”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組建了西藏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藏雞保護與開發利用,鼓勵、支持和引領更多的農牧民參與到藏雞產業中來。
藏雞養殖引來行業“大佬”
據了解,拉薩的藏雞養殖戶起初只是在自家進行少量養殖,產品大部分也是被自己消耗掉。由于禽類養殖本身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周期短、利潤高等特點,是養殖戶增收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當養殖戶發現藏雞養殖能夠帶來更多的收益時,規模化養殖在拉薩逐漸推開。西藏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梅坤介紹,由于藏雞生長在高原土凈、水凈、空氣凈的環境中,不僅是一種安全的綠色食品,而且藏雞肉質好,營養價值高,藏雞蛋中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明顯高于低海拔雞蛋。其價值是普通雞產品的3-10倍。盡管價格不菲,但在很多沿海城市、一線大城市市場,藏雞產品很受歡迎。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必然會有競爭。“有些人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效益,開始引進外來雞品種與純種藏雞雜交,或者進行近親繁殖,純種藏雞的生理性能和繁殖性能遭到了破壞,出現了雜化、血統混亂等現象,降低了其純正性。”張梅坤說,“西藏德青源公司組建的初衷之一正是為了延續藏雞的純正血脈,為藏雞的保種貢獻一分力量。”
談及在拉薩組建新公司,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浦文濤坦言:“正如張經理所說,首要原因就是作為國家蛋雞行業的領頭羊,我們有義務保護藏雞這一珍貴的資源品種;其次,公司也希望能夠打造出一個高端品牌產品,為拉薩的經濟發展、農牧民的致富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政府、企業合力謀發展
那么,德青源與拉薩的合作將怎樣開展?張梅坤表示,新組建的西藏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資2.26億元,建設一個藏雞保種與繁育示范基地、一個沼氣發電廠、一所藏雞研究院、一個蛋品加工廠、一個屠宰場及食品加工廠和一個管理中心。同時計劃帶動拉薩乃至全區的藏雞合作社、小區、中小規模養殖場共同發展西藏的藏雞產業。該項目預計第5年可向社會年提供商品代純種藏雞300萬羽。其中,藏雞保育種、擴繁的項目已經在尼木縣開工建設。其他廠的建設均在設計中,明年可望全部動工。
“尼木的農牧民非常期盼德青源的項目落戶。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投資尼木致力藏雞的原種保護和產業化開發,不僅可以為農牧民提供純正的藏雞苗、飼料、養殖與防疫技術,而且還可以提供雞蛋和活雞收購等一條龍服務,強力帶動農牧民實現本地就業和增收致富。”尼木縣委副書記彭松濤透露,“目前,投資2820萬元的藏雞原種保種廠已經開工建設,投資4690萬元的藏雞父母代雞舍和投資4690萬元的藏雞商品代雞舍今年將開工建設。”
彭松濤表示,尼木縣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為主要發展模式,已經先后建立了14個規范化養殖點;目前全縣存欄藏雞6萬多羽,產蛋360萬枚,實現產值1812萬元。他說:“借助此次合作,尼木縣計劃到‘十三五’末,實現藏雞存欄100萬羽、出欄300萬只、年產蛋4000萬枚。合作項目將為培育尼木藏雞全產業鏈養殖模式提供動力,為尼木甚至是拉薩的藏雞養殖戶提供全面的技術和銷售服務,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項目建設期待更多扶持
作為合作項目的負責人之一,張梅坤坦言,尼木縣和德青源公司都充分認識到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由于地處高原、交通不便,各方面較內地不夠發達,加上民族習慣,在建設和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希望政府和社會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比如,為盡快實現藏雞的原種選育和擴繁,希望能參照原種補貼政策,對國家定點的藏雞原種保護中心給予每羽原種雞每年300元的補貼。為了提升養殖戶的養殖熱情,建議對獲得自治區批準的標準化養殖場(3000羽/場以上,每只雞投資約為150元)的個人與企業給予固定資產投資補貼。同時,由于西藏人才缺乏,期待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同行、有志之士來西藏工作,共同為藏雞產業和西藏經濟的發展做貢獻。”
現在,項目的二期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希望這項互惠互利的工程早日讓藏雞“展翅”,飛出拉薩,飛遍全國,走向世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