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皮石斛又名黑節草,是蘭科石斛屬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具有“千金草”、“還魂仙草”之稱,名列“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在國際藥用植物界被稱為“藥界大熊貓”,由于野生鐵皮石斛常生長于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或深山老林的老干虬枝上,生長環境獨特且產量低,加上巨大的市場需求導致的過度開采使其瀕臨絕種,因此被列為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的懸崖峭壁上,常年云霧繚繞,鐘靈毓秀,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因而孕育了一種十分珍稀的藥用石斛——鐵皮石斛,是大自然賜予連城的無價之寶,不僅花姿優美,更是成為福建連城人致富路上的“黃金草”。
在連城,有這樣一個傳說。清朝嘉慶年間,連城冠豸山下,謝凝道、謝邦基父子皆飽讀詩書,同為進士,頗具才名。兒子謝邦基,與民族英雄林則徐同科上榜,兩人志趣相投,成為莫逆之交。甲申年(1824年)謝邦基父親謝凝道60大壽,林則徐專程趕來為謝凝道賀壽。謝家用冠豸山石斛瘦肉湯等名菜招待林則徐,林則徐喝后感到疲勞盡解,心曠神怡,頓時來了雅興,于是命人準備筆墨紙硯,一揮而就,寫下了“江左風流”四個大字。謝氏父子把它制成牌匾,至今還掛在東山草堂的正廳內。
連城縣是重點林區縣,依托山區資源優勢,突出產業特色,堅持山區綜合開發,大力發展能夠帶動千家萬戶脫貧致富的冠豸山鐵皮石斛產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揭樂鄉、姑田鎮上余村、文亨鎮爐坪村等部分村民和福建連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率先在村寨周圍四旁樹上或天然林中進行仿野生種植,經過逐步探索,仿野生栽培獲得了成功,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2016年,福建連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在總結仿野生栽培成功的基礎上,創造了用廢棄木材制作成木槽或木床加原木、加基質的種植方法,大多種植在房前屋后或房頂庭院,隨后又拓展到山地、田間。目前,以槽栽和床栽為主的集約化栽培模式已在全縣得到普遍推廣和運用。截至2015年底,全縣冠豸山鐵皮石斛總面積3118畝,其中設施大棚生產235畝,仿野生和野植2883多畝。完成投資1.67億元,年產量4.41噸,年產值0.81億元,從業人員1233人。
村名陳國良介紹,連城冠豸山鐵皮石斛是多糖型藥用、食用、觀賞兼具的珍稀草本植物,其莖稈粗壯,莖皮薄葉片厚,粘汁多,脆而易折斷,口感香甜細膩。經上海中醫藥大學藥物研究所權威檢測,冠豸山鐵皮石斛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植物多糖含量達54.3%,高出國家標準近30個百分點。
目前,連城冠豸山鐵皮石斛發展進入了由農戶自發探索種植轉變為群眾自愿、政府引導、協會服務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連城冠豸山鐵皮石斛產業邁入了健康快速、安全發展的快車道。力爭到2018年冠豸山鐵皮石斛鮮條年產量達3000噸以上,實現種植銷售產值30億元,深加工附加值20億元以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