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連城白鴨是我國鴨類中的獨粹,數百年來一直被視為禽肉中的珍饈,是國家八種鴨類資源保護品種之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全國唯一的藥用鴨,被譽為“天鵝的妹妹、白鷺的小姨”。
這只畜禽界的弄潮兒——連城白鴨,還有很多歷史淵源。清朝道光年間《連城縣志》風俗編稱:鴨有黑白之分,黑嘴白鴨為美,可治燥熱殊癥,家宴豐者,以黑嘴白鴨為貴。清代上海錦章書局石版印刷的《十藥神書》記載:黑嘴白鴨一只、大京棗二升、參芩平胃散一升、陳煮酒一瓶、右將鴨縛定腳,量患人飲酒多少隨量,以酒燙溫……隨意用參湯化下后服補髓丹則補髓生精和血順氣。數百年來,連城白鴨以其藥用性一直被視為鴨中珍品。
近年來,連城白鴨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連城縣已建立了1個原種場、2個良種擴繁場,保種選育成效顯著,品種雜化率為0.1%,500日齡產蛋量可達275枚;養殖規模日益壯大,已基本形成了以北團、文亨、林坊和隔川等10個養殖基地約170多萬羽的生產鄉鎮,并逐步向揭樂、曲溪、四堡和朋口等鄉鎮延伸的趨勢,基本建立了“原種場—擴繁—生產基地—養殖戶”的白鴨繁育體系。
據福建省龍巖市農業局產業科科長黃玉蓮介紹,連城縣目前已建成的白鴨標準化養殖基地有14家,注冊成立的白鴨養殖專業合作社及公司有38家,直接從事白鴨產業的相關人員上萬人,已輻射形成了“十鎮百村千戶萬人”的養殖模式,2015年全縣共出欄白鴨達200多萬羽;目前出欄的白鴨分別在本縣銷售了47%、周邊和本省銷售了45%、外省銷售約8%,產值超過了2.4億元。
連城白鴨的價值家喻戶曉,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在連城偏遠農村的農業比較效益優勢突顯,農戶的養殖積極性高漲,已成為連城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