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戰立新和他的神頂峰“雪蜜”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魏龍飛 字號:【

2009年9月,在法國召開的第41屆國際養蜂大會上,來自黑龍江省的虎林市森蜜蜂業合作社的神頂峰“雪蜜”贏得了銀獎,這是中國蜂蜜產品在本屆大會上唯一獲得的獎項,也是中國蜂蜜產品16年來(1995年第33屆國際養蜂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蜂蜜曾獲金獎)在國際養蜂大會上唯一獲得的獎項。

2015年9月18日,在韓國舉行的第44屆國際養蜂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家蜂產品企業參展,經過激烈角逐,最終神頂峰“雪蜜”(500克包裝)摘得世界蜂蜜評選賽金獎。中國蜂蜜時隔22年后再次獲得此榮譽,在業界引起了轟動,獲得了國際蜂蜜界的認可和贊揚。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該蜂蜜一而再地在蜂蜜行業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大會上為國人爭光?

2015年12月17日,記者在北京見到了森蜜合作社社長戰立新。他向記者講述了他和神頂峰“雪蜜”背后的故事。

從伐木工人向養蜂人的轉變

神頂峰,位于中俄邊境,是烏蘇里江畔的完達山脈主峰,雖然海拔只有831米,但卻是我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之一,被譽為“東方第一峰”。

“以前,在國家急需木材的年代里,我們這里的林農和林業工人以伐木為生,單一的木材生產經營方式,使林業工人有飯吃,有活干。”戰立新說,“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靠伐木為生再也行不通了。”

對比區位優勢,向蜂蜜進軍

窮則思變。做什么?這時,在林區長大的戰立新,把目光瞄準了神頂峰日出、云海、松濤“三絕”之外的另“一絕”——神頂峰“雪蜜”。

神頂峰位于虎林市東北的完達山脈群山之中,完達山脈是重點國有林區,也是著名的椴樹“雪蜜”產區和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

神頂峰蜂蜜主要是野生森林的椴樹蜜,世界上有50多種,國內有10多種。神頂峰和完達山區域的椴樹屬于東北野生的優勢樹種之一。椴樹蜜呈淺琥珀色或乳白色黏稠液體,低溫條件下呈乳白色凝脂狀或白色結晶,油脂光澤,具有濃郁的椴樹蜜特有香味,味道甘甜,是難得的森林蜜種,其甘甜度、濃度相當獨特。這里有國家萬群標準化養蜂示范區和神頂峰國家黑蜂成熟蜜養殖基地。綠色天然的優良品質享譽中外,被譽為“椴樹蜜之鄉”。

分布在該區域的黑蜂,是通過自然選擇與人工培育的國內為數不多的地方優良蜂種。其各項生理指標均明顯優于世界四大著名蜂種,是其他蜂種不可比擬的,也是我國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蜜蜂基因庫。特別是在中俄邊境的東北黑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著相對封閉的生態環境,優勢明顯。

經測算,該蜂蜜較其他蜂蜜所含葡萄糖更多,由于葡萄糖屬于能量糖,極易結晶,結晶后潔白如雪,因此該產品屬于蜜源珍貴、營養價值豐富的蜜中精品。

品牌為先,引領發展,怎奈屢屢碰壁

2005年,他又創立了神頂蜂公司和“雪蜜”品牌。

戰立新坦言,“雪蜜”一詞背后蘊意深遠,將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融入到蜂蜜品牌之中。

神頂峰地處東北邊陲北緯46度,原始森林全年6個月被冰雪覆蓋,并且黑蜂生長繁衍的區域人煙稀少,原始自然生態環境保存良好。春天冰雪開始融化,融化后的水被稱為“五花山水”,給森林的土壤帶來了豐富的養分和水分,滋潤著森林里的椴樹。

到6月份,椴樹花盛開,經過黑蜂采蜜后,在蜂箱里又釀造4-7天,達到42波美度,在蜂場自然成熟,經過獨特的簇結晶工藝,溫度在13℃-14℃時,蜂蜜開始結晶,并以潔白的“雪蜜”呈現。自然界冰雪是從固體到液態的天然循環,再到山水滋潤——樹木的吸收——樹蜜的釋放——黑蜂的采集,形成液態蜜,最后固體結晶,轉化成“雪蜜”,從自然界的冰雪到神頂峰“雪蜜”,形成新的特有的自然循環。黑龍江以冰雪著稱,給了“雪蜜”獨特的身份和地位,從內在價值上詮釋黑蜂“雪蜜”的差異性,最終形成了“中國雪鄉,黑蜂‘雪蜜’”的神頂峰品牌文化內涵,代表著黑龍江潔白純凈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產品魅力,從名字上實現了神頂峰黑蜂“雪蜜”的與眾不同。

但當戰立新背著20公斤蜂蜜南下推銷,從烏蘇里江邊開始,一路南下,哈爾濱、北京、天津、上海、湖南、湖北、廣州,行程一萬多公里,卻一滴蜂蜜也沒賣出去。讓他更為不解的是,不僅消費者不認可,就連自己的親朋好友,也都拒絕接受這些蜂蜜。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多次推銷被拒絕的殘酷現實一次次打擊著戰立新。

神頂峰“雪蜜”為天然椴樹蜜,也是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的特色產品。“雪蜜”自然結晶,潔白如雪,是我國少有的、營養價值豐富的高品質蜜中精品。

“開始我以為,這些天然優勢可以迅速打開市場,博得消費者的關注與青睞,誰想這優勢竟然成了橫亙在市場前最大的阻礙。”

記者了解到,蜂蜜結晶跟其所含葡萄糖含量有關,神頂峰區域所產的椴樹蜜,因葡萄糖含量較高,容易產生結晶。

“消費者普遍認為,結晶的蜂蜜是摻雜了白糖甚至是變質的蜂蜜。加之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較多,使消費者對整個蜂蜜市場失去了信心。所以這些‘雪蜜’沒有得到市場認可。”

重整旗鼓,“把蜂蜜賣到全世界”

找到問題后,通過自己多年的養蜂經歷,戰立新總結出三個原因:一、國內市場的蜂蜜質量參差不齊,少數不良蜂蜜經銷商為了降低成本,進行勾兌造假,擾亂了蜂蜜市場;二、黑蜂蜂蜜由于成本比較高,消費者難以接受這種高價的純天然黑蜂蜂蜜;三、出口方面,由于蜂蜜抗生素和造假問題,國外很難接受國內的蜂蜜。

戰立新暗自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把蜂蜜賣到全世界。

針對這三方面原因,戰立新認識到,要從發展模式、工藝水平、監管體系等多方面發力來破解難題。

創新模式謀發展

早在2002年,戰立新發起組織了東北地區最大的養蜂協會,建立了技術標準和蜂場管理規范,形成280戶會員,2萬群黑蜂養殖,年產椴樹蜜1600噸的規模。之后,戰立新逐漸把協會發展成聯合體、合作社,并不斷完善合作社標準,逐步成為全國示范社。通過組織化、標準化、產業化的方式,把農民組織起來,進行抱團發展。“組織農民養蜂協會,形成養蜂聯合體,這是神頂峰品牌發展的關鍵。”

合作社又采取“公司+協會+基地+蜂場”的聯合體經營模式,走“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蜂場”的產業化發展道路,使其規模和效益不斷擴大。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先后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

提高蜂蜜工藝水平

戰立新對蜂蜜質量嚴格把控,在蜂蜜工藝上進行創新,并請德國養蜂專家對神頂峰蜂蜜結晶進行產品研發,使得產品口感更加細膩,儲藏更加穩定。蜂蜜在結晶后,細膩甘甜,像雪花糕的油脂一樣,讓人看了特別有食欲。放在玻璃瓶里,看上去像漢白玉一樣,非常有質感,從外觀上實現了神頂峰“雪蜜”與眾不同。

與此同時,戰立新與黑龍江森林工程與環境研究所聯合開發了黑龍江黑蜂產業質量信息管理溯源系統,對蜜蜂養殖和蜂蜜生產過程進行數字化和精細化管理。為此,他引入了智能卡和二維條碼等新型管理方式,將繁雜的人工作業模式進行改良,真正實現蜜蜂養殖和蜂蜜生產的現代化管理。

“這個工程耗時耗力,到現在已經投入100多萬了,雖然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但我們還是要堅持把他攻克下來。有了它,我們今后的蜂蜜將會實施精細化管理,全過程監控,這是我們獨有的優勢。”談起未來,戰立新信心滿滿。

漫漫品牌路,十載蜂人心

“現在國家鼓勵農產品創建品牌,強化品牌保護意識。說句實在話,我從10年前就開始做品牌,到現在還在做。農交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問我,能否把品牌做大做強,把品牌保護住。我向韓部長反映了我面對的問題和挑戰——缺乏品牌保護。”

戰立新認為,品牌保護是當前國內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

他激動地說,“現在國家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覺得這不是問題,中國人的創新能力極強,為什么不愿創新,為什么要整假的?因為真的沒人保護。美國、德國等外國人為什么能在創新領域做到前面,為什么都在創新?因為創新能帶來價值,因為整個社會都在保護創新,保護知識產權。所以我呼吁要在品牌保護上做文章、做工作。”

結合自身實例,戰立新說,“我6年前拿了銀獎,現在又獲金獎,可大家都在模仿‘雪蜜’。我把那么一個重要品牌拿下來,并獲得國際認可,但一落到地上,一幫人去搶。我用了10年,黑頭發變成白頭發,去研發和打造這個產品品牌,一個世界的金獎。但是,成果卻不屬于我,你說誰還會創業創新?”

他認為,政府應加強市場監管,出臺相關措施,保護知識產權,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市場創新,為市場營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

“創新、闖市場和做產品質量,靠的是企業家精神,靠的是全民、大眾的智慧。但是,對于品牌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及相關體質機制的建立,需要政府來牽頭。”

戰立新說,“我們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最正當的。每個公民都有權益。我的宅基地、家、財產,是神圣且不受到侵犯的。企業也是一樣,包括員工、養蜂人,他是一個整體、群體。不是我個人的,企業也是一個大寫的‘人’,他的權益也應該受到保護。”

采訪結束,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戰立新反復提及的“品牌保護”四個字,他道出許多類似他這樣中小企業的心聲。神頂峰“雪蜜”在國際蜂業大會上兩次奪獎,提升了我國蜂產品在國際上的地位,而他的品牌價值卻因模仿受損。

戰立新僅僅是一個縮影,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存在品牌被模仿、侵權的問題。破解難題,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一個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

品牌保護,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