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民眼里,楊建強是位好后生。這位1990年出生的小伙子用6年時間令鄉親們敬重有加,從組建合作社開始到創辦企業,一心一意發展高效農業,帶領村民一步步走上致富道路。
在河北省隆堯縣蓮子鎮鎮任村,1990年出生的年輕村支書楊建強,初生牛犢不怕虎,成為當地有名的富裕戶以后,義不容辭擔起帶領全村鄉親致富重任。
楊建強的探索之路,始于成立農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土地托管服務。2010年,年僅21歲的楊建強就當上了村委會民兵連長。他一邊忙于村委會事務,一邊做起農資生意,創立邢臺市民增種植專業合作社。雖然不算大,但也干得風風火火。但一年下來,楊建強看到,雖然自己發家了,可對于全村鄉親,意義僅僅在于購買農資方便了。于是,他又有了新的構想。
2011年,楊建強多方借款購進大型拖拉機、小麥收割機、玉米收割機、小麥播種機、玉米播種機、大型噴藥機、深松機等大型農業機械設備15臺,提供從種到收的全鏈條農事服務。接著,合作社又進一步開始為群眾托管土地。楊建強說:“分散種植效益低,土地集中起來形成規模,就能改變傳統種植模式,發展高效農業。”如今,合作社擁有社員400多戶,托管的土地已超過1200畝。村民張三物,老兩口70多歲。合作社的農業一體化綜合服務推出后,張三物老兩口再也不用為土地賣命了,噴藥、耕種、施肥全部由合作社的服務“一條龍”包管,經營成本節約近百元。張三物逢人就夸農業一體化綜合服務好。村民杜計鎖把15畝地全部托管給合作社,租金1500多元。自己還在合作社常年打工,每年工資1萬余元。
楊建強利用托管來的土地集中連片優勢,進行新品種引種試驗,先后試驗種植優質小麥和糯玉米。優質小麥面質筋道,價格比普通小麥高出10%,每畝地可增收100元左右;糯玉米每畝能賣3000多元,比普通玉米增收1倍有余。接著,他又摸索在大棚內進行西瓜、豆莢、青椒套種的技術,每畝地可收入2萬元至3萬元。
示范成果喜人、收入可觀,村里的群眾開了眼界,大伙兒紛紛找楊建強取經,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村民從事高效農業種植,也都逐漸發家致富。
農產品生產出來,還得能高價賣出去。2011年,楊建強成立邢臺強偉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注冊“隆家糧”商標,將村民們生產的農產品包裝上市。村民們生產的石磨面粉、五谷雜糧、笨雞蛋等一上市,就深受消費者歡迎。村民的收入一下子又翻了番。
楊建強為老百姓干的實事、好事,大伙兒看在眼里。2013年,在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楊建強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當了村支書,楊建強越發覺得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決不能讓一個村民落下。如今,他又試驗起泥腌笨雞蛋,希望盡快推出新的產品幫助村民把農產品賣出高價。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