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密切利益聯結 實行股份托管——滕州供銷走出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新路子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 歡 字號:【

如何實現村兩委(村支部、村委會)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農民合作社的經營優勢、供銷社的服務優勢三者有機結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促進供銷社基層組織向村居、經營服務向田間地頭“兩個”延伸。山東省滕州市供銷社結合大田作物托管、社村共建工作,先行先試,在滕州市西崗鎮東王莊創新開展“股份式”土地托管,推行“保底+二次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和“農業職業管理人”聘任制度,有效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獲得了農民群眾的歡迎和鎮黨委、鎮政府的充分認可。截至目前,托管土地達1050畝,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0余萬元,為農民增收236萬元。

找準切入點

滕州市西崗鎮2006年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土地流轉試點,建立了全國首家土地流轉交易市場。目前全鎮68.3%的耕地面積進行了流轉,面積達4.1萬畝,22個村實現了整建制流轉。東王莊從2009年開始試點先期流轉土地200畝,以每畝900元的價格承包給滕州市界河鎮農民經營,結果未到一年出現了“跑路”現象,農民的土地承包金只能由村兩委先行墊付,而且農民不愿意收回土地,流轉土地只好由村集體接管,經過兩年的試驗種植,村集體幾乎沒有盈利。

分析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利益不連心造成的:一是投入大,種植管護都需要找人;二是效率低,由于按天付工錢,農戶在打工過程中態度懶散;三是效果差,農民在打工時不當成自己的事干,除草不徹底,打藥不認真,影響收成。同時,由于村兩委綜合實力差,出現了“三難”:一是價格難優,種子、農資等投入品大都是從私人手里拿貨,經過廠家、代理商、零售商等層層扒皮,層層加價,到收后價格偏高;二是質量難保,從私人處購買的種子、農藥、化肥等商品,進貨渠道不明確,進貨手續不完善,商品質量不能保證;三是技術難推廣,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新技術難引進難推廣。

2010年,滕州市供銷社開始摸索大田作物生產托管服務,打算從農資經營環節先行滲透。供銷社在農資經營上有著獨特優勢,上下游資源多,農資網點多,商品質優價廉,而且對種植大戶還開展農資直供,價格優勢很明顯。當了解到東王莊的實際情況后,供銷社及時與村兩委進行了對接,經過兩次接觸,雙方一拍即合,以供銷社下屬企業豐谷農資公司領辦的舜耕糧食農民合作社為依托,承包村里的200畝流轉土地做先期試驗,到了2013年,借推動村社共建之機,托管工作得到全面推廣。

密切利益鏈

解決土地流轉的關鍵因素:一是利益問題,各方的利益如何分配,如何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如何把各方優勢發揮出來,解決好“三難”問題,實現土地規模效益。村兩委通過上門走訪,與種植大戶座談交流,多次召開村兩委、農戶、合作社三方代表大會開展討論研究,經過多次反復論證,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決定實行“保底+二次分紅”分配機制和聘任農民職業管理人參與管理,合作社、村兩委、農戶、農民職業管理人分別按照40%、20%、20%、20%的比例承擔盈虧,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健全了運營監管機制,由3名供銷社代表和2名村兩委成員代表組成了理事會,1名供銷社財務人員和1名村會計組成了監事會,聘請了4名農民職業管理人劃片對土地進行管理。

這種操作模式更易于老百姓接受:一是村兩委成員都是本村人,知根知底更能贏得信任;供銷社是國企長期跟農民打交道,在東王莊又開設了豐谷農資經營連鎖網點,土地由雙方相互托底值得信任,收益能得到保障。二是滕州地理條件優越,常年風調雨順,極少出現自然災害,村里水利、電力設施配套成熟,糧食產量能達到保證。三是有底線可防守,村集體和供銷社有承擔風險的能力,不會像私人一樣出現點問題就“跑路”。

發揮優勢

農民合作社:一是可以發揮規模化優勢,小麥玉米糧食作物畝均綜合效益提高420元左右,其中:減少生產投入120元,增加收入300元左右。小麥、玉米種子統一采購后每畝能降低20元;統一施肥,每畝地需要260元,降低40元;統防統治打藥每畝降低20元;統一耕種每畝降低20元;農機收獲每畝降低20元。二是發揮專業化優勢。開展精準施肥用藥工程,可以提高產品質量;聘請農業專業人才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可以推廣免耕播種、種肥同播等新型農業技術;引進推廣新型良種,銷售時每斤能高出市場價1角;同時還可以提供糧食烘干倉儲晾曬等服務。三是增加了土地有效耕作面積。土地整合后,通過消除溝渠、梗攏等方式,1050畝增加了61畝耕作面積,達到1111畝,且每畝小麥能多種3隴,玉米能多種1隴,增加了產量。農戶種植時,小麥、玉米畝均單產分別為1000斤、1300斤,實行托管規模種植后,小麥畝均單產為1100-1200斤,玉米畝均單產為1500-1600斤。

村集體:一是水利、電力設施作用發揮較大,規模種植后統一澆水作業灌溉,避免了一家一戶單次頻繁操作啟動的麻煩,減少了設備磨損,降低了維護費,延長了設備設施使用壽命,還可以參與入股進行分紅。二是組織化程度提高,土地整合后,更加便于機械化作業和病蟲害統治統防等統一操作管理,有利于“三夏”“三秋”安全生產和防汛防火等工作開展。三是可以先干活后付錢,在農忙時,可以組織農民先為合作社打工,待農忙結束后統一支付工錢,避免了原來干一天結一天的麻煩。

農民職業管理人:由于4人劃片經營管理,有了比較,工作責任心、敬業心更強,發揮了其自身種植技術的一技之長,解決了自有大型農機設備長期找活干的難題。

收效明顯

一是農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既解決了糧食生產問題,又可以在家門口就業,也可以選擇外出打工賺錢,多種方式增加了家庭收入,幸福感更強。以前農民自種的160畝糧田,辛辛苦苦一年到頭,收入不足900元,還白搭上功夫錢。參與土地托管后,除每畝得到900-1000元的保底分紅外,最近連續三年,每畝得到60元的額外分紅,平時還能出外打工賺錢。2015年10月,村里217戶農民把土地全部進行了托管。土地全部托管后,新增外出打工人員206人,增加收入200余萬元。

二是村集體收入增加,增強了村組織“造血”功能,班子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得以增強,威信逐步提高,在決策中有了更多話語權,鞏固增強了黨在農村基層組織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得到了鎮黨委、鎮政府的信任。土地整合后,增加的61畝土地耕作面積,保底收益全部列入村集體收入,一年可獲得6.1萬元,通過二次分紅,又可獲得6萬元,每年能增加收入12萬余元,村兩委班子成員的組織能力和村集體的經濟實力得到了鎮政府的信任,獲得鎮政府扶持400萬元用于東王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達到了新型農村社區的標準,東王莊即將更名為東王莊社區。

三是農業職業管理人收入增加。從事為農服務的信心更加堅定,責任心更強,接觸到更多的先進生產管理經驗,增強了服務“三農”的本領。僅參與二次分紅一項就可獲得6萬元的收入,每人平均1.5萬元。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避免了長期外出打工顧不上家引起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問題。

四是合作社收入增加,對社員的吸引力更強,形象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舜耕糧蔬合作社通過在東王莊開展土地托管每年可獲得13萬元的收入,被山東省供銷社評為農民合作社示范社,承擔了系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安置20戶貧困戶就業,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

各方評價

農戶、村兩委、農業職業管理人、合作社負責人、黨委政府等都對這種股份式土地托管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

農戶評價說:作為一名老百姓,常年跟地打交道,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有感情了,剛開始流轉確實很割舍不下,不過年齡大了種地也力不從心了,只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地托管出去,這么一看,這條路還走對了,現在不光不用操心地,有保本的收入,而且還能打個小零工,減輕些孩子的負擔。

村兩委負責人單新民說:這兩年,村里用增加的收入,修建了村史館、鋪了水泥路、搞了綠化、安裝了路燈,解決了農民關心的難題,村民對我們的信任度高了很多,慈善一日捐、收黨費、衛生費等,集中一兩天就能解決,以前挨家挨戶去收,還不一定拖多久才能收齊,現在干群關系比以前好太多了。

農民職業管理人說:從小對土地就有感情,到城市里打工離家遠不適應,這次被合作社聘為田間管理人,管理著土地,有分紅可以拿,有工資可以掙,有喜歡的事業可以干,特別有成就感,真正感受到農民也成了一份體面的職業。

農民合作社負責人說:開展土地托管后,合作社有了收益,能給社員分紅,對社員的吸引力更強了,剛開始僅有50多戶社員,現在社員達到了150多戶。還更加有利于機械作業,減少了農戶重復購買機械的開支,極大地提高了效率,通過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和禁止使用高度農藥,保護了環境,對社會做出了貢獻。

鎮黨委、鎮政府說:通過東王莊開展土地股份式托管這一探索,解決了長期以來村集體經濟收入上不去,基層政權號召力不強的問題,還帶動農民增加了收入,受到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為政府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致富找到了一條新路子,下一步將逐步在全鎮22個整建制土地流轉村進行復制推廣。

幾點體會

一是合作社自身要硬,規范運作。開展土地托管的合作社自身必須要實體運作,有人干事、能干事、會干事,要做好前期調研,算清算透帳,選好合伙人,真合作、真聯合,在發展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是共建村兩委實力要強,實現強強聯合。在剛開始選擇共建合作村的時候,首要考慮到村兩委班子的組織能力,只有優秀的村兩委班子才能把單家單戶的農民組織起來,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形式把土地整合起來,開展股份式土地托管服務。待做出一定成效時,通過農民群眾間的口口相傳擴大影響,也可以考慮與一些村兩委班子相對薄弱、村集體經濟空殼的村開展聯合,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村集體增收。

三是利益是關鍵,聯利才能連心。在開展合作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不能一味地行政干預,要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只有真正讓各方獲利,才是長久合作的前提,才能讓農民真正把打工當成自己的事業干,干出成效。

四是管理要規范,以成效去復制推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由村民選舉值得信賴的人參與生產經營的監督和管理;合作社對入股的社員要單獨建立臺賬;在利益分配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做到公開公平,賬目清晰。用規范的管理,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這樣才便于復制推廣到更多的村居。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