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在各類報告利好及美豆產區高溫天氣炒作快速刺激下,美豆期貨價格大幅上揚,帶動了國內豆粕現貨價格出現明顯跳高走勢,其中江蘇地區市場價由月初的2380元/噸上升至目前的2570元/噸,福建地區價格由之前的2290元/噸上調至目前的2430元/噸,廣東東莞地區價格由月初的2250元/噸上升至目前的2400元/噸,廣西地區價格由之前的2210元/噸上升至目前的2390元/噸。7月12日晚美農的供需報告整體中性,市場利多已提前消化,而美國衣阿華州和伊利諾伊州出現有利降雨,中西部地區天氣可能變得溫和。同時,氣象預報顯示大豆產區將會出現更多降雨,加上之前技術超買嚴重,美豆、豆粕期現貨立即迎來技術回調,從中可以看出與天氣炒作關聯的脆弱和不確定性。
據了解,7月份我國菜籽進口船期相對緊湊,預計7月菜籽到港量在48萬噸左右,在菜籽原料供應十分充足的前提下,市場開機率將持續維持在中高位,同時東莞沈恒糧油也在7月初順利投產,這意味著我國的菜籽壓榨產能登上了新的臺階。據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5月我國進口菜粕到港數量為7.69萬噸,較上月小幅下降2.7%,但今年1-5月份我國累計進口菜粕35.6萬噸,較因進口政策受限的去年同期暴增2.3倍,2016/17年度全年我國累計進口菜粕75.37萬噸,較2015/16年度全年大幅增加324.6%,由此可見,我國的菜粕供應應該不成問題。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需求方面,據農業部全國共400家養豬企業進行抽樣調查情況如下:2017年5月份不論生豬存欄量還是能繁母豬存欄量都出現了縮減,6月份預計這種情況不會有明顯變化,而且6月下旬以來湖南大部、廣西北部、江西西部、貴州東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2倍,此次強降雨區域與之前有所重疊,南方大范圍的暴雨洪澇災害對生豬、水產養殖有很大影響。7-8月進入生豬消費淡季,季節性需求淡季也難以支撐豬價大幅上漲,整體需求無法在短時間內帶來有力、持續的支撐作用。
目前限制菜粕市場需求的關鍵因素仍是豆菜粕價差,從5月份開始豆菜粕價差較窄的問題就開始凸顯,在5月底6月初飼料廠家已將菜粕在水產中的添加比例調至最低水平,由之前的20%-25%下調至目前的9%-15%,下調空間十分明顯。終端用戶調低菜粕在水產中的添加比例后,手中的菜粕合同量變得十分充足,據了解到某大型水產飼料廠家原計劃8月份的菜粕用量現在可持續用到年底,并且部分飼料廠家菜粕合同量較多有出售的意向,因此對于目前的菜粕高價,下游用戶接受程度較為有限,導致市場交投十分清淡。
綜合而言,全球大豆供應充裕,目前國內菜粕市場基本面仍偏空,菜粕價格的上漲對外盤大豆天氣炒作依賴程度高,7月10日-7月16日后半周外盤大豆大幅回落,菜粕價格也跟盤出現震蕩調整,但“天氣炒作”遠未結束,隨時可能卷土重來,因最新氣象預報顯示美國中西部地區本周天氣將會依然高溫干燥,威脅到當地大豆作物生長,7月14日晚上美豆應聲反彈。在天氣炒作頻發及水產養殖需求旺季到來的背景下,筆者認為近階段國內菜粕價格難有大的回落,整體走勢仍將偏強震蕩。
(作者單位:農產品期貨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