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醫中藥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發展中藥產業成為不少地方新的經濟增長點,因野生南藥的品質及數量難以控制,過量的人工采摘野生資源將造成大量的野生物種滅絕。因此,由采摘野生藥材向人工種植轉變已成南藥發展趨勢。近年來,南藥牛大力因其獨有的營養價值和穩定的藥效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一度貨缺價揚,極大刺激了種植戶的種植熱情,特別是在廣大農村,興起了一股牛大力種植熱潮。牛大力在眾多南藥品種中一枝獨秀,其背后暗藏什么玄機?牛大力的市場前景如何?本期記者走訪了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的一家牛大力產業公司——廣東粵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起來揭開新時代下農村創業好項目的神秘面紗。
鄉賢反哺,
種植南藥
近日,記者一行驅車從廣州來到廣東陽江市陽東縣,在陽東縣農業局經管股黃家光股長的陪同下參觀了廣東粵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森生態農業”)的南藥牛大力種植基地。據了解,“粵森農科一號”在牛大力不同品源中長勢最好,質量和產量比較穩定,薯塊的膨大系數高。“2016年9月15日,粵森公司的優質牛大力種源被選中搭乘‘天宮二號’進行太空育種實驗。”黃家光股長告訴記者。
在公司的旗艦店里,記者了解到了粵森生態農業的牛大力全產業鏈:良種繁育、現代種植、產品研發、產品深加工、產品銷售和生態旅游。該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兼牛大力協會會長黃創尚介紹,公司成立至今,響應國家政策,以科技先導,興業為民,致力打造最具創新的牛大力產業合作平臺。通過一番交談,記者了解到黃創尚是土生土長的陽江市本地人,十多年前就在佛山經商,目前是佛山市陽江商會的投資策劃部總監,因為心系故土,在一次政府“鄉賢反哺”的號召會上,看到家鄉很多荒廢的土地,當時就有了為故鄉出份力造福鄉親的想法。2013年下半年,黃創尚正式回鄉創業,2015年成立了粵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那么在眾多創業項目中,黃創尚又為何選擇種植牛大力?據黃創尚介紹,當時有個朋友做藥材采購,通過朋友了解到了牛大力市場需求缺口很大,很有前景。黃創尚說,他的祖輩對牛大力都非常熟悉,經常買來煲湯喝,有種天然的親切感,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后,就決定種植牛大力。
延伸產業鏈,
多元化發展
牛大力是著名的南藥之一,是南方地區的地道藥材,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在民間,老百姓對牛大力也不陌生。牛大力既可入藥,也可食用、泡酒。牛大力又名豬腳笠、山蓮藕、金鐘根、倒吊金鐘、大力薯,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藥典記載,牛大力性味甘平,歸肺、腎經。有補虛潤肺、強筋活絡、壯腰強腎、抗疲勞、抗氧化、抗衰老、提高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功效。牛大力在兩廣、港澳臺和東南亞地區極受歡迎,素有“南方人參”之稱,屬珍稀瀕危藥材品種,也是國家衛計委頒布的87種藥食同源的著名中藥材之一。牛大力的鮮薯可以熬湯,根須、枝葉均是中藥原材料,葉芽和花可以制作茶飲,開花期長且可以養蜂采蜜。
黃創尚說,牛大力的種源是牛大力種植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選對優質牛大力種源,可少走彎路,效益倍增。種植牛大力4年可以收獲,種植時間越久,越值錢,每棵可收鮮薯6斤以上,每畝可種650-700株,畝產4000斤以上。1畝4年投入約0.9萬元,產出卻在6萬元以上。“伴隨著生態農業的興起,現在南藥牛大力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牛大力市場價格呈穩步上升趨勢,種植牛大力有著大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提到未來的發展,黃創尚滿懷信心。
黃創尚告訴記者,自進入牛大力產業領域開始,粵森生態農業就一直在開展牛大力優質種源的收集、保存與創新利用研究,以保證牛大力種質的純正研究。目前公司在種質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搭乘“天宮二號”優種遨游太空,成立了航天育種基地。在產業園的規劃上,采用現代標準化種植,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生產要素,實現生產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生物化和組織管理的現代化。
“陽江的生態條件優良,氣候土壤非常適合牛大力的種植,出品的牛大力藥效非常好。”黃創尚告訴記者,粵森生態農業在保障純天然牛大力為原料的基礎上,開始進軍深加工行業,研發了一系列的牛大力產品:牛大力酒、牛大力茶、牛大力糕點、牛大力酥、牛大力花蜜、飼料、牛大力飲料、牛大力含片、牛大力湯料、牛大力米粉等。例如牛大力土雞:自然放養160天,期間吃天然的牛大力特制食料長大,養殖的土雞肉質甜美,富含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氨基酸等微量元素。每只牛大力土雞,都有個“身份證”號碼,可以溯源產品。
輻射帶動,
與農戶共同致富
在粵森生態農業的帶動下,南藥種植產業正在陽江市快速發展,該公司采用的“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生產模式,既帶動了周邊農戶的增收,也盤活了該縣部分荒地、山地的利用。
據悉,粵森生太農業以陽江為核心總部,在全省各市開展多個生態種植園區。創建“公司+科研機構+家庭農場(或專業合作社)+交易平臺”的合作模式,把企業做大做強。從小在農村長大的黃創尚深知農民的不易,在交談中多次提及農民的艱辛,“回饋社會是每個企業的社會職責,我們和農戶簽訂合約,給農民提供技術支持,成立專業合作社,在國家政策的指導和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帶動周邊的經濟,發展農戶致富,共同探索出一條企業、消費者、社會多方共贏的發展道路。”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