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陽區是水仙茶的發源地。據建陽縣志記載:清道光年間甌寧縣禾義里大湖(今建陽小湖鎮大湖村)茶農蘇氏到鄰村祝墩村巖叉山砍柴,在山頂祝桃洞口發現一株茶樹,并折枝插植成活,后以壓條和茶枝育苗,并以制烏龍茶工藝采制,香奇特,品質優于其他品種。因“祝”字近似當地方言“水”,“祝桃仙”被演化成“水仙茶”,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建陽水仙茶品質優良,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藝,沖泡后富含天然蘭花香,味濃而醇,滋味獨特,為建陽傳統名茶珍品。
建陽水仙茶梗粗壯,節間長,葉張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散發。外形條索緊結卷曲,似“拐杖形”“扁擔形”,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澤烏綠帶黃,似香蕉色;內質湯色橙黃或金黃清澈,香氣清高細長,葉底肥厚、軟亮,紅邊顯現,葉張主脈寬、黃、扁。
建陽水仙茶樹發源于建陽區小湖鎮大湖村巖叉山祝桃仙洞。1985年經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茶樹良種,編號GS13009—1985,列“中國國家級茶樹良種”48個之首,同時又是全國41個半喬木大葉型茶樹良種的第一個。
建陽區地處閩北中心,武夷山南麓,具有茶葉種植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建陽產茶歷史有1200多年,鼎盛時期為南宋和清朝中期,在全國六大茶類中建陽茶占有紅、綠、白、烏龍四大茶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