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關系全國13 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大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由過去吃得飽轉變為吃得好、吃得安全,由追求數量逐步轉變為追求質量,追求綠色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要求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2014 年,我國啟動實施了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簡稱“雙安雙創”)工作。三年來,相關城市通過創建工作,積極探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探索落實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為守護百姓舌尖的安全筑起了一道道防線。
自2014 年啟動以來,“雙安雙創”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國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有了顯著提升。在2017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我國對首批創建成功的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進行命名授牌,并于6 月29 日-7 月3 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對創建成果進行為期5 天的集中展示。全面展示了近年來我國是如何從農產品到食品、從源頭到餐桌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放心奶,
讓嬰幼兒吃上安全“口糧”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和近幾年國人搶購進口奶粉風潮把中國奶業推上了“風口浪尖”。讓百姓喝上放心奶,是中央的決心,更是監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加強奶業監管,提升乳品質量,振興國產乳業,是“雙安雙創”重要工作任務之一,也是本次綜述展區的第一版塊內容。
保障奶業安全,我國堅持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為嚴格源頭管控,國家出臺了確保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安全6項措施,建設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基地,優先支持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奶源基地建設飼草料基地。
近年來,我國奶牛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組織化水平顯著提高。2016年,我國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超過50%,比2008年提高30多個百分點。奶牛養殖標準化示范場達634家,機械化擠奶率達到95%,提高44個百分點,規模牧場全部實現機械化擠奶。奶農專業合作組織超過1.5萬個,是2008年的7倍多。
為保障生鮮乳質量,農業部加強生鮮乳收貯運管理,牛奶通過機械化擠奶設備直接進入0-4℃的密封容器貯存,通過冷鏈運輸車運送到全國各地的乳品加工企業。嚴控奶站和運輸車管理,嚴格審核資質,加強許可管理,推進奶站和運輸車標準化建設,將全國所有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納入奶站和運輸車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實施全覆蓋、動態化、精準化監控。同時開展生鮮乳違禁物質問題專項整治,嚴打非法收購運輸“黑窩點”。
此外,針對嬰幼兒配方奶粉,我國嚴格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明確規定限制配方數量,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讓群眾看得清楚、買得明白。嬰幼兒配方乳粉國家專項監督抽檢實行“月月抽檢,月月公布”,實現生產企業和檢驗項目“兩個全覆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必須真實、準確、有效記錄生產經營過程信息,實現生產全過程信息可記錄、可追溯、可管控、可查詢。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生鮮乳中三聚氰胺抽檢合格率連續8年達100%,有效保障了每天市場上銷售的2億多斤奶、發放的2100多萬份學生飲用奶質量安全,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放心奶”的需求。
治理農獸藥,
實現可追溯
農獸藥殘留是影響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農獸藥殘留問題治理的好壞直接決定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高低。為此,我國實施農獸藥禁限用制度,目前已禁用農藥39種,限用農藥25種,禁用獸藥及化合物49種,高毒農藥使用量從本世紀初的35%下降到2%。
針對農獸藥難管理的問題,農業部積極推廣農獸藥二維碼管理,建立電子監管信息平臺,尤其是獸藥,從出廠就賦予一個唯一的二維碼,作為它的“身份證”,這樣可以在流通使用環節對它實施有效監管。成果展現場,一位前來參觀的市民拿著手機直接對著一個帶有農獸藥二維碼的包裝盒掃描,獸藥的基礎信息和追溯信息便清晰地呈現出來。旁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要有智能手機,下載‘國家獸藥查詢’APP,任何人都可以方便獲得這些信息。”
在現場,記者看到展示墻上掛著從安全縣搜集來的農藥備案與流向記錄冊。據介紹,從2014年起,農業部就開展了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全面推廣。首批107個安全縣(市)已全部實施了這項制度,實現了高毒農藥100%來源可追溯、100%去向可追蹤、100%質量有保證。
除此之外,農業部還持續開展禁限用農藥、“瘦肉精”、“三魚兩藥”等7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近五年來,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1989萬人次,查處各類問題23.8萬起,查處假劣農資案件32.5萬件,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8.3億元。另一方面開展檢驗檢測,實施農獸藥殘留監控計劃,查找問題隱患,實施檢打聯動,充分發揮監測預警作用。
治理農獸藥殘留,還需要全程監管,各地落實責任,完善監管工作機制。2014年,農業部與食藥監總局簽署了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的合作協議,聯合發布了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較好地解決了兩部門監管銜接問題,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管理機制。此外,今年開始農業部還積極探索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現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的有機銜接,形成有效的倒逼機制,強化生產經營主體責任。
綠色生產,
化肥農藥實現“零增長”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管”出來的,更是“產”出來的。圍繞“產”出來的安全,各級農業部門積極推進綠色生產。
只有好的產地環境,才能產出符合標準的農產品。圍繞凈化產地環境,從2012年起,農業部對全國16.5億畝農產品產地啟動了重金屬污染防治普查,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建設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示范區,開展禁止生產區劃分試點和重金屬污染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等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有了好的產地還需要按標準來生產,我國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快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制定生產操作規程,積極創建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場),穩步發展“三品一標”。截至目前,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4140項、獸藥殘留限量標準1584項,全國創建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近6000個,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4179家,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6218家,認證“三品一標”總數近11萬個。
為防治面源污染,農業部積極推進農藥化肥減量使用,部署開展到2020年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創建了一批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開展高效低毒生物農藥補貼示范,實現了全國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和化肥使用量改革開放以來首次接近零增長。
此外,農業部門還積極推廣綠色防控,各地集成推廣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等綠色防控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害發生,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園藝作物用藥量可減少15-30%左右。
放心肉菜示范超市,
樹立肉菜產品品質標桿
肉菜,這里指肉品、蔬菜、蛋品、水產品、水果等食用農產品,是人民群眾日常消費的菜籃子食品。“雙安雙創”從老百姓最關心的肉菜入手,強化各環節創新監管措施,并在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中部署開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按照“按標準入”和“提質準入”理念,倒逼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提高組織化、標準化水平,樹立肉菜產品品質標桿。
《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標準》規定,示范超市銷售的所有肉菜應當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在提出正式申請創建日期以前,連續2年監督抽檢未發現示范超市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銷售不合格食用農產品問題。
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均設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并配備專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并經過系統嚴格的培訓和考核。如超市的質檢員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要求質檢員每日對進入超市的蔬菜進行農殘快速檢測,并將檢測的樣品名稱、樣品來源、基數、檢測結果等信息詳細記錄在冊,并將結果公示在超市賣場內,做到農殘情況一目了然。未包裝的肉菜要在攤位標明名稱、產地、規格、等級等信息,有合格證明的,要公示合格證明。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消費者菜籃子的安全。
放心餐飲:
“上餐桌”與“在家吃”一樣安全
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需要社會成員的廣泛參與。“明廚亮灶”是“雙安雙創”工作中探索的鮮活經驗。四川省城區食堂、特大型、大型餐館率先實行“明廚亮灶”,使消費者可以直接看到食品制作的全過程。
目前,全國已實施“明廚亮灶”餐飲服務提供者達90.26萬戶,較2015年同期增長115%,增加48.37萬戶,占持證餐飲服務提供者總數的27.52%。
除此之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餐飲業實行“中央廚房”統一配送食材,確保安全。成都市雙流區麒麟胖哥火鍋食府,餐桌上的每一盤菜都來自火鍋店自己的中央廚房。所謂中央廚房,即火鍋店自己籌資建立的專門為火鍋店量身定做的廚房,改變了傳統餐飲業“前店后廚”的情況,實現了火鍋店食材統一加工配送,實現了餐飲工業化生產。如今,在防范學校食品安全事故中,中央廚房也成為一種重要方式。
網絡訂餐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新興業態,2016年,全國餐飲收入3.58萬億元,其中網絡訂餐突破3579億元,占比10%。為保障網絡訂餐的安全,2016年7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出臺《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旨在確保網絡食品的安全、放心。
智慧監管,
提升監管效能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治理,點多、面寬、線長,傳統的治理手段已經不能有效滿足工作需要,發展到當前階段已不能僅僅依靠“人海戰術”,而需要采用高科技、新技術,進行智慧監管。
展區現場,一架用來統防統治的無人機吸引了參觀者的眼球。這臺無人機直徑150厘米,高42厘米,農藥載重10公斤,霧滴直徑50-100微米,防治效率高達1-2畝/分鐘,具備GPS定位系統和遠程視頻監看系統,能夠降低用藥量、提高施藥效率,防治病蟲害。
據介紹,無人機施藥是近幾年新興的一種統防統治手段,無人機從低空施藥,噴灑均勻、覆蓋面大、效率高,農藥利用效率比農戶分散防治可提高10-20%,減少用藥1-2次,總體看一般可節約90%的水、35%的農藥,降低了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和資源成本,促進節本增效。2016年,我國三大糧食作物統防統治面積達到15億畝次,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35.5%。
除此之外,我國在可追溯體系建設、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智慧監管、監測預警等方面,也更多地應用于我國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領域,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監管效率和水平。
展望未來,“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提出,我國將繼續開展“雙安雙創”行動,實施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引領工程。“十三五”期間,全國將創建約100個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1000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