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麥價格漲的厲害,收購很難上量。”《期貨日報》記者近日與河北部分小麥貿易商交流時經常聽到這樣的感慨。
有關機構發布的信息顯示,河北、山東兩省自7月6日開始啟動今年最低價小麥收購預案,至此,我國6個小麥主產省全部啟動了今年最低價小麥收購預案,這意味著在今年9月底小麥托市收購結束前,國內小麥價格幾乎不存在下跌的概率。
今年新麥上市后,在主產省最低價小麥收購預案沒有啟動前,市場價格一直呈現高開高走態勢,但為什么有關機構還要啟動最低價小麥收購預案呢?這會對小麥價格與小麥產業造成什么影響呢?
站在糧油收購企業的角度來分析,投入大量資金建了庫、招了人,肯定要做生意的,否則就會產生大量虧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在小麥最低價收購政策沒有出現大的調整之前,靠政策吃飯還是比較舒服的。在各主產省最低價小麥收購預案先后啟動的帶動下,各市場主體積極入市收購,小麥價格自然在搶購中不斷上漲。
國家糧食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3679萬噸,同比增加1126萬噸。其中,河北收購207萬噸,同比增加3萬噸;江蘇收購980萬噸,同比增加445萬噸;安徽收購661萬噸,同比增加248萬噸;山東收購479萬噸,同比增加34萬噸;河南收購943萬噸,同比增加222萬噸;湖北收購188萬噸,同比增加49萬噸。
小麥價格上漲,看似讓種糧農民得到了好處,但由于小麥收獲方式、農民儲糧方式、售糧模式已發生很大變化,最終農民并沒有因此多收“三五半”,反而導致下游小麥加工企業生存困難,很多中小型制粉企業不是關門倒閉就是停機,這并不利于整個產業的發展。此外,全國一個價也不利于小麥市場的流通。
市場預計,由于今年最低價小麥收購數量估計較大,未來國內小麥市場高品質小麥供應偏緊,小麥市場價格整體將在高位運行。
(稿件來源:《期貨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