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千島湖,以水聞名天下,以魚為世人所想念,浙江西部的“生態文化名縣”淳安也因它而聞名遐邇。
千島湖水在中國大江大湖中位居優質水源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秀水”,也正是有了如此一個景色絕美、環境一流的湖,淳安才流傳出一個名叫“淳”牌有機魚的品牌神話,創造這個神話的是杭州千島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千發集團”)。
6月6日,“全國放魚日”主會場的活動設于千島湖。不僅因為千島湖是當地優質的漁業水面,更是杭州重要的戰略飲用水源地和全省不可或缺的生態屏障。近年來,淳安重推“大頭魚保水、小頭魚治水”的放流模式,實現了從“放水養魚”到“放魚養水”的華麗轉身。千島湖漁業資源蘊藏量約達15萬噸,整體經濟價值在40個億以上,是浙江當之無愧的淡水漁業資源寶庫。
首創“保水漁業”
普通的淳安縣,特殊的千島湖。1959年,淳安縣為打造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與建設的新安江水庫,30萬人背井離鄉,此后,30萬畝良田化為了一湖秀水,形成了浩渺的千島湖,面積573平方公里,湖上有1078個大小島嶼,形態各異、氣象萬千。千島湖總蓄水量在178億立方米,相當于3000個西湖大小,所以郭沫若對其有“西子三千”的贊美。
千島湖自蓄水以來,一直以青山綠水聞名于世。然而在1998年和1999年連續兩年中心湖區出現大面積的藍藻水華,并發出怪味。經研究發現,由于多種因素造成庫內漁業資源的嚴重衰竭是導致水華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1999年庫內鰱鳙魚產量不足25萬公斤,是歷史上最低產量。
究竟該怎么治理?參照西湖、東湖的治理經驗,若在千島湖放養足夠數量的鰱鳙魚,消耗藍綠藻以凈化水質是有可能的。從2000年起,淳安縣在多家科研院校的幫助下,結合千島湖實際情況,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提出“保水漁業”的概念。
何為“保水漁業”?簡單來說,就是根據水體特定的環境條件,通過人工放養適當的魚類,來改善水域內魚類群落組成,保障生態平衡,從而達到既保護水環境,又能充分利用水體的漁產力為目的的一種漁業生產方式。10余年的實踐證明,推行“保水漁業”,可有效避免藍藻暴發,保護千島湖水域生態環境。
該如何推動“大魚保水”,淳安有具體規劃:每年向千島湖投放規格為12尾/公斤以內的鰱鳙魚種60萬公斤以上;實行捕撈配額制度,年捕撈量以前3年魚種平均投放量的1︰4來核定。同時,千島湖實行網箱上岸,以杜絕網箱養殖帶來的各種污染;2007年,縣里還專門成立漁政局,全面承擔漁政管理、漁技推廣等職能,并打造了20分鐘水面快速反應圈,重點打擊禁漁區(期)違法捕撈、使用禁用工具和方法捕撈、無證捕撈、偷捕鰱鳙魚等違法行為。
2014年以來,淳安縣創新保水漁業發展,適時提出“小魚治水”理念。經過10多年增殖放流,千島湖鰱鳙魚的蘊藏量已有了大幅提高,但對于可攝食水體底部有機碎屑的黃尾密鲴、細鱗斜頜鲴等魚類的保護情況卻不容樂觀。要知道,這些小型潔水魚,能有效降低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為改變這一局面,淳安縣建立了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保種育種科研基地,推進全溪流禁漁、保護土著魚類產卵場、加大土著魚類增殖放流力度等措施。
據介紹,一直以來,淳安縣持續開展并不斷提升千島湖增殖放流規模,科學確定增殖放流合理的品種、數量、規格及放流時間。據統計,2014年以前,年增殖放流苗種數量在1000萬尾左右。2014年后,每年增殖放流苗種數量在5000萬尾以上,形成了“大頭魚保水、小頭魚治水”的放流模式。千島湖天然魚類得到大幅增長,捕撈量從2008年的2500噸增加到2016年的3000噸,捕撈產值從2008年的3000萬元增長到4500萬元,漁民增產增收效果明顯。根據調查,在千島湖內,現存有114種魚類,水質水體監測全部達到Ⅰ類標準,是華東乃至全國少有的未受污染的大面積水體。
千島湖一絕——巨網捕魚
作為增殖放流的一大成果——巨網捕魚,已經成為千島湖生態旅游觀光中的一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來到千島湖觀看。短短幾分鐘,千島湖上演繹了一場萬魚狂舞、人歡魚躍的水上勞動畫面,伴著濺起來的水花和混合在空氣中的淡淡魚腥味,大家歡呼著,臉上洋溢著笑容,每顆心都隨著魚兒一起激情而歡快地躍動。
這壯觀景象的背后是幾代科研人員智慧的結晶,巨網捕魚技術曾獲1978年中國科技大會重大成果獎,其主要采用三種網具:第一種是攔網,長4000米、高65米,主要是用來包圍湖中的魚群。第二種是絲網,主要功能是驅趕魚群進入埋伏圈。最后一種是張網,也就是俗話說的埋伏圈,形似畚斗,前后裝置兩個八字網衣,魚兒進得去出不來,由此達到捕魚的目的。
那么網中的魚是怎么來的呢?這就要從頭一天說起了,尋找漁場是捕撈師傅們的一項獨門絕技。根據魚兒在凌晨、傍晚跳上水面透氣的特性,因魚的種類、體形、大小不同,跳上水面發出不同的聲響,根據水面上飄來淡淡的魚腥味來判斷水中魚群的規模。每天清晨天蒙蒙亮時,10余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劃著小漁舟在千島湖水面上,或聽、或看、或聞,查看漁情。
發現魚群后,由隊長統一指揮,先是用攔網把魚群迅速包圍,然后在攔網邊緣上設置張網,到傍晚時分,漁工們帶著20多條小漁舟在包圍圈里放下一道道白色的絲網,魚兒看到白色絲網就緊張地在包圍圈中逃竄,有趣的是,魚兒也是有組織性紀律性的,它們成群結隊地一起奔跑,最后就全部跑到了提前設置好的畚斗網內。游客有興趣的話,還可以跟著100多艘大小船只組成的船隊,全程體驗捕魚樂趣,當一回水上漁民,享受一下千島湖水上漁家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氣息,親身體驗捕魚的全過程,品嘗正宗的鮮活有機魚。
巨網捕魚最壯觀的場面莫過于拉網環節,隨著“一二、一二”的口號響起,拉網開始了,漁工們不斷向網的中心靠攏,只見兩條、四條……數不清的魚同時躍起,達到了巨網捕撈的高潮。由于這些鰱鳙魚平時都生活在無拘無束的千島湖內,為了盡量避免擦傷魚體,千島湖還有專門的靜養基地,至少過10多天后,待全部安分以后,再銷往全國各地。
據悉,巨網捕魚歷史上一網捕撈的最高產量是30.5萬公斤,捕撈最大的魚是青魚75.5公斤。現在千島湖捕撈十分重視水域生態系統的保護,對捕撈規格有嚴格限定,捕大留小。規定鰱魚要長到3公斤以上、鳙魚長到4公斤以上才能捕撈。因為這些魚不僅能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更是千島湖水質保護的使者。
千島湖的秀水養育了美味的千島湖淳魚,千島湖淳魚又保護了千島湖的一湖秀水。
“淳”牌有機魚享譽全國
一直以來,千島湖的魚兒“養在深閨人不識”,千發集團通過幾十年的努力,讓這些看似普通的魚兒成為了餐桌上的佳肴美饌,成為記者鎂光燈下的明星,成為千島湖和杭州的驕傲,成就了千發集團完整的千島湖淳魚產業鏈,也確立了千島湖在全國大庫漁業的領導地位。
據介紹,2000年,公司開業界先河,獲得了國內第一張有機魚證書;次年,又注冊了“淳”商標,正式邁入品牌化運作軌道;2003年,“淳”牌有機魚項目被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同年,“淳”牌有機魚通過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注冊;2006年,公司“淳”牌鳙魚被農業部評為首屆中國名牌農產品; 2009年,“淳”牌(有機魚)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截至2017年,千發集團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中國杭州千島湖有機魚文化節”。
“淳”,讓人聯想到淳安與千島湖,優質的水體與野生有機魚,兩者本身又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再加上蜚聲中外的成熟旅游品牌,一下子提高了“淳”牌的認知度。在品牌傳播策略上,“淳”牌主打“魚水合一,與湖共舞”,深度挖掘千島湖的品牌效應,將有機水產品和千島湖的旅游資源充分結合。
優質的產品才是好品牌的基礎和支撐。千發集團建設了嚴格的標準化體系,在魚苗培育、夏花魚種生產、一齡仔口魚種生產、二齡老口魚種生產、成魚養殖捕撈、運輸等環節嚴格規定生產標準。為了保證讓消費者吃到的都是最新鮮、最正宗的產品,“淳”牌采用直營直銷、區域專賣的方式,并在2005年開始,為每條千島湖有機魚配備防偽卡,有力地抵抗了市面上“假魚”的沖擊。
為了將“淳”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千發集團進行創意營銷。除了通過“淳”牌商標注冊、千島湖原產地注冊、有機魚認證等方式;企業最高明之處在于文化創意的嫁接,通過借助政府平臺舉辦各類淳魚文化活動、融入千島湖秀水節、編排淳魚餐飲文化秀、開發魚文化創意產品、進行烹飪技術培訓等方式……總之,整個營銷過程都是通過低成本和具有高美譽度的方式進行的,這成為農業企業開展品牌營銷的一個良好范本。
據介紹,千發集團依托“淳”牌有機魚的品牌優勢和銷售網絡體系優勢,大力發展有機魚產業化項目,打造淳安的“中國魚都”,打響了千島湖漁業在全國的品牌影響力。近年來,通過產業帶動,全國淡水漁業,特別有機鰱鳙魚的銷售成為市場熱點,推進了全國水庫的漁業和魚頭餐飲業的發展,魚頭菜肴風靡全國,僅千島湖涉魚產業規模每年在10億元左右。千島湖的餐飲成為魚宴餐飲,形成了幾處成規模的“吃魚一條街”,淳安的魚宴餐館開遍全國,淳安的魚頭廚師在全國獻技就業。此外,千島湖和魚相關產品的熱銷也帶旺了千島湖的特產銷售以及魚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千島湖特產店一排排整齊的魚干成為千島湖鎮的一景,許多千島湖特產還通過淘寶網等網絡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