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三只松鼠要沖刺IPO了。
2016年,三只松鼠突破銷售額50億元,利潤突破2億元!“松鼠老爹”章燎原帶著三只松鼠奔向新的起點——上市。在此之前,同樣是零食品牌,來伊份、周黑鴨等已相繼上市,三只松鼠則緊隨其后。
曾經,堅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品類,在人們思維定式中,這樣的一個品類似乎很難誕生一個像樣的品牌。
然而,三只松鼠以不斷刷新的銷售額新高度徹底顛覆了人們這一刻板印象。三只松鼠是如何做到的?還面臨什么問題?未來該如何發展?
5年50億,三只松鼠憑什么做到?
三只松鼠之所以能實現“火箭般”的發展速度,主要得益于以下五個原因:
原因一:敏銳發現并搶占了中國消費升級需求和堅果品類品牌缺失的戰略機遇。品牌建立在品類之上。從花生、瓜子到特色水果和堅果,從年節產品和日常休閑產品,中國消費需求的歷史性升級,推動了堅果品類的大繁榮。但除了瓜子領域的洽洽,整個堅果品類幾乎沒有領軍品牌,普遍散亂差,這給三只松鼠創造了極好的市場條件。三只松鼠采用直營電商的方式第一個聚焦到堅果品類上,成功占位。既符合了大消費趨勢,又暗合了品牌規律。
原因二:最大化抓住了流量紅利期。機會比努力更重要!小成功或許靠努力就可以,大成功必須依賴并抓住機會。三只松鼠創立于2012年,正值智能手機大規模普及期,一場波及數億人的大遷徙(從PC端轉移到手機端,購物方式從線下轉到線上)拉開了大幕,流量紅利開始釋放。章燎原正是抓住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窗口,創立了三只松鼠。
當然,三只松鼠之所以能夠快速聚集眾多粉絲,資本的力量也功不可沒。IDG的150萬美金A輪天使投資和今日資本的600萬美元B輪投資對三只松鼠至關重要。
原因三:用“萌文化”抓住年輕人的心。為了拉近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章燎原將公司品牌形象化作三只可愛的小松鼠。三只松鼠可愛的形象,加之客服松鼠語言“主人”,改變了淘寶開啟的“親”語言體系,很好地迎合了“萌文化”這樣一種頗受80后、90后青睞的亞文化,抓住了年輕消費者的心。
原因四:以云中央品控中心為核心的供應鏈和服務鏈打造。三只松鼠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通過阿里、京東的平臺深度鏈接生產者和消費者,實現了從工廠到用戶直接對接。
通過以云中央品控中心為核心的供應鏈和服務鏈打造,三只松鼠重新塑造了堅果的流通渠道,它把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聯系起來,不僅有效降低商品成本,大大提升了周轉效率,可以讓供應商專注產品質量,回歸零售本質。
原因五:企業文化成功“落地”和“輸出”。三只松鼠與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就在“企業文化”上。在很多企業,企業文化僅僅掛在墻上或嘴上,落不了地。
三只松鼠的核心價值觀是“把顧客真正當主人”,聽上去并不高大上,但知易行難。從“主人”稱謂到獨樹一格的產品包裝,從剝殼器到濕紙巾,從貼心的物流體驗到每年3000多萬人次的用戶溝通,三只松鼠說到做到、執行到位,并建立了一套無微不至的用戶服務理念和體系。
這背后的支撐是章燎原從本性和人性出發,所極力倡導的“簡單、透明、信任”以及 “相信美好”的企業文化。在一個創業僅5年、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4.5歲的互聯網企業里,這樣的文化所創造的正能量不可估量。
章燎原認為,企業越大,堅持“透明、簡單、信任”的文化企業成本就越低。簡單透明就要反對腐敗,提倡廉政,以商業契約代替潛規則,以陽光透明照亮灰色地帶。強調道德是底線、產品是生命線、廉政是紅線,出臺了“道德品質公約十四條”,對內部員工和供應鏈有嚴格約束,還制作了印刷精美的《松鼠廉政傳》的小冊子,廣為流傳,人手一冊。不僅如此,章燎原還建立了廉政博物館,對國內外廉政歷史和典型事件集中展示,最終實現“讓廉政成為本能”。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三只松鼠的廉政文化還實現了“輸出”,影響到了供應鏈,意在打造“價值觀共同體”。在三只松鼠的堅持之下,供應商已經由最初的不理解、不適應,變為發自內心擁護三只松鼠的廉政體系,并從中受益,開始改變自身經營理念和模式。文化輸出通常是卓越企業才能做到的,比如華為輸出的狼性文化。
三只松鼠的三個“局限”
從誕生之日起,三只松鼠的一系列營銷創新就被奉為圭臬,三只松鼠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農業電商和淘品牌的標桿。
然而,客觀來講,目前的三只松鼠仍然只是一個優秀的淘品牌,其離真正的大眾品牌和國民品牌還有一定距離,主要體現:
第一,三只松鼠仍是小眾品牌。在三只松鼠的“老巢”蕪湖,我問了出租車師傅一個問題:“蕪湖當地最大的企業是什么,出租車司機說了兩家企業,卻沒有提到三只松鼠,最后他干脆確定是一家水泥企業。” 當然,這個可能只是個案,或者與群體有關。
三只松鼠的主流客戶是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白領——在更大范圍,三只松鼠的認知度并不算高,品牌勢能還不夠強大,也沒有充分釋放。因此,為了實現從小眾到大眾的發展,章燎原必須完成跨層引爆工作。
第二, 線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金礦”,而三只松鼠才剛開始布局。章燎原宣布,三只松鼠計劃要開設1000家實體店,最終實現整個渠道的一體化。
三只松鼠為何如此看重線下?盡管電商占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不斷增大。但是,這一數字仍然不到15%,換言之,線下渠道在社會零售總額中仍然占據絕對優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是主流。這與中國社會機構和商業鏈條復雜且多樣(如廣大農村市場龐大的小賣店系統),以及購買行為和場景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緊密相關(如驚人的隨機禮品消費市場)。
所以,三只松鼠從線上走向線下,最終實現兩者融合是極其必要的。
其一,線上線下購買人群存在異質性,三只松鼠走向線下是做“加法”。這是因為,線上線下并非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線上線下購物人群的存在異質性。習慣于在線上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通常是年輕消費群體。因此,對三只松鼠而言,從線上到線下,擴展了消費人群和場景,這實際上相當于做了“加法”和增量。
其二,線下是大眾品牌的沃土。三只松鼠無疑是成功的“淘品牌”,但無論是從品牌影響力還是銷售規模上看,“淘品牌”與線下那些傳統品牌相比,如加多寶、蒙牛、伊利、雙匯、旺旺、六個核桃等還有較大差距。對三只松鼠而言,僅僅線下送禮市場的開拓,就是個巨大的新金礦。
實際上,章燎原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近年,三只采用了傳統品牌的傳播策略——高舉高打+地面推進。比如三只松鼠在熱劇《歡樂頌》、《小別離》、《微微一笑很傾城》、《好先生》等都進行了植入,就是為進軍線下營造空中勢能。而線下開店,本身就是一種品牌傳播。
其三,線下的一些功能是線上所不具備的。零售業的實踐證明,線上和線下并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更多地走向融合。隨著“所見即所得,不見即不得”成為大勢所趨。線下渠道在客戶體驗、形象展示、社交功能上具備了線上渠道缺失的優勢。
三只松鼠蕪湖投食店用數字證明了這一點:由于看到實物,加上體驗,消費者反而更具有沖動性,整個實體店的毛利能達到40%以上,這比線上毛利要多8%-10%。
其四,互聯網流量紅利正在銳減。無論是流量開發成本還是維護成本,都大大增加,而且,挖掘空間也存在一定的天花板。
第五,三只松鼠尚未取得絕對領導地位。三只松鼠成功地占據了“森果系”品類第一品牌的優勢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一市場不存在競爭。競爭者來勢洶洶,很多線下頗具實力的品牌對此虎視眈眈,這對三只松鼠而言無疑是現實或潛在的威脅。
良品鋪子、來伊份、洽洽、中糧等不斷向線上進行滲透,推出了相關品類的產品,試圖蠶食三只松鼠在線上的份額;好想你和百草味合并之后,正加緊戰略布局這一市場;很多細分領域“有品類無品牌”的格局被不斷打破,誕生越來越多的品類冠軍,如衛龍辣條。
換句話說,三只松鼠尚未取得絕對優勢的領導地位(反過來,機會也很大),進軍線下,本身就是將戰爭引到競爭對手那里去,以攻為守。
面向未來,三只松鼠需要鑄就“六脈神劍”
過去5年,章燎原和他的三只松鼠的確創造了行業奇跡,成為“現象級”的創業創新標桿。但面向未來,如何實現從優秀到卓越、從老大到偉大、從松鼠到獅子的升級與涅槃,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戰略命題。
與三只松鼠類似,有著完全互聯網血統的小米手機曾經如日中天,今天,卻在華為強大的技術戰和OPPO、VIVO兇猛的實體渠道戰面前逐漸吃力。三只松鼠未來是否會面臨和小米類似的形勢和任務?
在資本的歡歌和一片贊譽聲中,章燎原和三只松鼠要嚴防被業績和數字所綁架。當不確定性成為常態,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回歸基本面。
在一系列二元甚至多元選擇面前,三只松鼠必須避免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局——被部分裹挾而不見整體。因此,需要重新思考企業的初心和使命,更客觀地看清全貌與未來。
從優秀的淘品牌到偉大的國民品牌,三只松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筆者認為,面向未來,三只松鼠需要鑄就“六脈神劍”:
1.企業文化是三只松鼠成功的內因,也是靈魂。未來,必須對其進行強化、內化和大眾化,并與品牌個性和文化高度融合。
從“透明、簡單、信任”的相信美好文化到不準讓主人不爽的“主人文化”,從“11545”文化行動綱領到無處不在的廉政文化,三只松鼠的企業文化建設亮點頗多,這正是其成功的關鍵要素,也是新商業文明的典型代表,是社會稀缺品質,具有內在的感染力和號召力。隨著規模的擴大,一些大企業病是否會隨之而來,其賴以成功的企業文化是否會走向弱化和淡化?三只松鼠要想走得更遠,就必須對其不斷進行強化和內化。
同時,把這種正能量的企業文化與品牌個性和文化融會貫通。就目前而言,三只松鼠的內部文化和外部品牌文化尚未完全打通。未來,三只松鼠的企業文化需要由內而外,更多的投射到消費者身上,贏得消費者的認同,積累更多品牌勢能,實現更強的穿透力和生命力。
2.線下的成功布局與融合。對三只松鼠而言,線下是大金礦,也是實現品牌價值與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戰略需要。三只松鼠要聚焦資源,加大力度、加快速度,這或許是其實現戰略擴張、構建松鼠王國最重要也最高效的路徑。
已經開業的蕪湖店一年銷售額可達1200萬元,銷售效應甚至大過引流效應,遠好過預期。蕪湖店雖然有些特殊,但其中的商業邏輯清晰可現:三、四線城市實體零售仍有巨大進步空間。當然,這個線下店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專賣店,一定是融合用戶體驗、形象展示、020社交、休閑娛樂、文化滲透為一體的品牌綜合體,乃至于形成城市商業文化地標。
三只松鼠的線下布局才剛剛開始。未來,線下門店和線上各自承擔什么樣的職能,如何化解沖突,實現深度融合是需要章燎原認真思考的。
在從線上向線下進行戰略延伸與融合過程中,三只松鼠應當更多向國內外優秀傳統企業學習。如蘋果、麥當勞、可口可樂、星巴克、雀巢、周黑鴨、OPPO等。
3.超級品牌IP戰略的實施,需要一步步來,不可冒進,更需要足夠強大的品牌內涵和勢能做支撐。章燎原自己定義三只松鼠未來的品牌戰略核心“IP內容垂直、產業經營立體”,并規劃了“一個IP、橫跨多個產業、以三駕馬車為驅動”的發展戰略,除了松鼠投食店,還涵蓋松鼠影游中心、松鼠小鎮、松鼠潮牌、生活+Q,松鼠影業出品的系列動漫作品即將面世。三只松鼠與佳潔士、旺旺、江小白等品牌的跨界合作也已經展開(章燎原強調,這些合作的目的并不要求銷量,主要是品牌宣傳)。
對三只松鼠而言,當其還是小眾品牌而非國民品牌時,超級品牌IP的打造,既是遠景目標,也是實現過程,需要正確的路徑和合理的步驟。有兩點至關重要:
其一,從戰略上看,未來三只松鼠是一家基于大數據的、以用戶為中心的消費品公司,而非一家娛樂公司抑或傳媒公司,其落腳點仍然在于產品。娛樂化是路徑和外衣,不是全部,也未必是核心。尤其是松鼠小鎮的構想,很棒,但要慎之又慎,這是完全不同的商業邏輯。
其二,打造品牌IP的方式有很多,陷阱也很多。基于自身的基因和現實條件,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實際上,做好產品和服務本身也是打造品牌IP的方式之一。類似麥當勞、星巴克、蘋果這樣的公司,憑借過硬的產品和服務,同樣也是一個超級品牌IP。
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能,有所不能。三只松鼠在創建品牌IP的過程中,應當把握節奏,并理性地進行取舍,特別應當明確哪些企業邊界應當堅守,哪些邊界可以開放,保持企業戰略的聚焦和資源的高效配置。
4.三只松鼠要高調傳揚產品主義,培育更多的爆品,才能一統零食江湖。三只松鼠靠碧根果和夏威夷果起家,其產品品質一直不錯。但市場談論更多的卻是其營銷創新和品牌傳播,似乎在對產品上的認知相對遜色一些,從長遠來看,這并不是一個利己的用戶認知。建議三只松鼠更加專注產品主義,更加高調傳揚產品極致化,并培養更多的類似碧根果、辣條這樣的爆品。
偉大品牌的核心是產品,產品是品牌最好的載體。未來,無論三只松鼠如何“進化”和迭代創新,產品都是不可忽視的決定性因素。讓優秀的營銷和極致的產品齊飛。
5.三只松鼠應加大消費場景和生活方式的挖掘和打造,引領消費升級。
三只松鼠2016年實現創紀錄突破50億元銷售收入,凈利潤突破2億元,凈利潤率4%。相比之下,周黑鴨2016年營收28.16億元,但其凈利潤為7.15億元,凈利潤率高達25%,傳統企業旺旺2016年總收益為197億人民幣,凈利潤35.19億人民幣,凈利潤率17.9%。這一方面說明線上成本并不比線下低,另一方面也說明三只松鼠產品附加值、消費黏性、盈利能力等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顯然,三只松鼠要實現更大的突破,需要創造更大的客戶價值。其一,要擴展更多的消費人群;其二,要挖掘消費的潛力,三只松鼠目前客單價和消費頻次都不算高;其三,創造更多的消費場景,打造全新的生活方式,引領消費升級。
每日堅果品類的崛起恰恰是因為找到新的場景,將堅果消費由非必需品轉變為家庭類必需品,品類空間和價值快速飆升。打開一個這樣的大場景大品類,足以再造一個三只松鼠。章燎原必須思考的是,借助三只松鼠已有的優勢,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如何為中產消費、家庭消費、高品質老齡消費、學生消費、孕嬰消費找到新的消費場景,借助這些場景,三只松鼠也將重新定義自身。
6.共建價值觀共同體。在創業之初,章燎原就提出了打造“互聯網新農業生態平臺”的美好愿景,隨著三只松鼠的一步步成功,章燎原提出了“價值觀共同體”的新理念,以及讓“百家合作商、供應商市值過億”的新目標,用價值觀的力量和產業組織者的身份,優化供應鏈,提升產業效率和價值,用產業孵化產業,讓整個產業參與者真正實現共贏、可持續的良性發展,重塑商業規則和格局,共建美好產業生態圈。這是一個偉大的計劃和實踐,倘若真正實現,其價值和意義將超越企業成功本身,將對產業進步、消費升級、經營理念回歸,以及供給側結構改革和新商業文明塑造,起到可貴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截至目前,三只松鼠無疑是成功的,也贏得了足夠的光環與榮耀。面向未來,在新的戰略當口和起點,不必過多迷戀和沉溺于已經的繁榮與熱鬧,繼續堅守初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在隱忍與打破中實現涅槃,真正成為受人尊敬的國民品牌,乃至國家名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