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李俊龍:一生鐘情海青茶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農產品市場周刊 作者:本網記者 毛緒強 字號:【

  李俊龍,山東龍泰茗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作為地地道道的青島市黃島區海青鎮人,1971年出生的他從小在茶樹邊長大,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1992年中專畢業后,憑著對茶的癡迷,李俊龍進入黃島區海青茶葉研究所工作,這份差事讓他對茶葉有了更深的研究,也為他后來只身創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2009年,李俊龍成立了龍泰茗茶業有限公司,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從零起步,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又在2011年和2015年,相繼組織成立了青島龍泰茗茶葉專業合作社、青島海青龍泰茗家庭農場。不到十年工夫,李俊龍成了黃島區乃至青島市茶業界響當當的名人,他領導的合作社于2016年被評為“市級茶葉專業合作社”和“省級茶葉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也被評為“市級家庭農場”。李俊龍本人也于2015年被評為青島西海岸新區首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海青茶因產于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海青鎮而得名。

  雖然海青鎮的產茶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因為各種原因,茶葉種植在當地并沒有大規模發展,海青茶真正走進大眾視野,還要歸功于“南茶北引”戰略的提出。1966年,膠南市(現已并入黃島區)從安徽省大規模引進安徽祁門櫧葉群體品種,歷經引種、發展、回落、再發展的過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種植業結構調整優化,從1995年開始,海青鎮茶葉生產進入了歷史上最快的發展時期,面積不斷擴大,產量、質量和效益逐年提高。黃島區海青鎮因此成為“南茶北移”最成功的地方之一,也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大型綠茶生產基地。

  在黃島區茶業界提起李俊龍,人們總是稱呼他為“茶癡”。為了種好茶,他能把貧瘠的土地改造成適應茶樹生長的“天堂”;為了制好茶,他能自掏腰包為村民開辦農民田間學校;為了賣好茶,他能住在展會展位上以便為消費者推介海青茶。用老鄉們的話來說,他是海青鎮制茶人的驕傲。

  貧瘠土地搖身一變成沃土

  在李俊龍的海青龍泰茗家庭農場基地,放眼望去,每個小山包都被一梯梯的茶樹覆蓋著,綠油油一片,像是在綠色的海洋里暢游。茶叢中間零星地點綴著黃色的、白色的野花,有的已經綻放,有的羞澀地含著苞兒,猶如剛出浴的美人,在細雨微風中送來縷縷清香。

  北方茶園與南方茶園相比雖然少了一絲秀氣,卻也多了一些豪邁!

  “你現在所看到的茶葉基地以前可不是這個樣子,剛流轉過來的時候這里雜草叢生,各種生活垃圾遍地都是,環境非常差,但這塊地流轉費用并不高,我把地流轉過來好好翻整治理一下,效果也不差。”李俊龍一邊與記者交談,一邊把茶樹上的粗枝爛葉用手揪了下來。

  為了讓這片土地成為茶樹生長的沃土,李俊龍可沒少下功夫。他先是聘請了黃島區水利設計院專家,勘測設計了塘壩、水井,征得了上級部門批準同意后,又立即聯系了挖掘機和鏟車,進入工地作業,在挖掘機挖不下去的情況下,請了爆破專家進行了爆破,利用短短兩個月時間,便改造土地30畝,改造荒溝10畝,建塘壩一座,機井一眼,使原來的高嶺變成了平原,薄地變成了沃土,垃圾溝變成了花園,深溝變成魚塘,使原來的土地產值每畝收入由500元提高到8000元。

  “他剛創辦公司我就跟著他干了,當時他把這塊地流轉過來的時候誰也不相信這‘垃圾堆’里能種出好茶來,對他冷嘲熱諷的人也多了去了,可他還真就給辦成了!”跟著李俊龍干了許多年的職工劉洪美對記者說。

  貧瘠土壤變沃土。隨著事業的發展,李俊龍在隨后的幾年里又陸續流轉了許多土地,到2016年達到200多畝,逐步改善和美化了鎮駐地環境,為駐地人民休閑散步和過往游客提供了美麗的景點資源。

  技術保障扶貧致富兩不誤

  為向社會提供更安全、放心的產品,李俊龍發揮公司茶葉基地優勢,同時讓茶鮮葉收購人員對鮮葉采用眼觀、鼻嗅等辦法,發現有變質、異味的茶葉堅決不收。還建了茶葉檢測室,安排專人學習茶葉檢測技術,認真檢測每一批茶鮮葉,對因疏忽收到的有藥物殘留的茶鮮葉及做好成品干茶堅決扔掉,為此損失五千元,但他心里踏實。

  “不能因為一些不合格的茶毀掉了公司名聲,也不能因為一點蠅頭小利砸了茶農致富的飯碗。”為了生產出安全優質的茶葉,李俊龍始終不忘初心。

  為提高當地茶農的種茶技術,提升茶農的生產水平,2016年李俊龍在黃島區農村經濟發展局的指導下,創建了青島龍泰茗茶葉專業合作社農民田間學校。舉辦了茶葉加工技能技術培訓班、農藥使用人員及農產品質量監管人員培訓班,聘請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專家,就茶葉種植、加工技術和茶葉安全生產進行了專門培訓,培訓學員300多名。為全區茶葉的優質、安全生產奠定了理論基礎,為當地的茶葉品質提升提供了技術保障。

  “李總為了把我們這些‘門外漢’領進門著實下了一番功夫,他經常安排我們職工去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學習,讓我們的茶葉知識得到了提高。”劉洪美告訴記者。

  據了解,在2016年“藏馬山杯”黃島區斗茶大賽活動中,劉洪美還榮獲“炒茶能手”稱號。

  李俊龍自己也發揮在茶葉種植、加工方面的特長,幫助周圍村莊的貧困戶種植茶葉,免費提供種子、技術,優惠收購貧困戶的茶葉鮮葉,帶動幫助董家洼、海青村、坳里村等20余貧困戶脫貧致富。

  經過不懈努力,他領導的合作社力量逐漸增大,現已發展到社員110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1000多戶。合作社年收購鮮葉10萬斤,加工干茶2萬斤,年銷售收入200萬元,為茶農增收150萬元。

  親力親為拓展銷路打品牌

  為更好地宣傳企業產品,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也更好地推介海青茶,李俊龍帶著自己合作社的產品,多次參加鎮、區、市級政府舉辦的“瑯琊海青茶”推介活動。自2014年開始到青島連續參加三屆中國(青島)國際茶文化博覽會暨紫砂藝術展,讓青島市民乃至省內外的朋友認識海青茶,喝上海青茶,喜歡上海青茶,愛上海青茶。

  在2015年黃島區城市陽臺舉辦的全民飲茶日活動中,李俊龍堅持晚上吃住在展位上,利用市民晚上出來散步的時間,泡茶給市民喝,與市民品茶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喝得開心、高興,使海青茶在市民的心目中留下了良好形象。

  在2015年黃島區舉辦的中國茶葉學會科技年會上,他又帶著合作社的產品拜訪中國茶葉學會的專家、教授,虛心請教,得到了他們的精心的指導和點評。

  在2016年北京舉辦的北京黃島企業商會年會上,李俊龍向北京的老鄉及在京的朋友、專家、領導展示了來自家鄉的香茶—海青茶,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和賞識,并利用這次機會,參觀了北京馬連道茶葉市場,學習了解北京茶葉的銷售信息。

  汗水不會白流,幸福不會從天降,李俊龍和他的企業將始終堅持學習和勤奮的精神,秉持“安全第一、用戶至上、誠實守信、創新進取、感恩共贏”的經營理念,致力于海青茶的傳承開發研制、推廣發展,力爭為海青茶走出青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